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展风采,新荷初绽竞芳菲——2021年中原区小学数学新上岗教师第二轮优质课比赛

中原区工人路小学

<p class="ql-block">春风拂面,新枝萌芽,弦歌不辍,芳华待灼。为促进新上岗教师的不断成长,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营造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教学氛围,2023年4月6-7日,郑州市中原区工人路小学迎来了2021年中原区小学数学新上岗教师第二轮优质课比赛。本次活动共有13位老师参加,莅临指导本次比赛的有中原区小学教研室李志华主任及其他各位评委老师。</p> <p class="ql-block">在本次的活动中,13位教师精心准备,用心设计和组织教学。课堂百花齐放,形式多样,各显特色,每节课都给听课的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都值得老师们去学习和反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原区外国语小学的王一静老师带来了一年级《找规律》一课,借助数学绘本《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根据线索,观察发现推理,探索出事物颜色、形状、数字等规律,一步步找回了真正的宝石王冠。最后每组借助不同的学具创造规律,以手链珠子的掉落自然而然地引入解决问题,为后续学习做铺垫。整节课教学形式灵活、师生互动高效、课堂活动丰富,落实核心素养,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建设路第二小学的蒋小涵老师的一年级《找规律》一课,以最强大脑开篇,通过游戏导入吸引学生兴趣,通过小旗、灯笼等内容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有规律的排列,并发现在颜色、数量、形状、大小和方向中都有规律,最后利用学校中的情景使学生体会学校里、生活中处处都蕴含规律,感受规律的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工人路小学的周琰老师的一年级《找规律解决问题》,通过生活中有规律的图片和让学生自己动手创造规律,唤醒学生对规律的认识。以调皮的小珠子贯穿始终,引导学生猜想珠子是从不同的位置掉落的,总结出三种补的方法,并动画演示手链串起来的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在手链中观察的起点不同,找到的规律也不同。最后通过三道形式多样的练习题,让孩子体会到规律在生活无处不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原区澜景小学牛萌萌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一课,以大概念贯穿引领,设计思路清晰,有层次,有深度。借助相同根数的小棒分别摆三角形和正方形,既对表内除法有关知识进行复习,又在对比中突出摆正方形时会有剩余,引入有余数的除法。课堂上给予学生较大的自由空间,通过同桌合作,利用不同根数的小棒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活动,使学生在经历、体验、获得的过程中,深刻体会了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课堂练习层层深入,借助生活中真实问题,既巩固所学知识,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西郡第二小学的侯何婷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一课,从乐高拼装车入手,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8个车轮可以拼装几辆四轮车,进行表内除法知识的复习导入。接着增加1个车轮,让学生在拼摆过程中发现有剩余的情况,引出有余数的除法,继续增加1个车轮,及时进行新知的巩固训练。随着车轮的增加,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发现余数的变化规律,余数小于除数。课堂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突出体现单元整体教学和核心素养的落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来自互助路小学的高琦梦老师执教的内容是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高老师用温和亲切的语言营造了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她通过谈话导入创设“分草莓”的情境,制造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画一画的方式充分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学生通过用小棒摆图形自主发展余数与除数的大小关系。在这节课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他们在老师的引导和自己的探索中习得新的知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工人路小学的付莹老师带来了一节二年级的《表内除法整理与复习》。在送算式回家的游戏中发现除法表的规律,揭秘乘法口诀与除法表的联系。接着又探讨了生活中的除法应用,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建立链接,借助生活中的除法梳理知识,形成体系。最后借由毛毛虫问题引出实际需求,延伸有余数的除法,真正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将所学落到生活实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来自伏牛路第二小学的赵思文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1000以内数的认识》,以郑州市地标性建筑物为切入点,复习了学生学习过的一百以内的数,引出千以内的数。学生借助小棒图、计数器表示出“555”这个数,利用多种表征将抽象的数具体化,认识千以内数的组成与读写。在此基础上,学生以100粒黄豆作为参照物,推理出第2瓶黄豆的数量,并借助赵老师提供的数豆神器数出黄豆的具体数量,培养了“数感”。除此之外,赵老师还带领学生感受不同情境中的380和1000,感受数字是鲜活的。赵老师的数学课堂充满乐趣,学生在乐中学、趣中悟,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汝河新区小学的张肖月老师执教的二年级《1000以内数的认识》。本节课由国庆主题活动真实情境引入课题,在原有学习“一”“十”“百”的基础上,通过数小正方体的活动,体会产生计数单位“千”的必要性以及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同时,在计数器上边拨边数,认识新的数位“千位”,最后从多维角度感受一千的大小。整节课轻松愉悦,学生热情高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帝湖小学的高雅茹老师执教的二年级《克和千克》,从逛超市导入,引出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吸引学生兴趣。通过掂一掂,估一估,抱一抱等一系列实际操作,学生对克和千克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活动中感受不同的质量,并能合适的标准估测物品的质量,感受克和千克带来的乐趣,提高对数学的兴趣。整节课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效果良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西悦城第二小学的朱迪老师执教的二年级《克和千克》,借助找一找、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活动认识约重1克的物品,又通过量的累加认识了10克,接着又认识了100克,1000克,进而理解1000克和1千克的关系。每个活动环环相扣,让孩子在实践中认识质量单位,感受质量的大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淮河路小学的侯姣姣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二年级的《平移和旋转》 ,这节课从认识和特征两部分来学习。学生经历了生活到数学的抽象过程,从观察、理解生活现象入手,认识什么是平移和旋转。紧接着从实物抽象出平面图形,利用平面图形进行操作,研究运动过程中的变和不变,得出平移和旋转的特征。最后又回归到现实生活,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运动现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来自西悦城第二小学的田文倩老师,执教了三年级《面积的认识》一课,从引导学生找面开始,借助学生的汇报思考面的大小,引出面积,在判断面的大小时,让学生回忆线段的测量可以用小线段测量,思考测量面的大小可以用什么,通过实践操作知道选择小正方形做面积单位更合适,然后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总结,梳理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最后引导学生如果测量立体怎么办,突出一维,二维到三维的层层递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次磨炼,一次蜕变,一次成长。本次活动不但为新教师们搭建了展示风采的舞台,更彰显了教研团队团结协作的精神,对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相信在教研室的引领下,通过各学校的用心培养、指导教师的悉心教导,新教师们定会在一次次的交流活动中厚积薄发,展现卓越的新生命力。</p>

学生

除法

余数

老师

小学

二年级

规律

认识

生活

执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