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孙思邈纪念馆位于铜川市耀州区药王山上。是药王山文化景区项目之一,也是药王山文化景区的标志性建筑。站在景区广场可以看见耀州火车站,相距200米左右。</p> <p class="ql-block"> 孙思邈 , 人称 “药王”。</p><p class="ql-block"> 孙思邈(541年—682年,存在争议)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医药学家。代表作主要有:《千金方》、《千金要方》、《唐新本方》。</p><p class="ql-block"> 他少时因病学医,后终成一代大师,其博涉经史百家,兼通佛典。他也是一位地位很高的道教人物。</p><p class="ql-block"> 隋开皇元年(581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陕西终南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p><p class="ql-block"> 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p><p class="ql-block"> 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p><p class="ql-block"> 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孙思邈年高有病,恳请返回故里。永淳元年(682年),与世长辞。</p> <p class="ql-block">主要成就: </p><p class="ql-block"> 编写《千金方》、《千金要方》</p><p class="ql-block"> 代表作品《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p><p class="ql-block">擅长: 不仅精于内科,而且兼擅外科、妇科、小儿科、五官科、眼科,并对摄生、食疗、针灸、预防、炼丹等都有研究,同时具有广博的药物学知识和精湛的针灸技术。</p> <p class="ql-block"> 孙思邈对社会有二十四大贡献:</p><p class="ql-block">1、医学巨著《千金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被国外学者推崇为“人类之至宝”;</p><p class="ql-block">2、第一个完整论述医德的人;</p><p class="ql-block">3、第一个倡导建立妇科、儿科的人;</p><p class="ql-block">4、第一个麻风病专家;</p><p class="ql-block">5、第一个发明手指比量取穴法;</p><p class="ql-block">6、第一个创绘彩色《明堂三人图》;</p><p class="ql-block">7、第一个将美容药推向民间;</p><p class="ql-block">8、第一个创立“阿是穴”;</p><p class="ql-block">9、第一个扩大奇穴,选编针灸验方;</p><p class="ql-block">10、第一个提出复方治病;</p><p class="ql-block">11、第一个提出多样化用药外治牙病;</p><p class="ql-block">12、第一个提出用草药喂牛,而使用其牛奶治病的人;</p><p class="ql-block">13、第一个提出“针灸会用,针药兼用”和预防“保健灸法”;</p><p class="ql-block">14、系统、全面、具体论述药物种植、采集、收藏的第一人;</p><p class="ql-block">15、第一个提出并试验成功野生药物变家种;</p><p class="ql-block">16、首创地黄炮制和巴豆去毒炮制方法;</p><p class="ql-block">17、首用胎盘粉治病;</p><p class="ql-block">18、最早使用动物肝治眼病,动物肝富含维生素A;</p><p class="ql-block">19、第一个治疗脚气病并最早用彀树皮煎汤煮粥食用预防脚气病和脚气病的复发,比欧洲人 早一千年,彀树皮富含维生素B1;</p><p class="ql-block">20、首创以砷剂(雄黄等)治疗疟疾病,比英国人用砒霜制成的孚勒氏早一千年;</p><p class="ql-block">21、第一个提出“防重于治”的医疗思想;</p><p class="ql-block">22、首用羊餍(羊甲状腺)治疗甲状腺肿;</p><p class="ql-block">23、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深入民间,向群众和同行虚心学习、收集校验秘方的医生;</p><p class="ql-block">24、第一个发明导尿术。</p><p class="ql-block">(以上内容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养生百字铭】</p><p class="ql-block"> 唐·孙思邈</p><p class="ql-block">怒甚偏伤气 思多大损神</p><p class="ql-block">精疲心易衰 气弱病相侵 </p><p class="ql-block">悲欢勿作极 饮食常令均</p><p class="ql-block">再三防夜醉 第一戒晨嗔 </p><p class="ql-block">夜宿鸣云鼓 晨兴嗽玉津 </p><p class="ql-block">若要诸疾退 常当节五辛</p><p class="ql-block">安神宜悦乐 惜气保和纯 </p><p class="ql-block">妖邪难侵犯 精气全自身 </p><p class="ql-block">寿夭休论命 养生本在人</p><p class="ql-block">若能依此训 平地可朝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