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苏轼</p><p class="ql-block">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p><p class="ql-block">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7年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p><p class="ql-block">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持取其默默无闻却救困不可缺失之意。</p><p class="ql-block">人物命运“三起三落”</p><p class="ql-block">一起:步入任途 </p><p class="ql-block"> 公元1057年苏轼22岁时参加科举考试,一举成名天下知。他以《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p><p class="ql-block"> 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考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弟弟苏辙考第四等,其实“第一、第二等都没有,第三等就是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风翔府判官,后逢其母于汴京病故,守丧三年期满。宋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的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视他的恩师欧阳修都被迫离京,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期间创作大量诗作。 </p><p class="ql-block"> 1072年《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p><p class="ql-block"> 1073年《饮湖上初睛后雨》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两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期满后,被调往密州(今山东诸城)。</p> <p class="ql-block"> 1075年苏转为掉念原配妻子王弗写下《江城子. 正月二十日夜记梦》</p><p class="ql-block">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 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p><p class="ql-block"> 上阕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阕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了全词的悲伤基调。</p> <p class="ql-block">这时期还写《江城子.密州出猎》</p><p class="ql-block">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p><p class="ql-block">洒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p><p class="ql-block"> 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然后从徐州知州再到湖州知州。</p> <p class="ql-block">一落:大难临头</p><p class="ql-block"> 因在湖州上任,给皇帝写《湖州谢上表》被新党抓住把柄忤逆朝庭之罪,这就是北宋著名“乌台诗案”。</p><p class="ql-block">乌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新党非要置他于死地,终于在守旧派的营救下,和王安石的求情下才保下性命,苏轼坐牢103天,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其实没有任何职务,是一个虚职并无实权。</p><p class="ql-block"> 1080年,初到黄州的苏轼是茫然的,心中的阴影应该也是比较大的他在这个时期写下了《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p><p class="ql-block">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p><p class="ql-block">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栖寂寞沙洲冷。</p><p class="ql-block"> 这首词上阕写鸿见人,下阕写人见鸿,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的是初来黄州时</p> <p class="ql-block">时的凄苦,寂寞的情绪,是贬谪生活中的愁苦心理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 在到黄州后的第一个中秋节,苏轼又写了《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抒发了被贬谪到黄州的孤独悲苦之情,也流露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同时描写中秋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p><p class="ql-block"> 公元1082年,苏轼一行人在去黄州沙湖的途中遇雨,大家都没带雨具,“同行皆狼狈”独苏轼心定气闲,并引以为乐。写下了《定风波》</p><p class="ql-block">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p><p class="ql-block">这首词虽然只是因偶遇风雨这样的小事而作者但却于简朴中包含极大的深意。</p> <p class="ql-block">表现出了苏轼豁达洒脱的胸襟,也体现了他超俗的人生理想,这时期还写了《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p><p class="ql-block">二起:东山再起</p><p class="ql-block">1085年宋神宗驾崩.宋哲宗继位,年仅10岁.皇太后垂帘听政.皇太后提议任用司马光为宰木相、苏轼重新被任用.官至到翰林学士。</p><p class="ql-block">1085年元年元丰八年苏轼在逗留江阴期间为惠崇所绘的鸭戏图而作的题画诗。</p><p class="ql-block">《惠崇春江晓景》</p><p class="ql-block">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p><p class="ql-block">二落:知难而退</p><p class="ql-block"> 苏轼看到旧党打压新党,废除新法,感觉两党都是一丘之貉,这又引起旧党的不满,无奈之下只好外调杭州。</p><p class="ql-block"> 1089-1091.二任杭州太守,苏戟在那里救济荒灾修长堤筑成杭州人把长堤命名为苏公堤,这时候东东坡在1091年3月回朝。</p> <p class="ql-block">三起:再回朝廷.</p><p class="ql-block"> 1091年.苏轼当了7个月的吏部尚书,然后出任颍州扬州太守.</p><p class="ql-block">三落:一贬再贬</p><p class="ql-block"> 1093年.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宋哲宗执政,苏轼一贬再贬又被贬到惠州。</p><p class="ql-block">写下了《惠州一绝》.</p><p class="ql-block">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p><p class="ql-block">不幸的是他的爱妾王朝云染病身亡,不久之后,苏轼再一次写下一首《西江月·梅花》。</p><p class="ql-block">这首词表面上是写梅花,实际上也是苏轼在悼念爱妾王朝云,尤其是一句“高情已逐晓云空”,更是道出了苏轼的寂落和心痛,陆续又为王朝云写下了《悼朝云诗并序》等。说王朝云是他的妾不如说是他的知己,或许她是最懂苏轼的那个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新党人员听说还是不满意又把他贬到海南岛儋州依旧没有让他屈服,信中给儿子说海南的生蚝很好吃。后来苏轼临死之前还总结自己的人生。是苏轼生命中最后一首诗,堪称绝笔,名为《自题金山画像》</p><p class="ql-block">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p><p class="ql-block">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p><p class="ql-block"> 苏轼虽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梦,但并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乐观自信和超然的人生态度,正如他曾写“人生如旅,我亦是行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