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分析明学情、总结反思促提升——记九年级语文备课组“一模”考试分析研讨会

文心

<p class="ql-block">  为了全面分析总结现阶段复习成果,并为下一阶段备考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和方法指导,4月4日九年级语文备课组在化学实验室召开了第一次模拟考试质量分析研讨会。</p> <p class="ql-block">  每位老师都分享了本次改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教学建议。</p> <p class="ql-block">颜文芯老师:第一次模拟考试我负责改第1和第2题,第一题赏书法之美:分2小题,第(1)小题根据已选作品再从备选作品中选出一篇与之相同书体的作品,并写出书体名。第(2)小题是用简楷规范书写所选中的书法作品。这道题满分4分,年级平均分2.9分。答题存在的问题:1、书体辨认有误,答案是行书,可我们的学生有些写楷书,有些写隶书,有些写篆书。2、书写顺序不对,书写不工整,涂改多。教学建议:1、多展示各种书法教会学生辨认。2、强调书写顺序。3、强调书写要规范工整。第2题是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任务:共4小题,笫(1)小题是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第(2)小题结合语境,选择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的正确词语。第(3)小题是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第(4)小题仿照划线句补写一句话,使之与前面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这道题总分8分,年级平均分才3.5分,空白卷只有几张,满分卷不多。存在问题:1、写错字、注音声调错或没声调。2、词语理解不准确导至选择错误。3、有些学生把反问句写成疑问句,有些学生连问号都没有。4、仿写句丢分多,有些学生写成语段最后一句话,有些学生答题位置不对,第(3)小题和第(4)小题答案交换位置。有些答案不完整。教学建议:1、重视反问句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反问句与疑问句的区别。2、强调仿写的格式。</p> <p class="ql-block">吴乾文老师:第一次模拟考试我负责改第3题、第4题。以下是我改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提出相关的建议:</p><p class="ql-block">第3题是古诗文默写题,共8分,平均得分为4.2分,空白卷很多,有173人得0分,165人满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错别字很多,如“雉”写成“稚”,“瀚”写成“潮”或“翰”,“干”写成“千”,“寐”写成“寤”等。②第(6)题是理解性默写题,很多学生不理解题意,空白较多。③ 书写潦草,字迹模糊不清。</p><p class="ql-block">第4题是综合实践题。共有四小题:①应用文书写格式的修改。这道题很多学生答题不规范,“此致”和“敬礼”两个词不用双引号。①语病修改。很多学生不认真审题,没按要求答题,只简单写出修改意见,不把修改后的句子完整地写出来。③ 补充申请书内容。部分答题不规范。④仿照示例写一条建。议。这道开放题得分率较高。</p><p class="ql-block">建议:</p><p class="ql-block">1.加强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p><p class="ql-block">2 强调书写。默写题的书写一定要工整、规范,字迹要清晰。</p><p class="ql-block">3.要认真审题,并规范答题。</p> <p class="ql-block">邓景燕老师:这次校模拟考试我批改第5、6、7、8题。第5、6题是古诗词鉴赏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人物形象和表达词人思想感情的理解。第7、8题是文言文阅读题,考查学生对字词拼音的把握和一词多义的理解。</p><p class="ql-block">从卷面看,总体得分率较高。第5、6题,大部分学生得满分,只有少部分把壮观的出猎场面填写为“亲射虎,看孙郎”或“西北望,射天狼。”或其他句子。第6题少部分学生只回答抒发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没答刻画词人怎样的形象?也有的答题模糊不够规范,分不清是哪个问题。也有的答题过简意思不完整。第7题选择正确的拼音,少部分学生选择错误B或A。第8题一词多义,以选择的方式做题,相对来说比较好做的,但部分学生不理解句子意思,分不清词语的解释,导致选择时张冠李戴。这题失分较多。</p><p class="ql-block">建议:1、古诗文言文教学要加强朗读和识记训练,2、加强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体会把握作者思想感情。3、重视文言文关键词语的解释和一词多义的训练。4、指导学生规范答题。</p> <p class="ql-block">何道利老师:这次考试我改第9.10,11题。第9.10题平均得分1.5分。第11题平均得分2.2分。第9题,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中存在问题:1.没有落实重点虚词和实词,没有掌握实词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如鼓字。2.没有落实句式的特点。3.没有结合语境,把握句意。4.翻译句子不够流利。第10题中存在问题:学生没有熟读课文,没有结合原文意思和句子语境,把握句意,抓住关键词进行比较分析。第11题,大部分学生没有读过巜儒林外史》原著。作答答题五花八门。在人物描写中细节描写和侧面描写几乎没有学生答对。在今后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熟读原文,积累虚词和实词,古今异义词等借助教材注释识记古义。2翻译一个词首先想到这个词的古义,要检验这个词的古义放在句中是否妥帖,句意与上文是否相符等。3.加强词类活用的分折。4.加强学生对名著的阅读。熟读名著,着重引导学生对名著的作者,名著中的故事情节,人物特点,人物描写方法等进行学习。</p> <p class="ql-block">周松蔓老师:这次我改的是12,13,14题,以下是我在改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提出相关的建议:1第12题是去概括根据相关段落围绕父亲概括父亲所做的主要事情,很.@多学生都没有围绕“父亲”来概括事件,都是围绕“小林”来概括事件。</p><p class="ql-block">第13题,很多学生回答其划线句子都是“承上启下”,或者是“总结全文”等之类的答题,很多都不晓得正确答案是“”为下文埋下伏笔”,这说明学生对句子的作用的相关的概念如“承上启下”,“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总结全文”,“总领全文”等相关内容还弄不清楚,在答题时很容易把它们弄混淆。</p><p class="ql-block">第14题是考察加点词的品析,很多学生答题不规范,没有提及“发抖”“抚摸”加点词的在句子的含义等直接就写“写出父亲害怕,吃惊,不相信,及表达对小林”的爱之类的答案。</p><p class="ql-block">教学建议:平时在阅读训练中要反复强调要审题,要规范答题!</p> <p class="ql-block">庄芬老师:这次学校模拟考我负责批改第15、16、17小题,第15、16小题是记叙文阅读题,考点是结尾段的作用、对人物的评价与分析,第17小题属于非连续性文本范围,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否正确判断。</p><p class="ql-block">第15题考考结尾段作用,全部能写3点作用的寥寥无几,大多数是只能写对一点作用,好多是答非所问、空白卷。第16题考查对人物的评价和分析,这道题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答出小林爸爸的性格特点,但缺陷的是没有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与题目要求不符。第17题判断题,不少学生判断不准,弄不清楚第17题错误的地方在哪里,这道题只有C是对的,A错在不是“对文化自信的解说”,而是讲“怎样树立文化自信”。B错在还有一些没办法识读。D是总分结构,不是分总结构。</p><p class="ql-block">教学建议:</p><p class="ql-block">1.加强记叙文阅读的训练,对学生讲清楚记叙文的各个重要考点及答题模式。</p><p class="ql-block">2.强调审题,要按题目要求答题,不可盲目答题。</p><p class="ql-block">3.加大阅读量,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p> <p class="ql-block">梁玉琴老师:这次学校模拟考我负责批改第18.19.20小题,这是议论文考查。第18题考查的是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和方法的作用。基本上大部分学生都能点出是举例论证的方法,但谈及作用时有不少学生不能准确的指出论证了“要挖掘文化”这个分论点。第19题考查的是开展活动的方式,这道题总体来说答题情况比较理想,学生都能点出活动的方法以及效果,而且在方法上都还比较新潮,有网络平台,媒体方式,内容上有国粹、京剧等等,挺丰富。但这道题做答时可能受题目影响,有好些同学的答案就有“琼山二中举办……”这类的字眼。第20题是比较同一则材料在两个不同的文体中的作用。这题大部分学生没有读出这是两个不同的文体,一个是议论文,一个是说明文,尤其是链接二的说明文,基本上没有看出来,所以谈起作用的时候就只能是靠自己的理解,抓不到点,这道题丢分很多。</p><p class="ql-block"> 这次模拟考议论文部分空白试卷不少,学生大面积涂改的情况也不少,写了长长一句话,然后又划掉,又重新再写,这样会导致答题空间不够,于是就会有出格,有下拉菜单的情况,整个版面也比较乱。</p><p class="ql-block">教学建议:</p><p class="ql-block">1.加强议论文体的训练,尤其是答题思路,答题模式。</p><p class="ql-block">2.明确答题卡上做答时不透露考生真实信息。</p><p class="ql-block">3.注意答题卡的版面整洁。</p> <p class="ql-block">蔡英秀老师与朱辉老师:这次校一模蔡英秀和朱辉改作文,作文主题是关于阅读的话题,分三种文体进行写作。从总体上看这次作文平均分为34.2分,两个人改的平均分值一样。0分作文人数是25人,10分以下是23人、48分以上是13人,满分人数是4人!同学们在写作过程中出现了如下问题:</p><p class="ql-block">1、没有审清楚作文题干如第三种文体的要求是:请以"我走进了 "为题,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篇记叙文,叙写自己走进了某个文学作品的情境中所发生的奇妙故事。属于半命题作文,好多学生写离题!没有围绕某个文学作品的意境去叙写,而是写了:“我走进了校园,我走进了春天”等等。</p><p class="ql-block">2、书信的格式不正确,有个别学生写离题。内容不符合作文要求,只是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没有写与好友分享阅读的感受!</p><p class="ql-block">3、有个别学生拟的是议论文的题目,写的是记叙文。</p><p class="ql-block">4、大多学生的书写糟糕,卷面涂改较多。</p><p class="ql-block">建议:</p><p class="ql-block">1、用一节课的时间给学生讲解书信和演讲稿的作文格式。</p><p class="ql-block">2、教会学生如何去审清作文题干?</p><p class="ql-block">3、加强学生的书写,减少卷面的修改。</p> <p class="ql-block">  发扬团队精神形成合力,确定目标找差距,真抓实干出成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腾飞九语!争创辉煌!</p>

第题

学生

答题

第小题

这道题

句子

书写

考查

规范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