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长垣市赵堤镇邓楼中心小学,在2023年清明节当日,全体师生去开封的清明上河园及中国瀚园,研学旅行踏青郊游,共同享受大自然馈赠的和风、美景、春光及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p> <p class="ql-block"> 梨花淡白柳深情,</p><p class="ql-block"> 柳絮飞时花满城。</p><p class="ql-block"> 惆怅东栏一株雪,</p><p class="ql-block"> 人生看得几清明。</p><p class="ql-block"> 清明是一年当中,唯一一个既是节日,又是节气的日子就如“清明”二字一样,万物清洁而明净,你可以闻得到,也可以看得到,更可以感受得到,就是这么直截了当。</p> <p class="ql-block">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约长5.2米,宽2.5米,是一幅弥足珍贵的社会民俗生活长卷,画中反映了开封作为中国北宋时期都城的社会生活、市井风情和城建格局。虽然它所反映的只是当时开封的一部分,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由此也不难推想其他街市的大略形貌。有趣的是,千年前,画家张择端把它从现实搬到了画卷,千年后,开封人又把它从画卷上搬到了现实。徜徉其中,常令人有“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的时光倒流之感。</p> <p class="ql-block"> 开封,早在郑国在此筑城,取“启拓封疆”之意,故名“启封”。西汉为了避景帝刘启讳“以开代启”,更名“开封”。</p> <p class="ql-block"> 开封八朝古都,又称汴州、汴梁、汴京、东京。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影响深远的“宋文化”!</p> <p class="ql-block"> 参观清明上河园,主要有四个节目:王员外招亲、皮影戏、岳飞抢挑小梁王、东京保卫战等!</p> <p class="ql-block"> 王员外的女儿身穿着华丽的红色嫁衣,头戴着大红花,手拿着绣球,戴着红色的面纱,这样隆重的场面,一下子就将人们带入宋朝抢绣球的场面。抢到绣球的游客还可以和王员外的女儿来演绎一场拜堂成亲的喜庆场面。这样的婚俗表演真的让人大开眼界,将我国古典的婚礼近在咫尺的展现的淋漓尽致,这样近距离的感受古代婚俗文化还是很不错的,虽说是表演,但是这样的氛围仿佛就置身于抛绣球直接成亲的现场。</p> <p class="ql-block">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制品的通用称谓。皮影是我国出现的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戏中"影人"是根据剧中角色和衬景的设计,是用驴皮或牛皮、羊皮经刮制、描样、雕镂、着色、烫平、上油、订缀而成。人物脸谱和服饰造型生动形象,或纯朴粗犷,或细腻浪漫,或夸张幽默。再加上流畅的雕镂,艳丽的着色,达到了通体透剔、四肢灵活的艺术效果。"影人" 在艺人的操纵下,靠灯光透射映到白色布幕上,随着乐器伴奏合唱腔配合,便成为"一口叙还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的艺术形象。</p><p class="ql-block"> 皮影所反映的人物行当齐全,性格鲜明,有生、小、髯、大、丑等。他们造型各异,面部最为丰富和精致,依影戏中的故事情节、矛盾冲突和中国观众的心理定式,将冲突双方分成正反两派,主要表现在脸部雕刻上,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形。而且将人物刻化的环眉凤眼、闭口红唇,"6字"通天鼻,形态抽象简洁又不失典雅。</p> <p class="ql-block"> 岳飞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当时,朝廷腐败、国事甚危。内有奸臣作乱,外有金人侵扰,人民饱受兵灾人祸之苦。在那兵荒马乱的动荡年月里,岳飞发奋学习,苦练武艺,立志保国卫民。到他长大成人时,果真练就了一身硬功夫。</p><p class="ql-block"> 这一年,朝廷举行武考,岳飞心想,这正是实现自己宏图大志的良机。如果能中上武科状元,不但可以光宗耀祖,更重要的是可以领兵杀敌,为国效力。于是,他便约上结拜兄弟牛皋、王贵、汤怀,张显四人,一同投京城汁梁(今开封)应考。</p><p class="ql-block"> 考场真可谓人才济济、群英聚集。京城中纷纷猜测着谁能夺得本科的武状元,议论的中心是一个叫柴桂的考生。原来,这柴桂是柴世宗的嫡系子孙,人称“小梁王”。小梁王不但文武双全,而且有权有势,再加上早打发人把银两送给了主考大人。因此,人们都说这武科状元准归他了。</p><p class="ql-block"> 这届武考,皇帝钦点了丞相张邦昌、兵部尚书王铎、右军都督张俊和护国大元帅宗泽作主考人。张邦昌、王铎、张俊都是些罔君欺民的奸臣,他们早已受了小梁王的贿赂,一心要让小梁王得武状元,根本不顾为国家选拔将才的大事。主考中只有宗泽是个爱国爱民的忠臣。他知道岳飞武艺高强,人才难得,国家只有得此栋梁,方能抗敌寇、定家邦。宗泽拒绝了小梁王的贿赂,决计要为朝廷选拔良将。</p><p class="ql-block"> 考试这天,岳飞和众兄弟全身披挂,来到考场,那里早已人山人海。不久,岳飞和小梁王便被叫到殿前。两人先比试文才,张邦昌命岳飞作“枪论”;小梁王作“刀论”。岳飞妙笔生花,即刻而就;而小梁王心慌意乱,先将“刀论”写成“力论”,又左涂右改,胡乱交卷,自然比不上岳飞。接着比射箭,张邦昌怕岳飞再赢,便暗中差人将箭靶移至二百步以外,可岳飞并不慌张,只见他弓开如满月,箭去似流星,一连九发,枝枝从靶心穿过。全场无不震惊,吓得小梁王也不敢比弓法了。最后,只剩下马上比武。论武艺,小梁王根本不是岳飞的对手,可此时岳飞心里十分犯难:那小梁王乃是贵胄,自己不过是一区区武生。比武场上,枪来刀往,万一失手,如何担待得起。因此,场上两骑相遇,小梁王左杀右砍,好不威风,而岳飞只是招架,并不还手。几个回合后,岳飞突然跳出阵来,奔到监考台前,要求立下“生死文书”,不论那个伤了性命,都不要偿命。张邦昌见岳飞刚才只有招架之功,并无还手之力,以为他必胜不得小梁王,便一口答应下来。二人立下“生死文书”,重又披挂上马,雄赳赳,气昂昂,你砍我刺,互不相让,好一场厮杀!岳飞心中没了顾忌,越发精神抖擞,只杀得小梁王闪闪躲躲,全没了刚才的神气。忽然,岳飞虚晃一枪,反手直刺小梁王的心窝,不待小梁王遮挡一下,人早已被岳飞挑下马来,结果了性命。这一下,全场高声喝采,惟独吓坏了张邦昌等几个奸臣,他们气急败坏,立即命手下兵将把岳飞抓来,要斩首偿命。宗泽看到这一切,勃然大怒,叱退了刀斧手,定要保全岳飞性命。两边争执不下,可考场已乱了营,考生们见主考如此无理,齐声喊冤,大叫造反,吓得张邦昌也没了主意。正在这时,只见牛皋怒目圆睁,挥舞双锏杀进校场,举手一锏便将场中央那杆标志大宋威严的巨纛砍倒,全场顿时大乱。张邦昌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不放了岳飞,自己的性命可就保不住了,急忙命人为岳飞松绑。由此,岳飞夺得武状元,枪挑小梁王的故事传遍京城。</p> <p class="ql-block"> 东京保卫战是两宋之际宋朝军民抗击金军侵略、保卫首都开封的重要战争。 1127年六月,宗泽前往抗金前哨京师充任东京留守。他六月十日接到朝廷任命,立即出发,十七日即到了汴京。靖康元年初,金兵第一次围攻开封撤退后,宗泽入京任台谏之职。八月,金兵第二次南侵,不仅在磁州击退金兵,还主动出击,获取一些战果,使磁州军势声震河朔。金兵第二次围攻开封时,钦宗任命宗泽为河北兵马副元帅,协同兵马大元帅赵构等人救援京师。他力主向开封进军,并不顾赵构、汪伯等人的阻挠,率兵奋战,多次挫败金兵,虽由于势力单薄,未能解京师之围,但有力打击了金军的气焰。 虽然宋军多次打退金军的进攻,但由于朝廷内部以高宗为首的妥协投降派不积极抗战、打击抗战派将领,使宋军未能保住东京开封,以致后来金军多次南侵,并占领中原地区。</p> <p class="ql-block"> 1985年8月,开封市退休干部李公涛先生带领全家,自筹资金创建的一座大型文化旅游园林, 以碑林较为著名。中国翰园设立十大碑廊,刻碑3700多块,是一座集诗、书、画、印之精华的大型文化宝库和中国文化名园,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中国翰园分为园林风光、碑刻艺术两部分。山水风景区有十几座人造山峰、五大瀑布、三大岛屿、十座桥梁、两座大型喷泉,加上碧波荡漾的翰园湖,山光水色,风景宜人。碑刻艺术上起殷商甲骨文,下至当代各书体,系统的表现了中国书法发展史和文字发展史。</p><p class="ql-block"> 中国翰园的主要景观有:人文始祖轩辕皇帝像、碑坛、仰圣山、翰园山、义红桥、翰林宫等20多个景点。 翰林宫主题碑廊:建筑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巍峨壮观。设有历代书法碑廊、中山碑廊、现代书法碑廊、国际人士书法碑廊、篆刻碑廊、绘画碑廊、少数民族书法碑廊、少儿书法碑廊等。</p><p class="ql-block"> 本次参观共有四个主题:开笔礼、曲水流觞、拓片制作、华文菁英会!</p> <p class="ql-block"> 开笔礼是启蒙开智、识字习礼的开端。在古代,学童会在“开笔礼”这一天,由启蒙老师讲授人生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并教读书、写字,参拜孔子像。这一仪式俗称“破蒙”。 是人生四大礼之一。《论语》中说:“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衣冠”不仅仅意味着遮羞,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人的精神面貌。这正是——童蒙之学,始于衣冠;先正衣冠,后明事理。</p><p class="ql-block">释菜拜师</p><p class="ql-block"> 释菜礼,是古时读书人在入学时所行的一种典礼,即用芹菜、韭菜、栗子、枣子为主的时令菜蔬祭奠先师,四种蔬果均有象征:芹菜代表莘莘学子、韭菜代表才华内涵、栗子代表立志为学、枣子代表勤奋之心,以此表示入学。而先师孔子是首个将学问和教育推到无数平凡人中,以此打开了中国2000年的文化篇章。故有古人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而拜孔礼的精髓是在于心中的敬意。</p><p class="ql-block">朱砂启智</p><p class="ql-block"> 朱砂启智,意为开启智慧,以此寄托美好的愿望,从此眼明心亮,在现场老师用红色的朱砂额头正中点上一颗,寓意开启学童智慧之眼,从此心明眼亮,品端行正,快乐成长。“人生聪明识字始”,写字识字是学习文化的第一步,描红笔画简单而意义深远的大楷“人”字,寓意着在人生的启蒙阶段,学会做人是最为重要的。写毛笔字的坐姿,要求做到八个字: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学生按照老师的握笔姿势,在纸上也写上“人”字。学生集体诵读“弟子规” ,为以后的学业有一个美好的开始。</p><p class="ql-block">击鼓鸣志</p><p class="ql-block"> “鸣志”就是表明自己的志向,在以后的成长中不迷失自我。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有序依次击鼓,敲击时,心里默默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和志向。</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直提倡“传统文化经典智慧”教育理念,让学生仁爱、礼让、孝顺,德才兼备,知耻而后勇。要在学生童蒙之际,通过开笔礼,给孩子一个隆重的仪式,将使学生把上学求知看成一个神圣的使命,从而增强学习兴趣。</p> <p class="ql-block"> 百岁春光不算长,人生几度醉流殇。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上巳日,晋代贵族、会稽内史王羲之偕亲朋谢安、孙绰等42位全国军政高官,在兰亭修禊后,举行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引为千古佳话。这一儒风雅俗,一直留传至今。当时,王羲之等在举行修禊祭祀仪式后,在兰亭清溪两旁席地而坐,将盛了酒的觞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经过弯弯曲曲的溪流,觞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得即兴赋诗并饮酒。据史载,在这次游戏中,有十一人各成诗两篇,十五人各成诗一篇,十六人作不出诗,各罚酒三觥。</p><p class="ql-block"> 王羲之将大家的诗集起来,用蚕茧纸,鼠须笔挥毫作序,乘兴而书,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也因之被人尊为"书圣"。而《兰亭集序》也被称为"禊帖(tiè)"。"曲水流觞"是上巳节中派生出来的一种习俗。那时,人们在举行祓楔仪式后,大家坐在水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彼此相乐,故称为"曲水流觞"。觞系古代盛酒器具,即酒杯。通常为木制,小而体轻,底部有托,可浮于水中。也有陶制的,两边有耳,又称"羽觞",因其比木杯重,玩时则放在荷叶上,使其浮水而行。这种游戏,自古有之,古"逸诗"云:"羽觞随波泛"。汉也有"引流引觞,递成曲水"之说。后来逐渐成为上巳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王羲之这次兰亭聚会,虽也举行修禊祭祀仪式,但主要进行了"曲水流觞"活动,突出了咏诗论文,饮酒赏景,对后世影响很大,在绍兴,"曲水流觞"这种饮酒咏诗的雅俗历经千年,却一直盛传不衰。</p> <p class="ql-block"> 在数码照相、摄像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拓片”这个名词已渐渐被大家遗忘,只有少数的文物学科工作人员或爱好者在工作或茶余饭后的谈天中偶尔提起它。殊不知,比起数码类的现代技术,拓片还有其不可替代的功能,这种不可替代性来源于拓片对原物一比一的真实写照,至今仍是最科学的记录方法之一。</p><p class="ql-block"> 概括而言,拓片,就是将宣纸贴在器物表面,用墨拓印来记录花纹和文字。在古代社会,甲骨文字、铜器铭文、碑刻、墓志铭、古钱币、画像砖、画像石等有凹凸纹饰的器物,都广泛使用这种方法记录。</p><p class="ql-block"> 对于不同材质的器物,现代已发展出各异的拓印工艺,如对木雕的拓印,就有“干拓”工艺。但拓印的基本方法万变不离其衷,可概括为以下四步:</p><p class="ql-block"> 第一步,剔清要拓的花纹或文字,摩崖石刻、画像石、碑刻等可水洗,但青铜铭文、古钱币、甲骨文字、画像砖、木雕等上细微的土锈需用削尖的竹筷或牙签慢慢剔除干净。</p><p class="ql-block"> 第二步,选取大小合适的宣纸覆盖要拓的文字或花纹,用毛巾轻轻润湿使宣纸贴于器物表面。倘有不能紧贴者,可在宣纸上再蒙上一层软性吸水的纸保护面(塑料袋也可),用蘸了白芨水的毛刷轻轻敲捶,赶走残留在宣纸与器表间的气泡。</p><p class="ql-block"> 白芨水是用中药泡出的无色、透明但略有粘性的水,有利于宣纸附着在器物表面,拓印后易剥离。如若不方便购买白芨,用清水也可。</p><p class="ql-block"> 第三步,去除纸保护面,待湿纸稍干。这一步虽不需要人工操作,但对于干湿度的把握及其重要。宣纸偏湿,墨汁氲散;宣纸太干,宣纸不能紧贴印面,不利拓印。因此,一般纸张在肉眼看上去已无明显水印、但宣纸尚紧贴印面之时。</p><p class="ql-block"> 第四步,用带墨均匀的扑子,向纸上轻轻扑打,用墨宁淡勿浓,多次均匀拍打后,黑白分明的拓片形成。这里的扑子,俗称“拓包”,用塑料薄膜包裹棉花,再在外包裹一层纹理细腻的丝绸或其他丝织物既可。拓包的大小根据器物大小而定,一般而言,在拓一件器物时需有两个拓包,一个用来匀墨,另一则用于在纸面轻轻扑打。</p><p class="ql-block"> 做拓片的基本方法看似简单,但要完成一张高质量的拓片,操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还有很多。如:针对不同材质的器物,在拓印过程中要注意不同方面的问题;真正的拓片需要包含原作的创作理念等。对于这些问题的深刻理解,需要工作者的耐心、细心和屡败屡战的尝试才行,“动手做拓片”活动之所以在博物馆联展中推出,其目的是想对有兴趣的学生起到一定的启蒙作用。</p> <p class="ql-block"> 华文菁英会,是又一个互动拓展项目。类似于中国诗词大会栏目。它由主持人随机请出两名或两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让他们进行快速的基本文字或文学知识的现场比拼。例如,给一个拼音“yuan”,看谁在三分钟内能够写出更多的同音字。这项活动,既不需要什么技巧,也不需要多少的知识功底,适合于每一个学生。同时,它还可以激发学生们的争胜心,活跃环境气氛,因此,很受同学们的喜欢。</p> <p class="ql-block"> 旅游归来,孩子们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以班级为单位,抒发自己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 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结合国际上“研究性学习”的先进理念、方法、模式,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研学是由学校统一组织,基于学生自身兴趣,根据课本内容,从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科技、体验六大类别选择和确定研学主题,在动手做、做中学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集体学习活动。</p><p class="ql-block"> 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培养创新人才,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p> <p class="ql-block">江游碧波上,人在画中游。</p> <p class="ql-block">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p> <p class="ql-block">满街杨柳绿似烟,画出清明三月天。</p> <p class="ql-block"> 清明的意义是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在欢乐的气氛中保留一份庄严和肃穆,怀念故人不仅仅是为了怀念,因为很多时候,他们是用生命在唤醒我们的生命。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认知,决定了我们可以走多远,这个多远里包含着宽度,这个宽度里也有包容,这个包容里更有生命的进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