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精故事/黄精传说-何为“黄精”?

适四时黄精基地

<h3>它是与人参比肩的滋补圣品</h3></br><h3>各种古方医书中都有着对它的记载</h3></br><h3>它拥有“仙人粮食”、“芝草之精”的别称</h3></br><h3>李时珍称其为气血双补之王</h3></br><h3>它到底是什么呢?</h3></br><h3>它就是黄精</h3></br><h3>黄精与人参、灵芝、茯神同列为中医的四大仙药,黄精有三大营养成分皂苷、多糖、黄铜,皂苷是野人参的主要成分,多糖是冬虫夏草的主要成分,黄酮是蜂胶的主要成分,黄精是集一身宝的天然本草。且含大量淀粉、糖分、脂肪、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和氨基酸等多种人体所需营养成分。<br></br></h3></br><h3> 药圣 李时珍 称黄精是血气双补之王,多饮用,受益永无穷!<h3><strong>      关于黄精的由来,有着一段动人的传说:</strong></h3></br><h3>       从前有个财主,家里有个丫环名叫黄精。黄精出身很苦,可生得一副好容貌。财主色迷心窍,一心想要黄精做小老婆。财主捎信给黄精的父亲说,你家祖祖辈辈种我的田,吃我的粮,而今我要黄精做小老婆,你要是不愿意,就马上还我的债,滚出我的家门。阳雀不与毒蛇同巢,一家人急得没办法,只好让黄精赶快躲出家门去。漆黑的三更夜,黄精逃出了财主的庄园。可是她刚刚逃出虎口,就被狗腿子发觉了。于是,财主马上派家丁打着灯笼火把去追赶黄精姑娘。黑灯瞎火的黄精深一脚浅一脚的跑啊跑,鬼晓得怎么跑到了一座悬崖边,这时身后灯笼火把愈来愈近了,姑娘一狠心跳下了悬崖。黄精跳崖后心想:这一下必死无疑,可没想落到半山腰却被一棵小树挂住了,摔到了树边的一小块斜坡上。她只觉得浑身一阵阵火辣辣疼,一下子昏了过去。</h3></br><h3>    不知过了多久,她睁眼一看,吓了一大跳,只见身下是万丈深渊。几天来她没喝过一口水,没吃过一粒米,身子非常虚弱。她见身边长着密密麻麻的野草,黄梗细叶,叶子狭长,开着些白花,便顺手揪下一把草叶,放在嘴里暂且充饥。有一次,她拔下一棵有手指粗的草根,放在嘴里一嚼,觉得又香又甜,比那些草梗草叶好吃得多!打这以后,黄精姑娘便每天挖草根当食物,一边寻找上山的路。</h3></br><h3>   太阳升起又落,月亮落了又升,转眼过了半年。这一天姑娘终于爬上了一块大岩石后面,只见一棵酒杯粗的黄藤从崖顶上垂了下来,她抓住藤萝向上爬,这时才发现自己的身子变得非常轻盈,像燕子一样,非常轻松地爬上了山顶,连气都没有喘。</h3></br><h3>   上了山顶,她径直朝西走去。走着、走着,看见前面不远处有了一个村落,她走到一家门前:“主人家,请给碗饭吃吧。”   只见里边走出来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婆婆,看了姑娘一眼说:“讨饭也不看看时间,人家大清早还没有生火呢,哪来的饭吃。”说完又回屋去了。“老妈妈请行行好,我好几天没吃东西了,有碗剩饭也行。”黄精说道。 老婆婆见她说得怪可怜的,就开门让黄精进了屋,又去热了碗剩饭,烧了碗热汤。过了一会儿,只见一个背柴禾老头儿进了门。老婆婆指着黄精对老头儿说:“这是个苦命的讨饭姑娘,她家乡闹旱灾,爹娘都死了,讨饭到这里,咱们就收下她做闺女吧!”老头儿看着姑娘,点了点头。</h3></br><h3>   从此,黄精姑娘在老婆婆家住下。 日子一长。姑娘便把身世告诉了老爷爷老婆婆。黄精遭难跳崖没死,全靠吃草叶、草根活了半年多,这下可叫大家吃了一惊,都说姑娘命大、造化大。姑娘的遭遇渐渐地传遍了全村。村里有个采药老人,他听到姑娘吃草根能活这么长的时间,又见到黄精姑娘那么水灵灵的,就问姑娘吃的是什么样的草根。姑娘带着老人在山上找到了那种草根。采药老人挖起放在嘴里细细地品尝,觉得味道清香甘甜,吃后身子又暖和、又舒服,精力旺盛。后来他把这种草根给病人吃后,病情减轻了,结老年人服用,身子骨渐渐变得越来越硬朗了。  因是黄精姑娘发现的这种草,所以大家就给它起名叫“黄精”。</h3></br><h3> <h3>历史上对黄精的记载开始得很早,《神仙芝草经》这样记述:“黄精宽中益气,使五脏调良,肌肉充盛,骨髓坚强,其力增倍,多年不老,颜色鲜明,发白更黑,齿落更生医学|教育网整理。”张华在《博物志》中曾这样形容过黄精:“太阳之草曰黄精,饵之可以长生”,晋代名医葛洪在《抱朴子》中曾说:“昔人以本品得坤土之气,获天地之精,故名。”</h3></br><h3> <h3>黄精是延年益寿的上品,很多史料上都有记载,还有一些诗词中对黄精的益寿之功进行赞誉。《神仙传》中有这样的记载:“尹轨学道.常服黄精,年数百岁,后到太和山中。王烈常服黄精,年三百三十八岁,犹有少容,登山历险,步行如飞。”历史上很多的文人雅士都对黄精推崇有加,唐代著名的诗人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扫除发黄精在,君看他年冰雪容”,又曰:“何当宅下流,余润通药圃。三春湿黄精,一食生毛羽。”明代着名的散曲家王磐有这样一首黄精诗:神州黄精,济我穷氓,代粮辟谷,且使长生。胡不食之,羽化身轻,受兹饥馁,苦志劳形。唐代张籍《寄王奉御诗》云:“爱君紫阁峰前好,新作书堂药灶成。见欲移居相近往,有田多与种黄精。”公元759年安史之乱,杜甫举家逃至同谷无粮,靠黄精充饥,写诗赞曰:“长馋长馋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黄精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胫。”<br></br></h3></br><h3>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九华山因地藏王开设道场,普渡众生而成为佛教圣地,黄精也因地藏王用来修身养生而出名,所以才有了北有人参,南有黄精的说法。下一篇黄精故事我们就来说说黄精与地藏王的故事。</h3></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