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国寺与万佛堂石窟

<p class="ql-block">  全国最大、最古老的大雄宝殿深藏在辽宁锦州市的义县奉国寺里。当初,《一代宗师》在奉国寺拍摄时,导演王家卫第一次进入大雄宝殿即受到震撼,原计划在此拍摄的一场武戏最终改成了文戏…… 奉国寺,始建于辽开泰九年(1020年),初名咸熙寺,金代改称大奉国寺。它是辽代自称释迦牟尼转世的圣宗皇帝——耶律隆绪在母亲萧太后故里所建的皇家寺院。奉国寺不仅遗存有中国古代佛教寺院最古老最大的大雄宝殿,世界最古老最大最精美的彩塑佛像群,还是独一无二的七尊古佛组成的佛祖道场,难怪著名的星云大师不顾80岁的高龄曾三次前来奉国寺拜谒,并留下了“人世间佛祖道场,佛教文化圣地”的赞语。</p> <p class="ql-block">  奉国寺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辽金元时期是奉国寺的鼎盛时期,到明清时期仅存大雄宝殿,清代续建六角钟亭、四角碑亭、无量殿、牌坊、小山门和西宫禅院。奉国寺是中国国内现存辽代三大寺院之一,其标志性古建筑——大雄殿是古代遗存最大的佛殿,殿内有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泥塑彩色佛像群。奉国寺内主体建筑大雄殿及寺院整体,上承唐代遗风,下启辽、金等寺院布局,是辽金寺院中最具典型的例证。其中,大雄殿是辽代佛教建筑的最高成就,代表了十一世纪中国建筑的最高水平。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中国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奉国寺历经5劫,却依然完好如初。</p><p class="ql-block">一劫:金灭辽战争</p><p class="ql-block">  辽代末年政治腐败,统治者与各民族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女真人不甘心忍受契丹人的残酷压迫和统治,最终奋起抗辽,推翻了契丹人执掌的辽政权。</p><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记载,这场战争打得十分惨烈,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遣兵攻入显州奉先县城,入城后烧杀抢掠,焚毁了普慈寺。后来他还曾派兵遍掘辽陵,以便切断辽国的龙脉,其中一次清除参与反抗契丹人的杀戮就持续了一个多月。按说,像奉国寺这样的在辽国臣民中有特殊象征意义的皇家寺院是必须被金国的统治者所毁灭的,可“金灭辽战争”中,奉国寺却意外地成为在辽国疆域内仅存的两座寺庙之一。然而,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为什么会放过奉国寺?史料中无任何记载,一切都是谜团。</p><p class="ql-block">  据说,当时也有一队金兵骑兵破山门而入,直奔奉国寺而来,杀气腾腾地闯进了大雄殿,准备架柴焚烧。可这时大雄殿内最西边的释迦牟尼像四周瑞彩闪耀、祥光缭绕,众金兵见此场景顿时纷纷扔掉手中的兵刃,跪倒求拜。几天后,“佛祖显灵”的事悄悄地传遍了金营,金兵们都认为“佛祖殿”是不能亵渎的。</p><p class="ql-block">  二劫:元灭金之战</p><p class="ql-block">  在元灭金的残酷战争中,中原人口死伤达百万户之多,战火波及下全国疆域内成百上千座寺院遭到灾难性的破坏,奉国寺是在金国境内仅存的四座寺庙之一。自古以来,义县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这里兴建的奉国寺能避开战祸而独存,实在是不可思议的。</p><p class="ql-block">  1303年(元大德七年)《重修奉国寺碑》记有“末儿,义州兵起,辽金遗刹,一炬列殆尽,独奉国寺孑然而在,仰神明有以维持耶,人力有所保佑耶。”上面清楚地记载,由于战争原因奉国寺以外的辽金遗刹化为灰烬,可具体是哪一年因为哪场战事使奉国寺周围遭受如此惨重打击却不得而知。元大德碑有记载:“方天造草昧,人多残暴,金紫光禄大夫兵马都元帅主公,夙钟文武之资,适际风云之会,荣鹰庞命,屏翰是邦。嗟百年营缮之劳,忍一旦毁残之易。即命麾下士常加巡卫、号令严明,莫敢犯者。”这里面提到的紫光禄大夫兵马都元帅主公,就是时任义州军政总管的王珣。可见在元灭金战争中,王珣为保护奉国寺起了重要作用,使奉国寺在金元战争之际,得以幸存,度过第二劫。</p><p class="ql-block">  三劫:庚寅地震</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在战火中得以保存是包含了人为因素的话,奉国寺在强烈地震中还能保持巍然屹立,就难免被赋予一丝神秘气息了。</p><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记载,公元1290年8月23日夜,武平路(今宁城县大明镇)发生了八级的强烈地震,官府民舍倒塌七百余间、死伤七千余人,并出现地裂、黑砂喷射的地象……9月8日,复震,朝廷命免租赋,并放银840锭、米万石以赈灾。</p><p class="ql-block">  这场被后人称为庚寅地震波及义县并造成了强烈的震后灾害,而这座辽代皇家寺院却在灾难中展现出不可思议的抗震能力。庚寅地震后,元成宗的堂妹普颜可里美思公主及驸马宁昌郡王,共同施巨资对奉国寺进行全面修缮,使殿堂楼阁焕然一新。</p><p class="ql-block">  四劫:炮火洗礼</p><p class="ql-block">  在民间流传最广最神奇的一次劫难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10月1日,坐镇锦州的东北“剿总”副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得知解放军解放义县的消息后恼羞成怒,派出20多架轰炸机飞临义县上空,开始对城内实施狂轰滥炸。在连续几天的轰炸中,城内的钟鼓楼、魁星楼、关帝庙、药王庙以及古城门和城墙等都毁于弹火中。</p><p class="ql-block">  此时,古老的奉国寺也遭受着轰炸机的威胁:一架标有236字样的飞机,在寺院上空盘旋了两圈,投下了两颗炸弹。世人都知晓美式炸弹的威力,随着空袭奉国寺的消息扩散开来,众名人无不感慨对千年古刹毁于战火的叹息。身在北京的梁思成听说此事,也痛心不已,连忙写信委托好友——国学大师金毓黻前往查看奉国寺的受损情况。金毓黻立即起身坐了几天的驴车从沈阳赶到锦州。值得庆幸的是,这两枚炸弹,一枚落在了大殿外侧,另一枚落在大雄殿上,将屋顶砸了个大窟窿,并落在释迦牟尼佛像的手掌上。不过,这两颗炸弹分别安静地嵌在大殿内外,都没有爆炸!</p><p class="ql-block">  无独有偶,1997年7月23日,在奉国寺西侧的建筑工地中又挖出了一颗炸弹。据专家考证,这三枚炸弹均为美制,引爆装置非常精密,落地不炸的概率几乎为零。假想一下:即使这三枚炸弹中任意一枚炸弹发生爆炸,都足以使整座殿堂和千年古刹所保存的珍贵史料毁于一旦。接连出现三枚美式哑弹,实在令人费解,这至今仍是个未解之谜。</p><p class="ql-block">  五劫:动乱年代</p><p class="ql-block">  早在1961年,奉国寺就位列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之列。上世纪60年代,奉国寺也先后有全国各地数十起学生来“光顾”。在奉国寺文物工作人员的耐心劝说下,这些人才撤离奉国寺,可以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牌,在其中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千年国宝、无上国宝”</p><p class="ql-block">  奉国寺集佛教、古建筑、雕塑、绘画、考古等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于一体,独具特色、绝美天下的古代艺术品,被专家学者称为艺术珍品中的极品。奉国寺管理处处长康海鹰告诉沈阳晚报记者,“辽宁义县奉国寺同河北蓟县独乐寺、山西大同华严寺是辽代遗存三大寺院,而奉国寺的主体建筑大雄殿是辽代遗存至今最大的佛殿,堪称为世界之最,殿内的佛像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泥塑彩色佛像群。”</p><p class="ql-block">  建筑学家梁思成曾发表学术报告,称辽代寺院为“千年国宝、无上国宝、罕有的宝物。奉国寺盖辽代佛殿最大者也”。也有古建筑专家称,奉国寺大雄殿为“中国古代辽以前保存至今最为宏大和最为完整的单檐四阿顶木构建筑,建筑规模是中国第一大雄宝殿。”</p><p class="ql-block">  奉国寺是辽代历史文化的实物见证。辽朝受唐宋的影响,崇信佛教,在全国各地广建佛寺佛塔。然而,由于时代久远,保存至今的辽代寺院屈指可数。奉国寺大雄殿是现存辽代寺院建筑中面积最大的佛殿,它面阔9间,建筑面积达1800多平方米,而且寺院整体布局没有改变,是目前唯一能够完整反映辽代佛寺布局的实例。</p><p class="ql-block">  据奉国寺导游了解到,为保证大雄殿内一切文物保持辽代原样,就连佛祖背后的灰尘,僧侣们都不忍拂去,大雄殿的主要木构件、建筑彩绘、殿内彩塑佛像和彩塑胁侍像均为辽代原作。</p><p class="ql-block">  “奉国寺内大雄殿内‘七尊佛祖’并列一堂,而佛祖释迦牟尼偏居其间,为佛教界独一无二,有‘古刹千年神州第一殿,列坐七尊华夏无二家’的美称。”</p> <p class="ql-block">  万佛堂石窟,坐落在辽宁省义县县城西北9公里的大凌河北岸,至2015年为止,是中国东北地区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也是中国北朝石窟中纬度最北,位置最东的窟群,万佛堂石窟始建于北魏年间,因为常年的自然风化与年久失修,大部分石窟已经破损坍塌,不复存在了。它被誉为中国北方石窟造像艺术宝库,同时万佛堂石窟又是一处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风景区。1988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以下照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