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延安三章</b></p><p class="ql-block"> 近日,随区政协委员履职能力培训班赴陕西延安干部学院学习培训,第一天开班仪式后即开展现场教学被延安独特的自然风光、红色记忆、黄土风情吸引,特作三章,以记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宝塔山</p><p class="ql-block">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p><p class="ql-block"> 巍峨的宝塔山是延安的象征,也是中国革命的灯塔;是茫茫黄土高原上的指南针,也是中国革命在最困难转折时期的航标和指示灯;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也是一种精神的标志。</p><p class="ql-block"> 她像一柄利剑直刺长空撕破阴霾;她像一把火炬照亮了中国革命之航程;她是一座熔炉,把支撑中华民族复兴的优秀分子百炼成钢;宝塔山是一处驿站,是红军长征的最后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成了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成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指挥中心,成了世界闻名的革命圣地。</p> <p class="ql-block">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巍峨的宝塔山永远屹立在中国人民脑海里,奔腾不息的延河水永远流淌在中国人民心中。宝塔山、延河水相辉映,是革命圣地最具代表性的景观和图画,宝塔的隆起、延河的纵流、大桥的平面构成一个经典的美的造型,永远定格在我们的心中。</p><p class="ql-block"> “打断骨头连着筋,跌破皮肉连着心,只有尚有一口气,就阻挡不了一颗奔赴延安的心”,锋火岁月热血青年投身革命跪拜在宝塔山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党员干部委员源源不断奔赴圣地感受峥嵘岁月接受教育和洗礼。</p> <p class="ql-block"> 杨家岭</p><p class="ql-block"> 中央大礼堂穹窿式房顶如历史的天空,仰望党的七大主席台正中挂着的毛泽东、朱德画像及六面党旗,就近找一条木质靠背长椅小憩,时光倒流到78年前,我仿佛成了755名神圣的党的七大代表中的一员,愈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和伟大。中央办公厅楼如中国革命蓄势待发的飞机,从容地停泊在杨家岭山脚下。延安文艺座谈会会场原貌和毛泽东与作家代表合影把我的思绪拽到那火热的年代,《兄妹开花》演出的盛况仿佛就在眼前,毛泽东同志著名的《讲话》为我们文艺工作者指明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 伟人的故居是依山而建的简陋窑洞,我们仿佛听到了毛泽东在小石桌旁会见美国记者斯特朗时发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自信和豪迈;我们仿佛体会到了周总理穿梭于延安与各大城市之间领导党和军队工作的忙碌;我们仿佛看到了朱德总司令运筹帷幄,决战于千里的气魄;我们仿佛看到了刘少奇同志端坐在窑洞里写作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悠悠的历史岁月,磨灭不了那辉煌的历史年轮。走过杨家岭,走近中国革命的前沿阵地,感受那红色的岁月,我想到没有寂寞就没有风光,没有退却就没有胜利,没有沉默就没有爆发。这里既是落角点又是出发点,毛主席等在陕北延安一待就是整整13年,终于走上了革命的成功之路,铸就了辉煌。</p> <p class="ql-block"> 窑 洞</p><p class="ql-block"> 走进陕北沿途所见除沟沟壑壑的黄土高坡,最显眼的是依山而建的大大小小的窑洞,像一朵朵耀眼的花开在兴奋旅人的眼帘,点缀在茫茫的黄土地上。有一孔的、有三五孔的、有整排整孔的,有土窑洞、有砖窑洞、有石窑洞,一口口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区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它经济适用、古朴、凝稳,很能体现陕北的人的朴实、内敛、深沉的性格。与周围的黄土丘沟壑浑然一体,颇具原始情调,使人遥想到穴居的我们的祖先。</p><p class="ql-block"> 延安的窑洞是革命的,延安的窑洞是红色的。因为延安时代,窑洞是革命者们最主要的住宅。"窑洞三间光欲燃,明辉一片照山川。"枣园的窑洞灯光早已为人们瞩目,它照亮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毛主席住着窑洞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美国记者斯特朗曾在访问记中写道:"党的负责干部住着寒冷的窑洞,凭借微弱的灯光,长时间地工作,那里没有讲究的陈设,很少物质享受,但是住着头脑敏锐、思想深刻和世界眼光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