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前是桀骜不驯的大黄河,后是没完没了的小积石山,炳灵寺好像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让人知道,别说住家,连猎户和樵夫也不会有,人迹罕至,鸟不拉屎,处处不通途。整不明白,搜索引擎为什么说,这里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和通往中亚的“必经之地”。如果不究于“差之毫厘”,家有一本【中国地图册】,其中甘肃省图的比例尺是1:700万,按图对标一下,只能说笼统的大差不差。不扯远的,事实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还是祖国“最艰苦、最需要去”的地方,直至1974年刘家峡大型水电站落成,黄河三峡才不再惊涛骇浪,炳灵寺也不再遥不可及,“水能载舟”了。</p><p class="ql-block">农历八月,一个天低云暗的早晨,我乘快艇溯流而上炳灵寺,四五十分钟的长风破浪,五六十公里嗨的不行,快艇飞速掠过水面,一会抛高一会跌落,蹭出很棒的爆裂声,很有节奏感。浪花溅入了舱里,湿了镜头,湿了厚布衫,亢奋归亢奋,可身子却很诚实的瑟瑟发抖,惬意的兰州不过二十来度,而百里以外的黄河三峡已寒气逼人,手、脸都有点僵,把窗关上,玻璃沾满水珠又模糊了视线,就这样开开关关,忙于应付,心神分走了一半,窗外的“江山”也“丢失”了一半。自从有了大坝,刘家峡波光潋滟,库水绿如蓝,峡谷没了鸿沟,群山不再巍峨,浮出水面是一连串的低丘,有些呈现为孤岛,通高百尺上下,表层布满沟壑模样的皱褶,附带稀疏的地衣或苔藓,偶尔见到一些没有主干的枝杈,一眼看去赭褐灰黄,带一些惨绿,有巫峡湖光,无巫峡山色。临近终点,先前茫荡开阔的一片,到这里已经收窄,有着漓江别样的秀美与阴柔,两边山峦不约而同一下阔大起来,对面酷似阳朔的九马画山,“万笏朝天”,气势特别盛;靠岸这一边,垂直的陡崖,像一堵高大的城墙,非常的威武,另有一峰分离出来,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就说它像一艘超级巨轮吧,停泊在“码头”,又高又尖的“船头”很复古。结合开篇说的,炳灵寺深藏不露,非一般的前水后山,在中国诸多石窟中独一份,绝对不会“似曾相识”。</p><p class="ql-block">按照行程,穿越黄河只是过渡,探访炳灵寺才是目的,可一整程的水路“喧宾夺主”,使人一时忘记了山里头的炳灵寺,岂不是“买椟还珠”,后续的炳灵寺会不会“虎头蛇尾”接不上茬?先说结论:双赢!上岸,天空刚好放晴,“轰轰烈烈”悄然而退,即感觉一种只属于佛门独有的禅意迎面而来,不至于要焚香沐浴,不要求有多虔诚,不忍扰攘这安宁是最起码的。一块“天下第一桥”的石匾,落在黄河边,还“天下第一”,好霸气,百十个不解,逼着我停下脚步,打开“笔记本”,“百度”个究竟。一词条说,五胡十六国之一的西秦国在此架设飞桥到鲁班滩,总觉得语焉不详,不明就里;另一词条说,此桥建于唐朝,传名将李靖出征吐谷浑、文成公主远嫁吐蕃、金城公主进藏等,都经过此桥,甚至连唐之前的隋炀帝也被拉入“群”,哪跟哪吖?再问,鲁班滩呢?桥的两端又架在哪?我满腹疑团。有人发话,“第一名桥留不住,古碑含恨卧芦花”,明人才子吴调元言之凿凿。或许真的有,是我一知半解,又或许是我“刻舟求剑”,站的地方根本不是桥原来的位置。有一点确定,那时没大坝,水位低,河面窄很多,架桥难度降低。不纠缠了,懒得去想,炳灵寺的山门赫然在目,桥梁之事姑且先信了。</p><p class="ql-block">穿过山门,“姐妹峰”并列把守在峡谷进口,两个尖尖直插云霄,走不远是一面陡壁,壁面上凿了个【老君洞】,居高临下,左山右水,亦即“炳灵寺”前水后山的分割线,特别给人以期待,还问什么出处,心思全在外,右边群山环抱,恬静如斯,绿意盎然,黄河万里之长,独缺这幽谧与秀媚;左边是炳灵寺的心脏——大山大岭的“大寺沟”,山的表面千疮百孔,与刘家峡同一类型,不过酒红色的剖面,鲜亮浓烈,无丁点儿晦暗,远胜于后者,搭上养护得很好的绿植,红黄绿全有,原貌的搭配很“招惹”,“原始”的本质却依然。从“老君洞”下来,开始进入“炳灵寺时间”,首先说沟底,经平整拓宽,两边筑起护堤,已不是沟沟坎坎的样子,就是一条河床,我以前看过一段视频,可以行船,现已干涸。靠近黄河的这一端,野草长的也青绿,有几只牦牛闲着,而另一端,越往里越干裂,草越少,几近于无,看来很长时间黄河没往里灌了,搞不懂为什么。河谷一前一后各有一座单跨桥梁,连接两边山拗,把炳灵寺形成闭环,像【龙门石窟】,不过规模小很多。183个大大小小的龛窟集中在“姊妹峰”一侧的崖壁,开凿年代比莫高窟还早一百年,自己不专业,洞窟情况就不展开讲了,都是些“搬字过纸”的重复活,没意思,又不可能自己“原创”。简单说说第171窟,它是炳灵寺最大的座佛像,高二十七米,据说唐开元十九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途中经过,由她随行的工匠雕凿而成(乱抄作业,文成公主进藏是贞观十五年,比这尊大佛早了九十年)。红砂岩材质松散,易风化,由于长期风沙尘暴的侵蚀,剥落严重,面目全非。经重塑,板板正正,虽沧桑退去,而山山依旧。大佛头顶后面有一天然洞穴,离地面约三十米,以栈道连接,洞内藏多个龛窟,内有乾坤,尤其西秦王的墨迹,仍印在洞壁,依稀可见,是中国目前为止发现最早的石窟。听说门票要好几百,我来的时候已封闭,若是开放,我会进去吗?大概率不会。其它开放的石窟,多数都是蜂窝状的小龛窟,且很浅,该不该称窟?毕竟外行,且囿于知识的贫薄,了解了也记不住,看不出所以然,只能尽量地、缓慢地、认真地“走过场”,对着这些沉积已久的泥塑,“两眼一抹黑”,光有敬畏和兴趣,转化不来有内涵的欣赏,决定了我没这个耐性,但没有心不在焉。我对流传的神话和传说,从不认为是虚妄,何况眼前实实在在的佛像,你说谁更有“体温”。我此行目标,包括不限于炳灵寺和它的石窟,临夏州尤其是永靖县必须有,小积石山更不可或缺,全都是我“觊觎”的范围。祖先说,女娲补天,把用剩下来的“五彩石”垒成了小积石山;祖先说,“大禹治水”的源头发生在小积石山,治理地点在黄(河)洮(河)交接处。有这史实吗?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以及描述的地点不一,还需要考究和证实什么,不回答等于回答了。即使那时没有文字,只靠口耳相传,但不改变人们对“源远流长”这个概念的“认证”和共识,它是记载五千年甚至更远年代的、几乎是唯一的来源,小积石山占有一席之地。如果撇开人文和历史单说地理,同样的“可歌可泣”、“波澜壮阔”,这块古西羌地,在黄土高原西端之末,黄土高原该有的塬、墚、峁特征全都有,同样千沟万壑,不过与我们熟悉的陕北“标准像”大有差距,因为“丹霞”和“雅丹”的“批量”锲入,增加了陇中地貌的可观性和多样性,“红山白土头”就是经典一例。插入一句,快艇压线经过黄河洮河交接处,两条河一浊一清,浊的是洮河,清的反倒是黄河,被誉为“二龙戏珠”,在龙汇山顶观看是最震撼的角度。炳灵寺和黄河三峡的合体,是河东地区这本“鸿篇巨著”的封面,即便放在全甘肃也不遑多让,内涵和外观都足够的饱满。“三十年河西”看“四郡”,“三十年河东”就是看这里——“泛炳灵寺”,算是我的“原创”,不知道之前别人有没有过类似的论述。</p><p class="ql-block">前面说过,穿越刘家峡,使人一时忘了炳灵寺是此行的目的地,一旦踏入炳灵寺,又随即淡却了先前在黄河三峡欢腾的过程,我会用“盲人摸象”的方式一一去体验,不放过每一环节,认真“触摸”各部位,积累够了,便拼凑成一整头的“象”,谁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有人笑称,一山不能藏二虎,除非一公和一母。炳灵寺和黄河三峡珠联璧合,就是“一公”和“一母”。意想不到,在炳灵寺范围以外,还有另外一片天,它叫“炳灵上寺”,位置越过最后的第171窟大座佛像,也就是第二座桥梁之后,再钻三公里大山,我等一帮“好事者”都被吊足了胃口,抱怨事前不知情,知道后时间已不允许,未能再花二十块钱坐面包车进去(像似私人经营),错过谜一样的“炳灵上寺”,它不一定非得要天造地设,不一定形态有多诡异多惊艳,但确是“山中方七日, 世上已千年”的“别有洞天”。一个来自西安的朋友,拿着刚刚在那里拍摄的照片给我看(他和我同一条艇,因为他的独自进去,连累了快艇上几个人等了他半小时,耽误了约定回程的时间,好自私),看得我心痒痒的,竟然滋生出还要再来的念头。</p><p class="ql-block">“中国三大石窟”,莫高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坐稳头三把交椅不知多少年,又不知哪一年开始松动,可能为了开拓更多的旅游资源,又或者“三大”不足以概括中国最顶尖的石窟,所以增添麦积山,形成“中国四大石窟”,众望所归,麦积山该有它一席之地。不知怎的,很快又盛行“中国五大石窟”了,炳灵寺石窟、大足石刻、天梯山石窟等等都入围,谁问鼎,尚未定论,相对来说,炳灵寺无论从那个方面都占优,而且历史最悠久,划入中国“五大石窟”是迟早的事,有专家甚至称炳灵寺石窟是【华夏第一窟】,“中国佛教石窟的百科全书”,这是天花板的评价。为追求齐全和完美,我立下了要全部到齐中国五大石窟的誓愿。前三大石窟早早去了并且不止一次,并连及“三大”以外的其它众多石窟,不敢说“一网打尽”也差不离,因为这西北片,我轻车熟路,来的次数比我去本居住地的五星级【白云山】还要多,我到任何一个石窟都不费劲,不需要谋划,无声无息就把自己导入一个又一个装满大中华瑰宝的藏洞,叩开一扇扇“芝麻”大门。说回五大石窟,早该这样划分了,单就石窟规模而言,后两个石窟不及“三大石窟”,若综合多方面因素,我以外行话来说,我更推崇炳灵寺和麦积山,换句话说,就算没有石窟,这两个地方都值得一来甚至再来。我想,和我一样凑热闹的游客占绝大多数,道理不用重复,不须过分强调炳灵寺那1600多年的历史,把研究石窟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留给专业们,我们好好经受“踞黄河天险,扼群山咽喉”那过程得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两齐。只看三大石窟,看来是不完整的,炳灵寺、麦积山(另一篇记载)能不来吗?都来了,而且还会有下一次。</p> <p class="ql-block">老君洞</p> <p class="ql-block">通往炳灵寺的大寺沟</p> <p class="ql-block">群山环抱的黄河,巨震撼,“惊吓”到了</p> <p class="ql-block">老君洞,墙壁写着“184”,但资料说现在只有183个窟。</p> <p class="ql-block">姐妹峰</p> <p class="ql-block">炳灵寺石窟的边界,再往深入约三公里就是炳灵上寺,另一个宝藏</p> <p class="ql-block">黄(河)洮(河)交汇处</p> <p class="ql-block">红山白土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