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怀念母亲</p><p class="ql-block"> 一年一度,又是清明,老妈离开我们已经一年多了,清明时节,思母之情,心中又油然而生,老妈的音容笑貌,依然缠绕着我的脑海,挥之不去!</p><p class="ql-block"> 2021年9月15日,对我来说也许是最为黑暗的一天,病魔最终夺走了老妈的生命,中午时分,永远离开了我们,虽之说人的生命总有个尽头,但母亲的离逝,多少还是给我们留下一些遗憾。老妈走完人生的八十九个春秋,说高寿也不算高寿,但比起她同时代的人能活到这个年纪,也许又相对满足了,但我们心中的理想是,希望老妈能活过90岁以上,会稍稍有点满足、安慰。 老妈的离去,是因病最终离去,回忆她因病最后半年的日子,我是无法忘怀的,最遗憾的是,未能在她身边陪护,握住她的手,让她安然离去,可以说有点怨恨可恶的疫情与医院。老妈离开我们之前,身体还总算可以的,除了有糖尿病,高血压,长期缠身之外,一生说不上有很大病痛,没有因病长期卧床,需要人料理,就是当年春节后,突然身子发生恶变,检查出有肠癌,按照医院的治疗方案,就必须到医院作治疗,其实不到医院治疗,她也许可能还能多活几个月后或半年以上,保守治疗也许自己还能在身边陪伴她走完人生最后的几个月,不送医院治疗,良心无法安宁,很矛盾,进院治疗,反而起不到救治作用,而且加速病情恶化,进医院十多天,反而变成了中风瘫痪,不能说话,不会起身了,在住院期间,医院又因为疫情,毫无人性的规定,不允许随便探视陪伴,只能请个护工陪护,我们做家属的,就不能随便去探望,要探望一次,还得通过熟人千辛万难,才能偷偷去探视一次,她住院期间,我只探望了两次,第一次去的时候身子还没有怎样恶化,等到过了几天,突然间就变成了中风瘫痪,等到我第二次通过熟人去探望的时候,她已经不能说话起身了,简直难以理解,见到老妈的时候,此时我是心如刀割,自己感到很无力,很无助,很无奈,无法替代、分担她的痛苦,又无法去救治她的病痛,自己因耳聋,那时心里不知如何是好,确实没有更多的办法去挽救她的病痛,见妈妈的时候,我只能亲吻着贴着她的脸颊,跟她说话,她倒还是很清醒,问她什么话,她能够点头示意,看她这样躺在病床上,要进行吸氧,仪器监测,无法动弹,真是太无奈了,我泪流满面,医院其实也没有更多的救治方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她向生命尽头走去,几天之后,妈妈就这样永远的离开了我们,而她走之前,做儿子的又没法在她病床前,陪伴她离去,等到知道消息时,去到医院,母子已经是阴阳相隔了,此时只能泪奔,哭喊妈妈,做好后事,希望她能够在去天堂路上一路走好!老妈就这样离开了我们,多少给我留下了遗憾,多多少少心中怨恨疫情与医院。</p><p class="ql-block">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此歌是我们这一代人熟悉的歌,唱出了多少人对妈妈的爱!唱哭了多少人,母亲是伟大的,最美的,母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有妈在,儿子永远是小孩,如今,老妈走了,自己也就变老了,留给自己的,只有无限的哀思和回忆!此时此刻,我只能把从小到大与妈在一块,最难忘的一些事,用文字表述出来,以此寄托、缅怀对妈的哀思!</p><p class="ql-block"> 在家中,我是排行老四,最小,年幼的时候,身体瘦弱,那个贫困年代,更加无法让自已强壮,也许本身底子就弱小,就是到了发育年龄,也还是如此,老妈总是思量着我,经常唠叨讲"老国古,让甲刹(怎么办意思),下摆(以后)长大后会做脉个(什么)?”的确如此,少年时,自己根本没有什么理想与抱负,压根没有想法以后长大后能够做什么事,那时上学读书,从小学到高中,不是以学文化为主的,学习又没有什么压力,只知道玩耍过日子,但老妈总是眷顾着我,有什么吃的,因为我最小,身体瘦弱,总是偏向我多一点,这点我心里是很清楚的,可以说,母是最锡(疼)满子(最小)的。</p><p class="ql-block"> 老妈当年是大队的书记,经常会到公社、县里去开会,那时候开会,公社县里都有食堂,供参会人员就餐,一到开会时候她总会带上我去食堂里面吃饭,总觉得那里的菜特别好吃,有肉,饭也特别香,这是我小时候一种幸福、开心的事,至今回味无穷,哪个年代我常常盼望公社县里有召开会议,好在那里饱吃几餐。</p><p class="ql-block"> 最令我难忘的一件事是,高考复读一事。那个年代,到高中毕业,基本上是没有读到什么书,所以文化基础差,1979年恢复高考制度,从1978年高中毕业第一年开始参加高考,连考二年后,成绩都不理想。但我还是怀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只有读书才是自已唯一出路的信念,自已身体瘦弱,又农村户口,不可能有工作安排,那个年头我还能做什么?所以不甘于放弃考大学想法,接着转变思维,掉头描准考取中专,第三年,再考,喜的是成绩长进了,离分数线只差几分而落榜,虽然落榜,但觉得自己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读书继续参考的兴趣、欲望很高,离考进中专的大门不远了,第四年,决定回母校去插班一年复读后再考。但是此时,我父亲就已经不太同意我再读书了,认为我已经18岁了,长大啦,该自立做食了,听到父亲一番说我,我顿感心里非常难过,心里产生很大怨恨,以此与父亲不想相问,不搭理他,还读不读?正在矛盾、彷徨迷茫的时候,母亲对我求学之心看在眼里,把我悄悄拉进厨房里,在灶炉前,就我母子俩人一起,母亲低声细气对我说:"老国古,你要是还想继续读书,你就要好声好气跟你爸商量说,不能这样不搭理你爸",并教我如何跟老爸说。此时,我是心里感到很大委屈,是因为老爸不肯让我继续读书,而母亲却非常鼓励我继续读书,希望我能考取学校,走出家门,听了妈妈一番教导,我在母亲面前真的是大哭了一场。之后没有办法,我只有忍声吞气,走到父亲面前,跟他说,我还想读书,想扦班复读,最后父亲见我这样执着,就答应了。那年我回到了虎山中学母校,插班高二,整整复读了一年,果然,老天没有辜负我,81年高考之后,终于越过了分数线,考取了中专学校,进入广东省人民警察学校读书,虽然是中专,但是那个年代能够读上中专,就已经相当不错了,在同龄人之中也算是个佼佼者之一了,因为中专毕业,国家能够包分配,参加工作就可以成为国家干部,意味着将来就有一个稳定的工作,跳出龙门,不会再当农民,不再愁将来没什么工作,也许命中就是这样安排的,假如当年没有母亲的鼓励,自已放弃信念与执着,也许人生的命运就要改写了,至此,我是永远无法忘怀,深深知道,能够考取中专,是离不开母亲对我的鼓励与支持,是妈妈对我的爱!</p><p class="ql-block"> 去省城广州读书,第一次远离家乡,是妈妈一个人陪同走路送我去车站坐车,一路上,妈妈叮嘱我,自己一个人出门到省城,要自己小心,说是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朝难,路中,我发现妈妈已经不断地流下眼泪,不停地抹眼角泪花,我不知道,是喜悦的眼泪还是担忧我在外的眼泪,此时我也无法用什么语言来安慰妈妈,正如《游子吟》诗中所述一样,"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p><p class="ql-block"> 参加工作几年之后,我调出到深圳参加工作,我发誓要把妈带到身边生活,不管生活有多难,一定要让老妈晚年幸福,她退休之后,来到了深圳我身边生活,有妈在,家里幸福安康,她来到深圳生活之后,在家为我带小孩,烧火煮饭,我们一起快乐生活,直到晚年他还能生活自理,就在前几年还能在家中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正所谓,老人有福,牵带全屋,随着她的年龄增大老化,直到前几年身体状况就越来越差了,2021年春节后,身体发生了恶变,最终未能战胜病魔,老天没有留住她。</p><p class="ql-block"> 母亲她的一生也算光荣的一生,一直在基层一线做大队、村书记,为家乡百姓服务,直到退休,在基层她善于做群众工作,与人为善,在众人面前,口碑很好,赢得了众人的称赞,作为我们做儿女的人,为有这样的母亲而感到骄傲和自豪!</p><p class="ql-block"> 对妈妈的恩情话儿,难以文字替代,无法说完!妈,天堂是否安好?但愿有灵与儿相守!</p><p class="ql-block"> 二O二三年四月。</p> <p class="ql-block">母亲在党五十年纪念章,光荣属于您!</p> <p class="ql-block">母亲音容笑貌犹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次生日,子孙为她庆贺。</p> <p class="ql-block">父母在家就在,父母在时全家福满堂。</p> <p class="ql-block">陪伴妈妈留影</p> <p class="ql-block">女儿们的陪伴母亲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广西旅游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老妈生病住院,生命最后的时刻光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