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乌龙潭公园

竞笔

南京乌龙潭公园位于鼓楼区清凉山东麓,地处闹市,环境优美,吸引众多市民前往。 我于2016年11月、2020年8月和2022年4月,先后三次用微单相机和手机零星拍摄了乌龙潭公园的一些景色。 潭水清澈透明,倒影如同一幅水彩画。 小金鱼自由地在潭中游弋。 冬日的芦花给公园增添了不少浪漫色彩。 聪明的小泰迪在公园里与主人互动。 留下一张美照。 小泰迪很讨女孩喜欢。 祖孙闲趣。 两个老朋友相聚有说不完的话。 疫情挡不住,这儿可以躺着看手机。 乌龙潭公园是一座集历史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古典文化园林。 潭中的喷泉用于保持和改善水质。 这里原是江宁织造园的一角。 乾隆十四年,清朝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袁枚购置了隋氏织造废园,易"隋"为"随",起名"随园"。后对随园"一造三改",建成一个集山水人文景观于一体、清幽迷人、著名一时的私家园林,吸引四方诗人来此聚集 。 乌龙潭公园现在已是3A级国家旅游景区。 公园占地约7万多平方米,其中水面2.69万平方米。 三国时,乌龙潭名为清水大塘、芙蓉池。 晋代传说潭中有四处泉眼,终年喷涌不息。自东晋建都南京始,相传每年六月十九日,四条乌龙环绕泉眼戏水,乌龙潭由此而得名。 乌龙潭公园面积不大,以山光水色取胜。园内有落叶乔灌木、常绿乔灌木、松柏类、竹类、藤本、小灌木、水生植物等70余种。 春夏之季,沿潭桃柳碧绿,潭内莲花盛开,风景尤佳。 到了冬季,枫叶透红,银杏金黄,芦花随风摇曳,则又是另一番情趣。 公园北门临广州路,马路对面是江苏省人民医院,旁边就是公交车站。 公园西门对着城西干道,向南走五分钟就是地铁二号线汉中门站。 公园清幽典雅,一番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的景象让人留连。妙香阁、冷花厅、芙蕖斋、肥月亭、放生庵、锁龙桥、武侯祠等景点,布局和谐,花木挟疏,诗情画意。因此,乌龙潭公园也被誉为“西城之冠”和南京“小西湖”。 此外,公园内的“中国象棋桥”是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认定的世界上最大的景观象棋、棋盘。还有那龟鳖自然博物馆,是神奇的“龟鳖世界”,为全国最大的龟鳖研究基地。目前,馆中收有中外龟鳖90余种,占世界已知龟鳖品种的40%,活体龟鳖达千只以上。 曹雪芹生于南京,并度过了“锦衣纨绔”的童年。 晚年所著《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思想性、艺术性最强的作品之一。据考证,书中大观园原型就是清时位于乌龙潭东首的江宁织造园,后易名为随园。 鉴于南京乌龙潭东首曾为随园一角,为了纪念曹雪芹,1985年匡亚明,周汝昌,冯其庸,李希凡等23位著名学者倡议在南京为曹雪芹塑像,筹建曹雪芹纪念馆。<div>  江苏省红楼梦学会、南京市旅游局和乌龙潭公园管理处于1992年10月20日联手落成曹雪芹塑像。</div> 在此基础上,筹建曹雪芹纪念馆,并于1997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主要展示曹雪芹与南京的渊源等。 曹雪芹塑像位于龟山西麓,红花岗岩制作,高2.5米,底座高约1米,底座正面镌“曹雪芹像”4字,系中国红学会会长冯其庸书题。塑像坐姿,身着长袍,手持文卷,气宇轩昂,饱含文豪神韵。南京艺术学院谌硕人、陵雍崇设计创作。<br> 沁芳桥为曹雪芹水景广场主要建筑,系一复桥,桥长近10米,宽2米,花岗岩铺面,其名取自《红楼梦》。 临潭的藕香榭为曹雪芹所著《红楼梦》大观园中一处景观建筑,现在是颜真卿画院。 妙香阁建于1988年,为飞檐斗拱上、下两层楼台,上层为展厅,下层为颜真卿书画馆。“妙香”意在“心清闻妙香”,由杜平题额。阁南草坪中有树龄约400年古桂一株,胸围180厘米,株高2.2米,取名“清桂”,并培成一景,堪称桂花树桩盆景之尤物。 石头记塑石矗立在乌龙潭南部的龟山上,体积50约立方米。主石高6.3米,宽3.5米。 镇潭神石又名“湖石”,颜色青灰,富有美感,系1988年以万元从宜兴深山购得,立于此处,以示护潭之神。<br>  镇潭神石高5.55米,重5吨有余,其势峻峭挺拔,巍然屹立,犹如一尊观世音菩萨,镇守着乌龙潭,旁边还散布着10余块零星湖石,形成一组“童子拜观音”图,是一尊不可多得的天然艺术珍品。<br> 颜鲁公祠是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祭祀唐代杰出的政治家、书法家颜真卿的祠庙遗迹。<br>  颜鲁公祠始建于唐元和年间,初名放生庵,系百姓为纪念颜真卿首倡置放生池一事所兴建。历经宋、元、明诸朝,代有修葺,太平天国时期毁于战火。1991年按清代格局复加修缮。现存颜鲁公祠,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580平方米。祠内有大殿、配殿、东西厢房等建筑2进12间,并存有古放生井一眼。 魏源,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道光二年为举人,道光二十五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br>  魏源同林则徐一样,是鸦片战争时期"睁眼看世界"最有眼光的人物。他既坚决反抗侵略,又重视了解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作为对付侵略的重要方法。<br> 道光十二年,魏源来到南京清凉山下乌龙潭边购地建3进草堂,初始魏源为爱屋起名"湖子草堂"后改名"小卷阿"。并在潭边浅水处建有"宛在亭"。魏源后半生,长年居住此处。其间,他与时任江苏巡抚的林则徐往来甚密。 位于潭之东南的龙游亭与诸葛亮有关。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出使东吴,在此饮马,驻马论势。原此处有后人竖石马一尊祀之。2007年新建龙游亭,取诸葛亮号卧龙,以纪念其至此一游之意。 据考证,乌龙潭早期历史文化名人聚居较多,有二十余位,很多故居已不能复建,故做一文化墙进行展示。该墙采用青石雕刻,总长约60余米,墙上雕刻着“月夜巧对”、“随园话诗”等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人物造型。 《随园诗话》是清代影响最大的论诗之作,共有二十六卷,凡是与诗相关的方方面面,可谓无所不包。作者袁枚祖籍浙江慈溪,为清朝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是乾嘉诗坛赫赫有名的诗坛将领,引领一代诗风 。<br>  乾隆十四年袁枚辞官养母,在南京购置了隋氏织造废园,易"隋"为"随",起名"随园"。后对随园"一造三改",建成一个集山水人文景观于一体、清幽迷人、著名一时的私家园林,吸引四方诗人来此聚集 。<br> 碑廊里刻着不少文人墨客挥毫的墨迹。 当代中国最著名的女书法家萧娴为此题写“书魂”。 潭北岸有一个名人书画苑。 名人书画苑主要是定期开展纪念早期历史名人活动,展示他们于不同时代在乌龙潭活动的风貌。 紫菱洲系潭内一半岛,岛内以植物造景为主,汇集了垂柳、榉树、桂花等十余种观赏树木,与花台、树池、长廊为一体。 宛在亭建在紫菱洲,其名取自《诗经.秦风.兼葭》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从之,宛在水中央”之意。 此亭是初建何年已无从考证。1881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为杭州知府薛时雨卸任来宁,在此旧亭处重建新亭。2007年复建,双层重檐,六角飞舞。 乌龙桥相传最早建于晋代,其后复建多次。现乌龙桥建于2007年,桥体为单拱,以青色花岗岩镶贴,线条流畅,既有乌龙腾飞初跃之势,又寓乌龙衔接两岸,变沟壑为通衢之意。 乌龙潭公园还是一个城市自然湿地景区。 为了改善公园生态环境,提升公园水环境品质,2018年 ,南京市启动了乌龙潭公园水体整治工程。 通过生态清淤、护岸挡墙整修、原位活水水质提升、区域活水、生态修复及防渗处理等措施,现在乌龙潭公园成为名符其实的城市自然湿地景区。 你如来南京玩,不妨有时间去乌龙潭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