<p class="ql-block"> 歙县,古徽州。</p><p class="ql-block"> 这里秦置县,宋设府,府县同城一千四百年。 </p><p class="ql-block"> 这里还是徽州文化及徽商、徽菜的发源地,也是文房四宝之徽墨、歙砚的主产地,向有“中国徽墨之都”“中国歙砚之乡”“徽剧之乡”等等称号。</p> 歙县还有一个称号:“中国牌坊之乡”。其境内现存石牌坊八十二座,具代表性的有棠樾村村头的七座石牌坊群等。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棠樾石牌坊群</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棠樾石牌坊群</h5> 而最有代表性,最有价值的是徽州古城内的“许国石坊”。<br> 许国石坊建在徽州古城内,跨街而立。青石仿木建造,八柱,其东、西二面作四柱三楼冲天柱式,南北二面作二柱三楼式。抑或可看作东西两座四柱牌坊和南北两座二柱牌坊组合在了一起,其平面呈长方口字形。石柱每根约半米见方,通高约十米,梁枋、拦板、斗拱、雀替亦均为整块石料打造,表面遍布雕饰。石柱基部的抱柱石均为雕刻精美的石狮,中间四柱各为一尊头向上的蹲踞石狮,四角柱各有两尊呈夹角状头向下的奔跑石狮,共计十二尊。牌坊的每块构件必以吨计,其工程之难之巨可以想见。类此独特形制结构的石牌坊,以本人孤陋见识,似在他处从未见过。<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因雨中拍摄质量受限,故选网络图片作参考</h5> 牌坊是古时为旌表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纪念性建筑,一般是昭示家族先人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的祠堂的附属建筑。此类牌坊的建造需官方批准,大致可分为御赐、恩荣、圣旨几类。御赐坊是指皇帝下发诏书,由国库全额出银建造。恩荣坊同样是由皇帝下发诏书,不过是由地方出银建造,并有一定的资金限额。圣旨坊则是通过地方由下及上的申请,官方批准后由家族自行筹资建造。<br> 许国坊属“恩荣”,在它的每一面最高处均有“恩荣”石匾。<br> 许国 (1527-1596),字维祯,明嘉靖四十四年 (1565) 进士。万历十一年(1583),许国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万历十二年,因云南平叛决策有功,许国晋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已属次辅(副宰相),获赐建牌坊。万历二十四年,许国卒,赠太保,谥文穆。因牌坊系许国生前所建,故坊上所题职衔为“少保”。 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许国石牌坊具有多重价值。<br> 首先是它的历史价值。透过牌坊我们可以知道四百多年前政治、军事、官制等等多种情况。<br> 其次是它的文物价值。<div> 譬如牌楼上的文字,均由书画名家董其昌所题,董一贯视许为恩师,自称“门人”。牌坊上的大字匾额除“大学士”等为许国官衔荣耀外,另有“先学后臣',说的是读书做官,告诉人们许国是科班出身,是凭借才智而成为国家重臣的;还有“上台元老”, “上台”指上台、中台、下台之首。“三台”本来是星象的名称,古人常用以象征“三公”(太师、太傅、太保), “元老”指许国历任三朝,是朝廷的重臣。因此牌坊文字无论内容还是书法,都极具价值。</div><div> 再如牌坊上的雕刻,用花纹和鸟兽所构成之图案均含象征意义,有“巨龙飞腾”、“瑞鹤翔云”、“鱼跃龙门”、“威凤祥麟”、“龙庭舞鹰”、“三报喜”、“麟戏彩球”、“凤穿牡丹”等,它们不仅是“吉祥话”,很多还暗示许国的身世经历与对后世的期望。<br></div> 至于牌坊上的纹饰和那十二尊栩栩如生石狮的艺术价值,自不必我这门外汉多言,它早就令无数参观者“叹为观止”了。<br> 还有牌坊的工艺技术价值。我前面说过,建造这座石牌坊,其工程之难之巨都很难想象。其设计之精妙,结构之牢固稳定,外观造型之丰满美观亦可圈可点,就是在今天也堪称优质。<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道路尽头即许国石坊</h5> <p class="ql-block"> 民间关于许国石坊为何建成八柱(脚)有各种传说,多为许国“糊弄”了皇帝,至今导游领游客至此,都会眉飞色舞讲上一段。但依我浅见,这些传说不太可信,仅能作故事听。试想,建此石仿是因许国为平边乱出了力,有功,正是他得意之时,他完全没有必要做“僭越”之事,因为那样只会引祸上身。石坊建成七年后许国辞官,又过五年去世,期间皇帝若知其“僭越”岂能放过?相反,却在他死后给他升了官(太保为正宰相级),足见建八柱坊万历帝是同意了的。</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因雨中拍摄质量受限,故选网络图片作参考</h5> 雨中游徽州古城,参观国家重点文物许国石坊,收获良多。石坊作为徽州古城的代表性象征之一,它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