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独行快,众行远。在这个草长莺飞,万物勃发的春天,大学南路小学朱雀分校开展了为期两周的组内研讨课。高语组老师在研读新课标的基础上,立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呈现了一节节以生为本、又富有新意的精彩课堂。</h3> <h3> 胡悦璐老师执教的《花钟》一课,文美,情景美。本节课胡老师通过让学生学习直接找关键句概括段意的方法,再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找多个关键句,圈画关键词,再连词成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的方法。然后利用学习单,让学生在课堂上用所学方法概括大意,学练结合。最后还创设情境让学生描写一座四季花钟,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本课优美的语言,学习生动描写。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读写结合、学用结合,达到了从语言到文字的体验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h3> <h3> 《猫》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文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结构严谨,语言风趣亲切,表现了猫古怪淘气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在本课中,赵雪莹老师围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同时抓住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猫的特点,真实具体地进行描写。使学生运用读写结合的方法,体会出作者对猫的喜爱。</h3> <h3> 《母鸡》一课,李侠老师在课堂上紧抓“我一向讨厌母鸡”到“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这条情感变化的主线,围绕中心句“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展开教学,立足学生核心素养,以生为本,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去探究,发现,获得体验,打造灵动有活力的课堂。同时在教学中还创设各种情境,发挥学生想象力,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感受,体会母鸡负责、勇敢、慈爱、辛苦,体会母爱的伟大。同时出示作家老舍的《母亲》原文片段,让学生赏析感悟,并让学生结合自己亲身经历,感受一个无私无畏、日夜操劳的伟大母亲,使情感得到升华,实现了课内外的迁移。</h3> <h3> 李彤老师执教的《囊萤夜读》一课,通过范读引领、教读断句、自读巩固、互读评议这些不同形式的朗读,突破难点。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李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方法,类文链接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结合学过的知识理解句子,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个环节,为学生学习文言文打下了基础。最后补充《匡衡凿壁》资料,运用所学方法,让学生懂得刻苦学习的道理及重要性。</h3> <h3> 口语交际课就是要让学生想说、敢说、有话可说,畅所欲言是成功的第一步。为此,王薇老师在口语交际课之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而在课堂上,王老师主要担当“我是小小讲解员”口语交际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起引导的作用。整节课中,以培训讲解员的活动贯穿始终,教学环节可以分为“激发兴趣—岗前培训—个人讲解—小组讲解—展示交流”几大环节。为学生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模拟讲解现场,激发学生讲解的兴趣。整节课从“了解讲解、尝试讲解、合作讲解、成功讲解”层层展开,逐步深入,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地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h3> <h3> 惠新宁老师在执教《军神》一课时,首先要求学生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要敢于提出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问题,收集展示问题,引导共同提炼教学的核心问题,作为探究主线。教学中惠老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着重刻画了刘伯承动作、神态,再让学生抓重点词和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深刻地理解了刘伯承忍受巨痛所表现出的钢铁般的坚强意志。<br></h3> <h3> 《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这两篇习作例文是为学生写作文提供的范文,所以课堂上,胡景云老师重在让学生自读自悟,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让他们自己体会例文的写作方法。老师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对比阅读,通过点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学生交流讨论之后,再来对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行梳理。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知识,还可以加强学生对写作方法的掌握。</h3> <h3> 潜心教学,用心教研,教学之路才能走得长远。在新课程理念、新课标要求的背景下,我们会在教研之路上砥砺前行、大胆创新,将新课标的要求落实在每节课上。<br><br>撰稿:胡悦璐 <br>照片:赵雪莹<br>校对:胡婷<br>审核:林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