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躬自省 静心内求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反思

东城 王新宇

摘要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吸纳语文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遵循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更注重有层次、有梯度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培养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课程的系统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p> 关键词 <p class="ql-block"> 想象;感受;丰富;促进;创造</p> 教材解读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变成了一棵树》是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从“我”的愿望出发展开大胆想象,讲述了“我”变成一棵树之后发生的一连串奇妙的事情,也对应了第五单元“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有两个:一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二是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p> 教学反思 <p class="ql-block">  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在教学中,我紧扣单元导语,进行想象能力的培养,安排了创作表达环节“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对有些达不到要求的学生可以适当放宽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通过想象激发创造的灵感,体会成功的喜悦。综合课堂效果,我认为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 聚焦“有趣”,突破本课教学重点。聚焦单元语文要素“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以课文为例,体验想象奇趣。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教学,重在表达方法的学习。围绕“想象”这一语文要素,结合课后思考题“你觉得哪些事情有意思?”,抓住课文重点自然段,引领学生了解作者的想象内容,自主交流有意思的地方,对孩子们答案的个性化及时给与肯定,尤其是在感受课文有意思的句子时,孩子们放飞想象:鸟窝的形状还可以有什么,小动物可能是怎么住进来的,学一学小动物们对话的语气等,感受想象的奇趣。并引导学生学方法,明方法,用方法,有层次地完成了本课的核心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重难点。</span></p><p class="ql-block">2. 注重学生的质疑,自主释疑的能力,放手给学生,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3.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感受想象的神奇。在细读课文,大胆想象和创作表达两个环节中,重视问题引导、总结方法等环节,带着孩子通过抓关键词句学会感受想象,激发想象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交流,这样有利于激发每个学生创造的灵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4.好书推荐受到欢迎,我在课程最后向同学们分享了几本书《魔法师的帽子》、《神笔马良》、《云朵面包》等,都是关于想象力神奇的有趣故事,深受孩子们的喜欢。</p> <p class="ql-block">不足及改进措施:</p><p class="ql-block"> 当然,课堂教学不是尽善尽美的,我认为,本课的课堂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是:</p><p class="ql-block">1.基础夯实不够扎实,我在课前听写的过程中,注意给学生纠错了,但是忘记让学生及时改错。应该让学生把自己错的字多写几遍,夯实基础。</p><p class="ql-block">2.教学内容稍多,课堂的几个环节仍然需要调整,把控好各环节的时间。最后在孩子畅所欲言的说自己也想变成什么的时候,也正是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的时候,下课铃声响起了。同学们的热情非常高涨,依然高高举着自己的手,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希望我叫他们站起来和大家分享。而我却没有留给他们足够的分享时间。</p><p class="ql-block">3.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和课堂回答问题的环节,教师的评价语言较多,我应该注意引导先学生间互评,然后我再补充评价效果会更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本节课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何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新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术;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p> <p class="ql-block">撰稿:王新宇</p><p class="ql-block">摄像:李小慧 王新宇</p><p class="ql-block">审核:李小慧</p>

想象

学生

教学

语文

培养

课文

感受

想象力

环节

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