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在健康领域目标中提出,要让幼儿“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生活、卫生习惯良好,学习以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有良好的自身修养,因为幼儿好动、好模仿,又没有什么分辨能力,也不知道是对是错,这样教师的语言、行为、习惯等无不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十分重要,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我觉得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有以下两个方面:</p><p class="ql-block">一、提高自身专业素养</p><p class="ql-block">1、具有一定的先进的专业理论知识,但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如:如何合理的制定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目标,如何让教学活动紧扣目标,教学活动中应该怎样正确使用指导语言等等,我觉得这些问题源于自己的思路不够开阔,就像井底之蛙,见识不够广泛,如果多看一些比较成功的教学活动,这一问题也许会得到解决。</p><p class="ql-block">2、自己知识掌握不扎实、不广泛,直接影响了我的教学质量和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表达能力、书写能力。所以我认为应该利用空闲时间向书本学习,博览群书,不断学习,向媒体学习,通过看电视、上网了解一些有益的新闻、知识,让自己充实起来</p><p class="ql-block">3、向家长学习努力提升自己技能,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对于自家孩子的教育,家长比教师更先接触和践行。每一位家长都有着不可多得的教育子女的成功的宝贵的经验和心得,而且这些家长又来自不同的行业背景,掌握的教育技能和知识理论肯定广大而庞杂,所以教师应该多跟家长请教和学习更成功的育儿理念。</p><p class="ql-block">4、和幼儿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热爱孩子是教师实施教育的重要前提,没有对孩子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另一方面,爱也是幼儿的一种迫切心理需要,教师与幼儿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感情联系,能使幼儿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提高幼儿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大量成功经验证明,一位好的幼儿教师往往首先是孩子们的“忘年交”,是幼儿群体中的一分子。他们会以极大的热情、忘我的精神积极参与孩子们的各种活动,跟他们一起做游戏、讲故事、说悄悄话。另外,幼儿教师要做到公正,无私的去爱每一个孩子,不偏爱看起来聪明,可爱的孩子,对他们过分迁就,对于一些调皮、智力不全和外貌上有一些缺陷的小朋友,不冷落和歧视他们,会使他们产生自卑感。</p><p class="ql-block">二、提高个人品德方面的修养</p><p class="ql-block">1、要保持住自己的情绪,不能把自己不开心的事或者不如意的事把情绪发泄到幼儿身上,会使幼儿的身心健康得到影响,影响了祖国未来的栋梁。</p><p class="ql-block">2、行为举止要规范、正常,教师是一面镜子不要当着幼儿的面做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随地吐痰、乱扔果壳、穿着打扮怪癖、举止矫揉造作等等,都是要纠正和克服的。给幼儿当一个好的榜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