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为深入贯彻新课程新理念,让学生核心素养落地,进一步贯彻“双减”政策、落实教育评价改革要求,积极探索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规划,提升教师专业水平。4月7日下午,由天河区教师发展中心主办,天河区棠德南小学承办的“天河区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质量提升项目研讨活动--聚焦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在棠德南小学分会场举行。本次活动是在教研员陈艳梅老师的带领下,以小组集备的方式,历时一个月,共研一个主题“数与运算”,分年级进行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活动上以工作坊的形式,围绕课标分析及文献研究、单元教学计划、课例解读、课例展示以及专家点评”五个环节开展,旨在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个互相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教研水平的提升。</h3> <h3>一、团队分享 共成长<br> 车陂小学的欧阳权老师首先进行了课标分析,指出了单元整体教学的课标依据,说明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要求。以二年级第二学期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为例,带领与会老师们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研讨。通过查阅《课标(2011年版)》、《课标(2022年版)》、教师教学用书和教材,让老师们了解了此单元在两版课标中核心素养、学段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的描述与定位。发现新课标在核心素养增加了“符号意识、推理意识和应用意识”,把课程内容细分,增加学业质量描述,更细化和具操作性。 <br> 基于单元内容的文献研究从教材的横向-纵向两大维度展开。纵向明确单元定位,明晰除法运算的一致性:均分计数单位的个数。横向对比不同版本教材,共性概括出核心内容,寻找知识的内在联系,多元表征突破教学难点。生成教学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文献研究,寻根问底,找方向。</h3> <h3>【欧阳权老师在分享课标分析】</h3> <h3>【与会老师整理本单元在新旧课标的表述】</h3> <h3> 接着由罗文秀老师进行单元教学设计。通过单元内容分析,确定本单元的核心概念。从已有的认知基础、本单元新知出发,通过前测结果分析了解学生学习的障碍点。由此制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化知识点,设计多维度、多主体、可操作和可观测的单元评价表,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同时分析课本例题、习题,了解现有教材的不足,整体规划课时与作业,弥补不足,借助“抽牌定余数写除法算式”的数学游戏来覆盖324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通过每课时的渗透,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br> 在分析课例与习题时,带领在场老师进行有余数除法算式的题数统计。让老师们亲身体验感悟现有教材的不足,体会研究单元整体教学的必要性。</h3> <h3>【罗文秀老师在分享单元教学设计】 </h3> <h3>【与会老师进行有余数除法算式的题数统计】</h3> <h3>二、课例实践 落实处<br> 高塘石小学的潘春燕老师从本课在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版本教材对比、学情分析和我们的设计这四个方面对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二)(例2)》一课进行课例解读。详细解读了教学设计中的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学后反思、板书设计与作业设计,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基于推理意识的文献研究,在本课创造性地运用了“聚焦对象-感悟特殊-引发猜想-进行论证-进一步论证-形成结论”的推理教学模式,让学生经历严密的推理过程,积累推理的活动经验,渗透推理意识。</h3> <h3>【潘春燕老师进行课例解读】</h3> <h3> 随后,由棠德南小学的李咏仪老师进行精彩的课例展示。从复习余数的知识引入,用小棒摆正方形写除法算式,聚焦除数与余数,感悟特殊,引发猜想“除数为4时余数小于除数”,举例论证,通过摆五边形和三角形进一步论证,最后形成“摆图形,剩余根数小于边数”的结论,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渗透归纳推理的思想。板书设计图-文结合,突出余数小于除数。</h3> <h3>【李咏仪老师进行课例展示】</h3> <h3>三、专家点评 引方向<br> 本次活动邀请了棠德南小学的简艳欢副校长莅临指导。简副校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与总结。首先简校充分肯定了集备团队的工作,指出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团队。总是在争分夺秒地进行线上线下研讨,集思广益,不断打磨,多次试讲,不断地丰富与完善。团队的研究有深度。从课标研读、文献研究、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进行了充足的前期准备工作,高屋建瓴,着眼与学生。时刻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制定了可操作与可观测的单元教学目标,并生成单元评价量表,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前期研究、思考都一一在课时规划与作业设计中落实到位,并在课例解读与展示环节呈现出来,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学习任务与核心素养表现的关联。<br> 最后,简校引用苏轼的一句话“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期待老师们把参加这次活动的收获与感悟内化为自身的专业素养。视野有广度,研究有深度,方能把握教学,优化教学,提升专业水平。</h3> <h3>【简艳欢副校长进行点评小结】</h3> <h3>撰稿人:罗文秀<br>审稿人:简艳欢<br>照片提供:李咏仪、潘春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