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四月,不论是从北纬21度,还是到北纬39度,大都是万物萌动和生长的季节吧。而我们,在2023年4月4日,也再次迎来了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高中生物科常务负责人、新课标教材(北师大版)副主编、中国高考命题评价专家、特级教师、北京教科院的乔文军老师,开启了北海市第二批基础教育名师培养工程暨学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新高考备考能力提升培训活动,生物学科专场在北海市外国语学校顺利开展。</p> <p class="ql-block"> 乔文军老师讲座的题目是《新时代 新课程 新评价—-从“3+理综”走向“2+3等级考选考”》,整个讲座主打一个“新”,深深的吸引了参会老师的注意力,头脑风暴一波接一波!</p> <p class="ql-block"> 乔老师首先从义教新课标颁布和教材修订源起,谈到国家育人方式的改革——培养未来的人!再从四个政策文件的颁布与修订,谈到课程变化、评价变化、试题变化,让老师们深刻领会这一轮新课程改革深层次的目的和意义。</p> <p class="ql-block"> 乔文军老师的讲座依然延续了他潜移默化的风格。他以真题为情境,从审题-分析-表达等方面进行细致、富有逻辑的讲解与总结。</p><p class="ql-block"> 他特别强调了非选择题在开放性、思维选拔方面所起的作用。他通过真题讲解,让老师们明确了:此阅读非彼阅读、此表达非彼表达。从而破解了学生以为的“文本类阅读”、教师教学中的“圈点勾划”,而应该建立“文图信息转换”,实现由题干情境完成构建模型,这才是理科思维的正确打开方式,也才真正能让学生建立并理解生物学是理科的意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乔文军老师在真题示例过程中,会不断链接课标,从而让教师们明白命题中渗透着课标中的核心概念,主干知识,而考试则是通过情境,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与课本情境间的迁移关联能力,从而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而对近年高考中出现频率逐渐增高的开放性问题,如“原因是”“依据是”“理由是”,这类题是考查学生理性思维过程及阐述科学思维的过程,如何作答呢?通过条件-原理-结论,学会表述思维的方法,也再次明确了生物学的理科属性,和教学过程中如何构建理科思维。</p> 学员分享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北海中学黄煜婷老师分享(上午)</span></p> <p class="ql-block"> 首先,非常感谢乔老师的讲座,让我对教育有有了更好的认识。说来惭愧,作为一个高三教师,我对于复习课的教学策略是不够清晰的。今天让我感受特别深刻的是老师讲的读题审答技巧,其实我就是乔老师口中的只会让学生在题目中圈圈点点划划的老师,而且我对图文转换能力的理解也很浅层,但是通过今天的大量的案例学习,我对于大概念教学中的高通路迁移,对于从具体→抽象→具体的教学路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关注从教材中引领学生构建模型,用具体的实例去丰富模型,在相关的情境中迁移模型。总之今天的收获很大,再次感谢乔老师毫无保留的教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南康中学黄丽华老师分享(下午)</span></p> <p class="ql-block"> 非常感谢乔老师毫无保留地向我们传授知识和经验。我是乔老师的忠实粉丝,在之前新教材的线上培训课程中,我就非常喜欢听乔老师的讲座。今天非常荣幸能现场聆听乔老师的精彩讲座,内心很激动。听了乔老师的讲座,我如醍醐灌顶,启发很大,收获很多。不仅给我们指明了高考备考的方向,而且提升了我们自身的专业素养。</p><p class="ql-block"> 下面谈谈我的收获:</p><p class="ql-block"> 1. 我们要学会论证教学。教给学生科学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让学生具备科学思维,会语言阐述其逻辑性。</p><p class="ql-block"> 2. 指导学生精准答题。如从新情境的背景中学会抽丝剥茧,回归教材的原型情境。并掌握遗传学中长空句子的作答技巧(三部曲):从题干中提取、加工已知条件,然后回归教材中的相关原理,最后点题总结。</p><p class="ql-block"> 3. 在解答遗传学相关题目时,要善于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只停留在教材的层面上,不能单纯地死记硬背,要向前走;要学会图文转化,回归模型;如遇到不符合传统的遗传结构的情形时,我们提出的假设要符合科学逻辑。同时,注意结合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如电泳和PCR技术等。</p> 培训总结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刘晓玲老师总结</span></p> <p class="ql-block"> 主持人刘晓玲老师进行了简短总结:乔老师的讲座不会让我们忙着拍照,但却紧紧抓住了我们的思维,乔老师通过试题情境让我们明晰只有老师先理清生物学的理科属性,以及对学科素养的理解,才能真正把思维传递给学生,才能真正落实学科素养。</p><p class="ql-block"> 讲座的最后,乔老师又特别强调,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对课标的解读,因为,课标中蕴含着国家对选拔人才的要求,这也是我们对学生素养的要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参会教师与乔文军老师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参会教师与乔文军老师课间交流</span></p><p class="ql-block"><br></p> 学员感悟 <p class="ql-block"> 一天的培训,很多老师心有感触,深有感悟,不禁流于笔端,分享记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8px;">廖美(北海七中,中心组副组长)</span></p><p class="ql-block">【感恩•遇见】</p><p class="ql-block"> 融智慧、幽默风趣的语言、形象生动的肢体动作于一身的乔文军老师,不管是在线上、线下的培训都圈粉无数。每次听乔老师讲课,我都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继而激发我要继续发奋图强地研究教材、课标和高考题的激情。在新课改路上,有幸学习乔老师的智慧,激励着我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改变思维方式,今后将尝试用“客户思维”去留下每一位热爱学习生物学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8px;">廖源莉(北海中学、中心组成员)</span></p><p class="ql-block"> 乔老师的讲座既接地气又深刻生动,让我触动比较深的是他结合几道高考真题,分析如何将题目中的情境转化为模型来解题,引导我们应该在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过程中,推动学生的高阶思维的生成。整个培训过程,乔老师丰富的知识储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也让我们充分感受了一位老师的教学魅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2, 126, 251);">彭金凤(合浦廉州中学、中心组成员)</span></p><p class="ql-block"> 我非常幸运地参加了市生物培训,乔文军老师用精彩的授课方式为我们讲解、示范、指导,丰富知识内涵,让我倾佩更让我受益匪浅。乔老师精选典型例题讲解并联系生物学科课程标准,作了解读和定位,强调学科课程标准的重要性,同时传授了生物教学难点“长句解答”“遗传解答”的技巧,特别是回归课本的教学方式,更让我思考和惭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2, 126, 251);">梁晓波(北海七中、中心组成员)</span></p><p class="ql-block"> 今天聆听了乔文军老师题为《新时代 新课程 新评价》的专题讲座。乔老师的分析,让我们明白在新高考模式中生物学科迎来了机遇,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面对新高考方向的改变,乔老师通过具体的考题讲解,引导我们如何将题干情境与应知应会的知识通过建模联系起来,从而落实课标核心素养的要求。在乔老师深入浅出的启发下,为我们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提供了新思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8px;">李金弟(北海七中、中心组成员)</span></p><p class="ql-block"> 今天很荣幸能够再次现场听乔文军老师做报告,乔老师幽默风趣、报告内容求真务实,令我收获良多:作为高三老师,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不能只关注全国卷,尤其今年是老高考的最后一届高考,新老衔接,我们需要多研究一些新高考的生物学科的等级考试卷、多研究新课标,以新课标作为复习备考的指南;在信息题的审题解题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注重图文转化,将信息尽量转化为教材中的模式图,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培养学生知识的类比迁移能力;在长句作答和遗传题解题审题中也要注重科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避免机械刷题,通过现象看本质;我觉得我的专业之路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不管是教材的研读还是新课标的研读,还是课上的教学模式方法都急需提升,后期要将今天学习收获的一些干货消化吸收并运用到我的教学中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2, 126, 251);">陈明琪(北海中学) </span></p><p class="ql-block"> 师也,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北海外国语实验学校幸能听乔文军老师传道,让我对生物学教育有了更深的思考。教师到底传什么样的道才能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在乔老师一次次妙趣横生的类比示范中,关联教材原型模型的智慧中,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教师传的道应是学科知识之上的思维方法!生物学情境变幻无穷,但生物学核心知识和研究的方法不变。因此,教师不能只抓着情境来分析情境,更应透过情境看内核思维方法,触类旁通地启发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2, 126, 251);">李春燕(北京师范大学北海附属中学) </span></p><p class="ql-block"> 今天有幸再次线下听取了乔文军老师的专题讲座,对于日常教学非常具有指导意义。比如下午在讲解遗传专题时,乔文军老师谈到,主观长句表达实质上是阐述科学思维过程。因此,在整个备考过程中,始终以课程标准中大概念和重要概念为遵循,通过精选精练题目,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其次对于结构不良情境题目,如何能够将新情境信息转换为教材已有的模型,乔文军老师给我们提供了方法和抓手,期待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自己能够重实践,真正落实于教学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2, 126, 251);">刘彬(北海民附学校)</span></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第二次听乔老师的课,如果说第一次听是震撼。那么第二次听是对他思想延续的解读。其中让我感触很深的是:乔老师强调老师们不要依赖于教辅,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今天乔老师的课表面看似是教老师们如何分析高考题。那么我认为更深层次的是乔老师结合高考题去帮助老师们理解生物学课程标准,并运用于今后老师们的日常教学中去。</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性,但是自己去看时并没有感受到其中的精髓。乔老师的课无疑帮助我改变固有观念,重拾新课程标准的研究。希望我能好好总结利用,将所学用于平日的教学中去。</p> 期望 <p class="ql-block"> 一天的培训,有所感,更要有所动,期望我们在教学中,继续去实践、完善,把思维真正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未来所需要的人!</p> <p class="ql-block"> 供稿:刘晓玲</p><p class="ql-block"> 图片:梁晓波 廖 美 刘晓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