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四月春意盛,教研兴正浓。 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改革,探寻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实施路径,贯彻新课标,切实提升“第一课堂”教学效率,4月6日至7日,渭城区双泉学校初中部数学、英语、物理、信息技术四个学科的4位教师赴西安参加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提升核心素养 践行三个课堂”全系列主题活动(第一期)之初中学段“落实新课标 做优第一课堂”创新教学课例观摩研讨活动。</p> <p class="ql-block"> 物理学科曹丽娜</p><p class="ql-block"> 通过聆听两位的老师的精彩课,收获颇多。让我更深刻体会到了新课程标准下物理大单元教学的方向以及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教学理念。《升华与凝华》以具体生活事例、鲜活的案例、生活现象为教学情景,学生自主设计、完成实验并进行分享让我大开眼界。上天入海 ,《大国重器——十、压强和浮力起始课》以“奋斗者”号为问题主线,注重时代性,凸显我国科技成就,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树立科技强国的远大理想让我更深刻体会做为教师责任之重大。</p> <p class="ql-block"> 英语学科金伊娜</p><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是以名师授课—说课—专家点评的形式来呈现,会上分别听取了来自西安交大附中的陈阳老师和来自高新一中初中校区的孙平艳老师所带来的两节英语阅读课,给我内心带来很大的震撼。</p><p class="ql-block"> 这两节课可以说是精彩纷呈,令人耳目一新。两位老师都是以新课标为基础,单元教学为统领,通过对语篇主题意义和主要内容,写作意图,文本特征及语言特点的仔细研读,设置读前—读中—读后的学习内容,利用略读,寻读等形式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利用问答,做报告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带领学生在充分理解语篇内容的基础下深入挖掘语篇背后的内涵,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同时,设置分层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p><p class="ql-block"> 总体来说,两位老师以极高的个人素养,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给参会老师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p> <p class="ql-block"> 4月6日我有幸到西安交大创新港学校参加教研活动,听了两位数学教师的公开课,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针对这两节课,我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关注问题情境的创设 </p><p class="ql-block"> 教学的艺术,不是传授而是激发和唤醒,所以老师要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材料,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数学问题处处存在。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接下来的数学教学进行了情感铺垫。 </p><p class="ql-block">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 </p><p class="ql-block"> 新课标强调: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变为“会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引导者。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只作恰如其分的点拨,不能一问一答的大包大揽。创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在主动探索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p><p class="ql-block"> 三、教师的激励到位 </p><p class="ql-block"> 两位老师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如“你说的真好”“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p><p class="ql-block"> 四、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相结合 </p><p class="ql-block"> 两位老师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与同伴交流,并给足学生动手、观察、交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具体操作活动中获得知识,</p> <p class="ql-block"> 信息技术学科马龙</p><p class="ql-block"> 非常有幸在西安经开第二学校参加了由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提升核心素养,践行三个课堂”创新教学课例观摩及研讨活动。也见到了很多信息科技教师,倍感亲切。大家也进行了一些讨论,我收获颇多。本次培训主要观摩了侯老师和梁老师的展示课。两位老师的课都紧扣新课标,授课过程清晰、完整。都很好的体现了信息课的特点,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自主完成。老师仅仅起到一个抛出问题,引导学生的角色。学生完成时间虽然有些长,但也完成的不错,学生还有自己的创新设计。最后的点评也使用了打分表,学生自评互评等评价方式。两节课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学生积极参与,虽然不是自己的学生,但作品也完成的比较好。说明两位老师也做了充分的准备。课堂中两位教师讲授并不多,印象深刻的是侯老师以现实生活中电风扇长时间工作引起火灾的新闻作为引导,抛出问题。让学生分析火灾原因,分析问题,探讨风扇结构,设计智能风扇,最后通过软件、硬件去实现和验证。学生制作时老师和自己带来的两名小助手没有过多干预组装,而是仔细观看,提醒学生。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学习小组介绍作品也能说出风扇的功能和自己的创新点,收获比较多。这节课两位专家的点评也很到位,为我们今后的教学设计指明了方向。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更清楚的认识到新课标的意义,接受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这次教师培训为提高教师自身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以后我都要不断给自己“充电”,才能不断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不懈的努力优化课堂教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