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进校园活动”学习心得体会

碑廓镇中心小学徐红

<p class="ql-block">  通过一天的学习,观看了贾老师、许老师以及专家老师带来的有关《分数的意义》不同的教学过程,聆听了专家的讲座,我有以下收获:</p><p class="ql-block"> 一、练习题目和评价任务的设置要有梯度、有深度。</p><p class="ql-block"> 三位老师的练习设置都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并且有深度、有亮点。</p><p class="ql-block"> 贾老师设置情境,请学生回答情景中的分数,分别把什么看作单位“1”,又表示什么含义。学生很轻松的能解决前三个问题,但在第四个问题当中,一节课的时间是2/3小时,学生就很容易把一节课的时间看成是单位“1”,但这里应该是把一个小时看成单位“1”。贾老师设置的这道题目打破了学生固有的思维,利用钟表模型理解题目,使学习更深了一个层次。最后一道练习题的设置也是同样如此,贾老师给出了九个圆形,请学生从中任意圈出几个圆看作单位“1”,分一分涂一涂,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并,说一说它的1/4是多少个。通过这一个问题,达到了课堂作业分层的目的。贾老师没有给学生设限,规定必须圈几个,而是让孩子们自由的探索,学习优秀的学生自然会给出与众不同的答案。</p><p class="ql-block"> 专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问题的设置,今年第一季度的天数占全年的几分之几?很多学生自然的会想到是占全年的1/4,但是因为每个月的天数不一样,所以这里不能用四分之一来表示。老师通过耐心地引导,请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由部分小学生带动大部分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这道题目。</p><p class="ql-block"> 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p><p class="ql-block"> 贾老师的课从三个问题出发:分数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分数?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许老师和专家老师的教学过程中也处处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比如播放分数是的如何产生的视频,由自己与孙子的身高、体重和年龄的生活情境来探究分数是可以是一个量与另一个量之间的关系,由班级里男生女生的分布情况来探究分数还可以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三、要脱离情境抽象出分数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数产生于数,量产生于量,数源于数,量源于量。 专家讲到,教学需要融入生活情境,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脱离情境,脱离量纲,抽象出分数的意义。三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先通过具体生活实例让学生回顾旧知,表示分数。在引入单位“1”的概念后,脱离情境,请学生自己总结分数的意义。从数学核心素养的角度,培养学生的抽象意识。</p><p class="ql-block"> 未来,我也要试着把今天学到的这点心得体会融入自己今后的教学设计。潜心钻研,如何设计教学过程才能既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又能让多数的学生学明白?如何设置练习题目才能既兼顾到全部学生又能深度高效让大部分学生都有所收获?选取哪些情境能够让数学课堂离孩子们的生活更近一些?这些都需要我不断地学习和实践。</p><p class="ql-block"> 让孩子们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是我们数学教师的终生追求。</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