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4日早8:30,在保定市莲池区第一实验中学举办了13中片区生物教研活动,由实验一中的詹新妮老师进行了《肺通气》的课例展示。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发现--迁移”教学模式的课例分享,活动中大家集思广益,认真学习,收获颇丰。 一、詹新妮老师课例展示《肺通气》<br> 本次课程采用小组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发现肺通气的概念,课堂教学包括六个环节,即“导探思展练升”,使课堂成为知识产生和建构的场所,是学生“做中学”的乐园,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铺垫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叫吸气、什么叫呼气以及教师层层引导,帮助学生概括出肺通气的概念。 课程最后,詹老师通过一个人工呼吸的模拟,让学生现场学习一些急救措施,生命面前无小事,对本次课程进行了升华。 二、詹新妮老师说课<br> 詹新妮老师针对本次内容进行了说课,本次课程是在“发现--迁移”教学模式下进行的课例展示。《肺通气》是学生们在学习呼吸的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让学生们自己得出肺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是本节课的一个突破。学生们通过自制教具,学习和体验心肺复苏的过程,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又体会到了学习生物学的乐趣。 三、听课教师代表评课<br> 五尧中学刘杰老师、13中李新桥老师、一中分校黄璞禄老师和长城中学的刘若晨老师对此次詹新妮老师的课例展示进行了点评,几位老师认为詹老师的课程亲合力强,教具新颖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如何更自然的引入课程内容,如何在上课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等。 四、王洪征老师进行课例解读<br> 王洪征老师针对本次课例进行了总结。王老师指出了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我们在教学中,不要害怕学生回答不出来,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比如视频、亲身体验等让学生自己去描述,如果学生说不上来,老师再搭支架。通过让学生的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最后表达出来,既可以促进全班同学的思考,也可以使回答问题的同学更自信,表达与交流可以促进思维含量的提高。通过王老师的课例解读,使老师们受益匪浅,让老师们对詹老师的这节课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与学习。 五、“发现”设计交流展示<br> 王洪征老师给出了两个“发现--迁移”学习的课题研讨,分别是《性状》和《遗传》,老师们以学区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并由王老师和学区组长作为评委进行打分。经过激烈的交流研讨,由五位老师为代表向大家进行了成果展示。 愉快的时光总是如此短暂,教研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们学习的脚步永不停歇。活动结束后,和晓倩校长、朱会兰助理、火焱主席和生物组的老师进行教研,再次进行了总结与反思,老师们收获颇丰。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一直在学习,我们也一直在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