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学校:敦煌市第三幼儿园</p><p class="ql-block">班级:大三班 第三小组</p><p class="ql-block">参与人:赵玘佑 杨紫悦 段雨馨 高歌 刘君琪 许馨琂 邵梓洋 白明仟 汪子俊 李东阳 殷嘉欣 朱生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很多父母都盲目地相信,孩子到了3~4岁,就能做出明智的、安全的决定。然而,从很多幼儿园的防拐、防骗演习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平日里对孩子的危险保护是多么地不堪一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事实上,孩子6-8岁前,缺乏让自己避开危险的判断力。因为他们总是高估自己的能力,犯错误的时候,更不知道自省为何物。他们总是认为自己可以跳得和爸爸一样高、像妈妈一样敏捷,能够轻松地完成每件事情。很多时候,父母以为孩子懂得防护,其实他们完全不懂、也做不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三班家长们共同学习了《孩子缺乏避开危险的判断力》学习如何让孩子学会防护,提高安全意识,做好危险保护。</p> <p class="ql-block">误区1 孩子在你的视线内,就—定安全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美国有个调查数据显示:在2~6岁的孩子中,有将近一半的孩子是在父母面前出现意外伤害的。除非父母随时和孩子保持近距离,否则不能完全保证孩子的安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比如孩子对家里的三角柜感兴趣,打开抽屉往上爬,完全没有意识到,三角柜已经开始倾斜;比如孩子对家里的药箱感兴趣,对那些曾经吃过的甜甜的药好奇,就会趁着父母不注意时拿出来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步阶段的孩子,出现的意外伤害大多数是在家中。比如摔伤、磕碰伤、烫伤、食物中毒、高空坠落,防不胜防。所以,父母即便在家也要好好照顾孩子。</p> <p class="ql-block"> 误区2 孩子受到惩罚,就不会犯第二次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过马路的时候,我们明明告诉过孩子,要看红绿灯再行动,而且引导孩子看过很多关于违反交通规则导致悲剧的视频。但是,当汽车行驶过来的时候,孩子仍然会盲目地横穿马路,他相信自己可以跑得很快、可以躲避危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所以,永远不要因为已经向孩子多次强调危险了,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知道了安全底线。更不要以为孩子受到了惩罚,他就一定不会犯第二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在同一个地方摔倒无数次的孩子,数量并不少;以同样的方式摔倒的孩子,数量也不少,孩子并不能从伤害中吸取教训。因此,父母一定不要觉得孩子已经受到教训了,他就不会再犯错了。</p> <p class="ql-block"> 误区3 孩子受到伤害时,一定会告诉你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很多父母都会反复地告诉孩子,如果自己哪里受伤了,或者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要第一时间告诉父母或者老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实际上,如果孩子会告诉你,所谓的校园霸凌还会存在吗?如果孩子会告诉你,你还会在他洗澡的时候,发现他膝盖上的伤口已经红肿发炎了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女孩受到烫伤、割伤、挫伤时的困苦反应和大惊小怪的程度要比男孩强很多。因为大多数父母会鼓励男孩坚强,不必在意这点小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所以,当男孩因为自己的愚蠢行为使自己受伤时,比如又一次摔倒在同一个地方,他很少会和父母沟通,越大的男孩越想掩饰自己的伤口。同样,总是受到训斥的孩子,也不会主动和父母沟通自己的伤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母要多观察孩子,及时捕捉他的异常;当孩子主动告知自己不适时,父母要多理解,而少指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发现孩子受伤后,父母要问清楚原因,孩子是如何受伤的。如果是对危险的认知度不够,或者是判断出现错误,那么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他就不会重复犯错;如果孩子一味地指责是别人犯错导致,那么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他还会犯同样的错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一群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更需要父母小心谨慎地看护。因为孩子们之间会有一种无形的磁场,相互友好也好,相互竞争也罢,他们会因为“面子”,而把自己仅有的安全意识置之度外。</p> <p class="ql-block">编辑:朱生和妈妈</p><p class="ql-block">审核:魏老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