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齐鲁大地,孔孟之乡,礼仪之邦。</p><p class="ql-block">一山一水一圣人,共同凝聚了山东文化的生命和创造力。</p><p class="ql-block">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不仅孕育了儒家礼乐精髓,而且见证了中华文明的繁荣兴盛。</p><p class="ql-block">为了拓展学生视野,切身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聊城光明小学的学生走进曲阜,开启了为期两天的研学之旅。</p> 启动仪式 <p class="ql-block">校长为研学队伍授旗</p> <p class="ql-block">聊城光明小学校长为本次研学活动致辞,本次研学旅行以“追寻圣人足迹,感悟国学魅力”为主题,通过走出去,实现“最美的课堂在路上”,让孔子文化更加深入人心。</p> 启程 <p class="ql-block">欢歌与笑语并行,不觉中度过了漫长的路程。</p><p class="ql-block">车上课堂,研学老师为孩子们讲述了孔子的出身,政治主张和孔府、孔庙、孔林中蕴藏的文化内涵。让同学们带着疑问,去探索发现。</p> <p class="ql-block">这次研学课堂我们要去到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曲阜,领同学们去参观孔府、孔庙、孔林,尼山圣境。</p> <p class="ql-block">迎着阳光,同学们收拾好自己的行囊,开始我们的尼山圣境的课程!</p> <p class="ql-block">尼山圣境位于曲阜东南的25公里处,来到尼山脚下,就可以看到孔子的塑像在蓝天白云下看起来可亲可敬,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所以尼山圣境的孔子像高度72米,加上基座的高度一共有90米高,远远望去,有着即亲近又儒雅的师者风范。</p> <p class="ql-block">之后,我们前往尼山大学堂。大学堂高65米,共9层,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包含迎宾大厅、台阶大厅、七十二贤廊、礼厅、义厅、仁厅、智厅、信厅、礼乐堂等。大学堂两侧的七十二贤廊长105米,宽17.5米,高16米,是大学堂最重要的文化空间之一。长廊共有31组壁龛,以群雕、情景雕、个人雕等形式表现《论语》《史记》《左传》等古典典籍中孔子及其弟子的代表性故事,生动展示了儒家文化精华。</p> <p class="ql-block">七十二贤廊,一个充满故事的大厅。通过用三十组雕塑展现孔子与其七十二弟子的生动故事。步入七十二贤廊如同真的成为孔子的弟子,向老师求教,学习。</p> <p class="ql-block">领悟国学文化,体验“手读”论语。 有句话叫“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句箴言晓古今”。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而今通过临摹可以悟出其中禅机:凡事都要经过一个慢慢地等待过程之后,才能经历最终的绽放。请给自己足够的时间,体会快与慢的妙处,品尝成功之后的一刹惊艳。</p> <p class="ql-block">观“天下归任”灯光秀,激荡千年岁月的光影,谛听智慧的吟唱!</p> <p class="ql-block">台阶大厅观看大学之道演出,来源于孔子教学典故-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渐入佳境,从而达到更高的水平。活动根据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p> <p class="ql-block">通过“仁”、“义”、“礼”、“智”、“信”五个主题大厅感悟儒家思想的做人准则。</p> <p class="ql-block">感恩课堂,做人,要懂得感恩,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老师的谆谆教诲,感恩朋友的肝胆相照,感恩恋人的不离不弃。</p> <p class="ql-block">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有你,在无尽的长路,给予搀扶的双手,在无垠的大海,点燃前路的希望,在无边的沙漠,创造永存的绿洲。</p> 第二天 <p class="ql-block">万仞宫墙(wàn rèn gōng qiáng )“万仞宫墙”原名仰圣门,是明代曲阜城的正南门。</p><p class="ql-block">围墙有万仞高,用以称颂孔子学识渊博高深,一般人无法领悟其中的奥妙。</p><p class="ql-block">原文</p><p class="ql-block">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p><p class="ql-block">释义</p><p class="ql-block">叔孙武叔在朝廷上对大夫们说:“子贡比仲尼更贤明。”子服景伯把这一番话告诉了子贡。子贡说:“拿围墙来作比喻,我家的围墙只有齐肩高,老师家的围墙却有几仞高,如果找不到门进去,你就看不见里面宗庙的富丽堂皇,和房屋的绚丽多彩。能够找到门进去的人并不多。叔孙武叔那么讲,不也是很自然吗?”</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的三孔课程开始了。</p><p class="ql-block">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循着至圣先师的足迹,怀揣对《论语》的课堂解读,我们来到了孔庙。这里古柏参天,碑碣林立,建筑群古朴典雅、庄严肃穆。踏着脚下的青砖,在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解中,以虔诚之心,前行……</p><p class="ql-block">研学过程中,为每个学生配备了无线讲解耳机,保证每个学生在参观过程中都能清晰听到研学导师对孔庙、孔府和孔林的国学知识</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都拿出研学手册,精美的设计,详细的研学知识包,有趣的问题设置,我们研学路上的第一堂课开始啦!</p> <p class="ql-block">“棂星门”是文庙中轴线上的牌楼式木质或石质建筑。“棂星”即灵星,又名天田星。《后汉书》记载,汉高祖祭天祈年,命祀天田星。天田星是二十八宿之一“龙宿”的左角,因为角是天门,门形为窗棂,故而称门为棂星门。皇帝祭天时,要先祭棂星。</p> <p class="ql-block">成化碑即明宪宗御制重修孔子庙碑,成化四年(1468年)立,龟趺螭首。</p><p class="ql-block">霸下,又名赑屃、龟趺、填下、龙龟等,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为鳞虫之长瑞兽龙之九子第六子,样子似龟,喜欢负重,碑下龟是也。霸下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它总是奋力地向前昂着头,四只脚顽强地撑着,努力地向前走,并且总是不停步。</p> <p class="ql-block">杏坛,相传此处是孔子讲学之处。《庄子·渔父篇》载:“孔子游于缁帷(即黑惟,假托为地名)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宋代以前此处为大成殿,天圣二年(1024年)孔子45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在正殿旧址“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于是,“杏坛”,成为教育圣地的代名词。</p> <p class="ql-block">五柏抱槐</p><p class="ql-block">树龄四百余年的自然生长奇观,为后花园一景。因在“圣人之地”出现,被人们赋子了团结、和谐的生活理念。</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p> <p class="ql-block">曲阜孔庙大成殿和故宫太和殿、岱庙宋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p> <p class="ql-block">出孔庙,游圣府。了解孔子后代的故事,走进后花园,看五柏抱槐,看阳光大道。</p> <p class="ql-block">此联传为清代大学士纪晓岚所书。上联为:“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下联为:“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该联书联俱佳,与孔府大门正上方的一块蓝底金字的“圣府”匾额交相辉映,堪称孔府一宝。</p> <p class="ql-block">重光门又称“仪门”或“塞门”,明代建筑,因上悬明嘉靖皇帝朱厚熜御赐“恩赐重光”匾额而得名。平时关闭,只在皇帝驾临、迎接圣旨、祭孔、婚丧等大典活动中才可打开。此门为孔府各建筑中的最高规制。</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我们拜谒【至圣林】,俗称孔林,是安葬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占地3000余亩,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延时最久、墓葬最多、保存最完整的家族墓地,被誉为“天下第一林”。肃立孔子墓前,缅怀先哲,体会孔子与弟子们之间深厚的师生情谊,品味中国人“叶落归根”的人文情结。</p> <p class="ql-block">这次曲阜研学活动内容丰富充实,让同学们重学古礼,感受儒家文化精髓,接受孔子智慧启迪,两天时间同学们满载而归,纷纷表示要胸怀大志,坚定信念,勤奋好学,书写更加灿烂的人生篇章!</p><p class="ql-block">本次研学活动由聊城日报社小记者发展中心承办,各项预案准备充分,研学课程安排科学得当,班主任、带队老师、安全员、司机师傅不辞辛苦,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为每位同学安全文明研学“保驾护航”,确保了整个行程的安全有序。</p><p class="ql-block">研学过程中,同学们玩学结合,积极参与,认真记录,文明礼貌,纪律严明,表现出聊城光明小学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受到一致好评。通过这次研学旅行,进一步拓宽了学生视野,促进了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增强了同学们的探究意识、团队意识、合作意识,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