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双培养"机制 ——师徒携手共进,教学相长前行 (四年级)

上善若水

<p class="ql-block">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几年不断有青年教师加入德开小学。青年教师学识丰富,思维灵活,充满朝气与活力,但如何使他们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岗位,从新手教师成长为青年骨干教师,显得尤为关键。在新教师的成长过程中,我校每学期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引领示范作用,通过传、帮、带,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成才。</p> <p class="ql-block">  梁泽广老师既是新任教师,也曾是优秀毕业学生。他怀揣着热情、理想与信心,以教师身份重回学校,表示要用心理解教材、学生,全力向师父学习,要敢于暴露教学中的诸多不足,勤于改正、追求进步,努力提升综合素质,走好教学路上每一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梁老师这节课教学气氛比较和谐。课堂上师生比较有默契,整堂课中,师生之间对话比较多,学生比较投入,教学过程比较平实,注重了知识的类比迁移。课堂上,梁老师大胆地让学生进行了探究活动,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本课的新知探索部分,梁老师设计了适合儿童认知规律的张弛有度的学习过程。一位小数的含义通过回忆与再现方式,对接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进行理解;两位小数的含义则让学生通过学习单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对比中理解与确认;三位以上的小数含义则放手让学生对应与联想,解释与应用。这样的新知探索过程,既发挥了旧知和经验的迁移作用,也体现了儿童的主体地位。</p> <p class="ql-block">  数学老师在为梁老师评课,师傅裴老师评价道:前面的小数分类内容时间占的有点长,以至于后边讲三位小数时时间有点紧,另外展示学生的学生单时应多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思路,最后板书再设计的精简点就更好了。</p> <p class="ql-block">  新教师程玲玲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节生动的语文课。</p> <p class="ql-block">  通过这节课程老师也深深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她自我评价道:教学评价做的不好,通堂课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缺少学生间的评价。比如,在“吃相”这个环节,学生表演后可以让学生评价,并通过学生评价说说表演怎样改进,为什么这样改进,这样的指导紧扣了文本,又理解了词语;这样的语文课咬文嚼字,能上得更加有滋味。师傅费老师这样评价道:评价语言匮乏,评价学生时缺少有效指导,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朗读指导不到位,更使得一些内容流于表面,不能够深入。这是程老师要努力学习弥补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程老师表示要充分用好学校为新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和成长平台,走稳走好教师职业生涯第一步,虚心向师父学习,真诚向师父请教,主动钻研教育教学方法,竭尽全力地从师父和学校其他名师身边汲取知识、获取能力,尽快成熟完善自我。</p> <p class="ql-block">  课后年级组语文老师们积极为程老师评课,指出优缺点,特别是师傅费老师,一语中的地指出了程老师授课过程的不足之处,为程老师的成长指明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  师徒结对,结下的是师徒情谊,收获的是共同成长。它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形式,而是一种传承,期待师徒们在携手前行的途中,一起收获成长的喜悦,共同感悟心手相联的快乐!</p>

老师

学生

评价

教师

小数

教学

成长

师徒

青年教师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