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论坛第十二期上(总第24期)

酒泉市实验中学 政教处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予人玫瑰 手有余香</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和一个离异家庭孩子的故事</b></div></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幼一(1)班 谢丽蕴</h3>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而岁月如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了。从教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三年有余,和学生一直演绎着教育教学故事,有的已随着时日的流逝而渐渐淡忘,也有一些如树根一样深深地扎在了心里,难以忘怀。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有思想的人,只要付出爱心,枯草也会发芽;只要一缕阳光,她们就会灿烂。心灵的桥梁要用情感去架设,用尊重、信任、体贴、关怀去充实。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br> 我带的2019级学前教育3班有几位特殊的孩子,其中有一个孩子小荣,她的家庭非常特殊,在她十四岁时,她的父母离异了。她的父亲是个不太负责的人,夫妻离异前他和妻子一起生育了两个孩子一一小荣和她的弟弟。夫妻离异之后,他与女方争夺孩子的抚养权,尽管他没有能力抚养好两个孩子,但不论女方多么努力争取,他都誓死不肯让两个孩子当中的任何一人跟随其母。于是父母离异之后,小荣和比她小三岁的弟弟,就开始了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日子。<br> 从那以后小荣的妈妈,去了外地打工,起初她还是很放不下孩子,经常会回来看一下孩子,给孩子一些零花钱。可是后来她再婚了,有了新的家庭,开始新生活,加之工作又忙,于是她对小荣的关心,就没有以前那么多了。他的爸爸在外打工,什么都不管,小荣在校两年,他从来没有自己交过孩子书本费,更未联系过老师,询问过孩子学习情况、在校表现。我也从来没有打通过他的电话,而且,他自己的父母给他打电话他,也时常打不通。他把两个孩子丢给了家里的老人,可是对孩子、老人的衣食住行都不闻不问,没有拿过一分钱给家里补贴家用,家里的老人每次和我说及此事,都忍不住泪流满面。现在小荣的爷爷奶奶已经年近六旬,没有什么劳动能力,可是却努力地靠自己下苦力和变卖家里的农产品来维持孩子的学习和这个家庭的生计。这样的家庭环境,让小荣逐渐发生了很多变化。幼一年级上学期的时候,这孩子还是非常的活泼,上课积极听讲,课后也能够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算工整,而且她非常善良,乐于帮助同学、老师,对班级事情非常积极。可是,她没有父母亲在身边陪伴,没有父母见证自己成长的孩子,无疑比拥有这些的孩子缺少了许更多关爱。后来她在学校变得胆怯,平时话很少,上课也没有以前那么认真,经常发呆。我明白,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家庭教育的疏忽,父母亲关爱的缺失对她有着很大的影响。尽管我也时常与她的爷爷奶奶交流她在学校的表现和情况,可是我明白,与老人的这些交流意义不大。因为,对于疼爱她的爷爷奶奶说,他们的知识文化有限,年纪也大了,对孩子的教育可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什么忙也帮不上。我想,孩子出现这些问题,无疑她也是在用自己的另类方式,呼唤父母关爱的回归。可是,远方的爸爸听不见,改嫁之后,已为人妻的妈妈也顾不上,没有人理解,孩子内心是多么的孤独。<br> 我不希望,一个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在绽放之前,就扭曲生长。我相信,小荣是一个善良、懂事的孩子,尽管她在学习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现出许多学习问题,但是她的善良却一如当初,有增无减。哪位同学需要帮助,她总是积极地给同学提供帮助。为了帮助这个孩子打开心结,找回自信,提高学习成绩,身心健康地成长,后来我做了不少功课。我多次与她的母亲取得联系,和她交流,让她知道小荣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希望她能够力所能及地多关爱孩子,尽量把家庭不完整给孩子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天底下没有不心疼孩子的母亲,小荣的妈妈每次和我畅聊后都充满自责,更加心疼可怜孩子,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她确实是很努力想弥补对孩子的亏欠,第二学期开家长会的时候,她特地从外地赶到这里,那天我看到小荣一直灿烂的笑着,她非常开心。<br> 小荣身边还有一位疼爱关心她的姑姑,对于孩子的表现,我也时常与她姑姑取得联系,希望我们一起,关心教育好这个孩子。我也时常和小荣聊天谈心,希望她不要因父母的事情有太多的心理负担,努力让自己健康快乐地成长,才是对关心爱护她的亲友最好的报答。节假日放假时,我尽量抽空和她在街边吃一点东西或是喝一杯奶茶再让她回家去,希望能给她减少一点家人不能团聚的失落感。<br> 我这样关注这个孩子,帮助这个孩子,她也没有辜负我对她的期望,她脸上的落寞无助少了,慢慢地能偶尔看到笑意在她脸上。实习前,她给我做了一张贺卡,写了这几句让我无比感动的话——“老师,谢谢你对我的关爱。你帮我走过了那段不堪回首的黑暗日子,让阳光又照进了我的生活,这份情意,我永记于心。”话语不多,但让我非常欣慰,这让我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br> “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走路。”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心灵的召唤。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孩子们的成长路很长,我的教育之路也还有十几载,我愿做个有心人,倾我所能,伴这些孩子一路健康成长,播撒一路阳光,收获一路芬芳。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花开有时尽 此“恨”无绝期</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一节德育公开课的随想</b></div></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幼三(1)班 张艳萍</h3> 12月9日,我们所有班主任观摩了优秀班主任谢丽蕴老师的德育公开课。谢老师上的是一节班会课,选的班级是自己所带的学前教育专业一年级的学生。这节课安排合理,设计新颖,结构紧凑,简洁明了,谢老师以平和舒服的教学语言,精致巧妙的课堂引导,俘获了听课老师和学生的“芳心”,听完课后感触良多,受益匪浅,不禁让我有了马上写一点什么的冲动,是以记之。<br> 谢老师的这节班会课,主题是“疫”起行动,超越自我。这个主题可以说是应时应景,忍不住让人想起当下。由于疫情严峻,本学期可以说是特别忙碌的一学期,也是特别让人焦虑的一学期,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学生,无一幸免。不是被封控在学校里,就是奔波在上网课的路上,今天晚上还好好的和同学们在一起自习、说笑,第二天一睁眼就通知居家网课,不得返校。真的是被许多的突如其来打的措手不及。好多的同学和老师甚至连书都来不及带回家,就只能居家上网课。<br> 这样的突发情况举不胜举,以至于所有的人都多多少少有些焦虑,有些茫然无措。在这样的情绪下,谢老师用她特有的平缓坚定的语调上了这堂应时应景班会课,真的是很大程度上缓和了我们听课人的焦虑,尤其对于这些一年级的茫然无措的孩子来说,更是气到了安定人心,醍醐灌顶的效果。<br> 这节课以“我们都是追梦人”这首歌导入,听着这熟悉的校园旋律,不禁将所有听课的老师和同学带入了我们平时在校园时的美好。青春飞扬,大声歌唱,欢声笑语,同进同出。当这一切都被疫情终止时,同学们又是否能够努力一如往昔,快乐一如往昔,梦想一如往昔呢?<br> 借此,谢老师引出了今天的主题“疫”起行动,超越自我。真的是真情流露,让人忍不住想要跟着她的步伐继续朝前追逐梦想。<br> 接下来,谢老师一改往日班会课说教的形式,另辟蹊径,播放了几段去年她刚刚带出去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同学录制的视频,视频里的同学自信大方,以过来人“大姐姐”的身份对幼一的同学们诉说了她们的努力现在实现的梦想,最重要的是肯定了她们的选择,鼓励她们,只要努力,在这个学校的三年一定“不虚此行”。这一环节的设置,真的是入情入理。在这种疫情当前,人心浮动的形势下,一年级的孩子难免会对自己的选择产生怀疑,不知道何去何从。一路走来,她们听多了父母,亲朋和老师的不听说教,要好好学习。现在突然出现的这几位大姐姐,以过来人和同龄人的身份说起这些过往,更贴近地气,更能让身为学前教育专业谢老师学生的她们产生共情,对自己的选择和未来更加坚定。这一点尤其可贵。当一个孩子对未来对选择充满信心和坚定的时候,一切都将成为可能。<br> 课后,趁趁热打铁,政教处又组织了即时评课。虽然只点了几位班主任老师进行了点评,但还是让人觉得“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听完了孙红艳老师的点评,让人忍不住觉得原来评课也可以让人这么舒服,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语气轻柔而又带着赞赏和肯定。听完孔军蕊老师的评课,真是让人茅塞顿开。孔老师以她特有的风格诚恳而又中肯的点出了谢老师的亮点和不足。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文主任的点评。文主任是一位语文老师,文采文笔还有书法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和喜欢。每次他发言点评,总是简洁明了,一语中的,让人住赏心悦目。文主任用3个词概括和点评了谢老师的这堂课:应景,和谐,高效。既点出了这堂课的亮点,又对这节课给予了极大的肯定,真的是独一无二,别出心裁。当然,还有很多的敬佩和惊讶,班主任5年,有离任的,有新进的,无论是哪一位,每次都能让人耳目一新。办公室一年多,才发现,原来平时不苟言笑的张凯老师也可以妙语连珠,出口成章。<br> 也许,让我迫不及待想要写点什么的原因就在这里吧。无论是本次听课,还是评课,真的让我感触颇深。<br> 有太多的感动,和这样一群优秀的人共事,真的特别幸运。在这个团队虽然特别辛苦,要处理许许多多的细小事情,有数不清的表格要更新,但总是给我太多的温暖和感动。忘不了学校封控时,领导,主任和同事们对我的关照,让我得以在家里照顾我的孩子。忘不了师徒结对时,大家为我出谋划策,想办法,提线索。这样的事情有太多太多。现在想起来,依旧让人泪流满面。其实,我们这个团队,女老师更多一些,多多少少有些“一地鸡毛”。尽管如此,但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大家还是对我予以关照和帮助,真的是让我既感动,又羞愧。选择在这样的团队中工作,我想即使身体是累的,心里也是幸福的,是心甘情愿的。<br> 相期与共,此“恨”绵绵。我庆幸我身在这样的团队,多年的共识和交流,让我见识每位老师的“深藏不露”,除了自己的专业教学方面是佼佼者,带班、文采、发言多方面也不遑多让,特别值的学习。我惶恐身在这样的团队,和如此优秀友友们共事,我感觉压力很大。但有压力才有动力,正是有了这些对比,才让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让我坚定的想要和他们一样。除了学习,别无选择。选择了班主任这个团队,我不后悔。选择这个团队,我将继续不停学习,努力让自己和大家并肩同行。<br> 加油吧!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做一个有情怀的老师</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穆元元</h3> 今天有在读书时无意间读到了一段文字,心中有些许感慨,随写一小文记录一下。文章中提到“教师应该有兴小家,为大家的观念,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并不应该牺牲自己的小家,而是要做到双方兼顾”,对这个观念我很赞同,但是要平衡两者的关系真的是有些难,特别是家中老人还有孩子生病事,想要两者兼顾,真的是不太可能。文章中还提到“做一个有情怀的班主任,首先教育的需求是行为的动机,老师只有满足学生、家长的需求,三者统一战线解决事情,才能做到有效。”对于这个观点,我真是深表认同,如果得不到学生的信任,家长的支持,工作起来真是困难重重,就像疫情期间的填报工作,每次时间紧任务重,虽然并不是一件多大的事,但要是如果没有家长和学生的积极配合,真的是一件难以完成的任务。作者说,“教育的秘诀就是不管、不惯,给孩子自由、独立的空间。聆听是优秀的学习品质之首。”读到此处,真是让我心生惭愧,回想带班的时候,由于当时我跨多头,同时还带三个班的数学课,真的有些力不从心,一天真的很难挤出很多的时间去聆听她们到底在想什么,遇到问题总是想着用简单快速的解决办法,总想能“摆平”就行,很多事情处理的也不是那么尽如人意。相处的短暂时光里,也没有能好好的和她们每一个人去畅聊一下人生、理想,而现在她们也都各奔天涯,有些事也终成了遗憾,虽然有些同学还是持续有联系,但是有些也终是错过了。人生就是这样,有些事当时没做,到最后都成为了永久的遗憾。<br> 作者认为要做一个幸福的人,做一个幸福的老师,那么我们就需要做到:1.悦己,有自信,把自信传递给学生,拥抱快乐,把快乐传递给每一个学生;2. 悦纳学生,这样孩子才能从心底接受老师,做到乐学、善学;3.悦家长,和家长建立统一战线,把家长作为座上宾对待,家长接受老师,对于老师的工作也有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4.悦同事,同事是战友,班主任一定要成为学生和各科老师的桥梁,情不通理不达;5.悦领导,领导作为领头羊,喜欢领导;6.悦学校,和学校共生共荣,是我们发光发热的舞台;7.悦家人, 教好自己的孩子,不舍小家,兴小家,顾大家,作为女老师, 我们要做到出门精忠报国,进门贤妻良母;8.悦邻里, 邻里和谐相处才能促进自己更好的发展;9.悦世人,父母的良好形象是孩子成长的力量源泉,而把世界装心里,我们就是这个世界最有福气的人。如果真的能做到这些,那一定会是个非常非常幸福的老师,但是还是自己修养不够,对于文中提到的这些要求,觉得自己差的还是很远。<br> 回想带班的这几年,真的还有很多的不足,班主任工作真的是一个需要有博大情怀的工作,它虽不如医生一样可以立判人生死,但是从人生的角度来看,它确实就是人生的医生,在你不自明的时候帮助你看清自己,在你处于混沌的时候帮你拨开迷雾,看清前进的道路,老师和医生一样都是良心活,同样的活,就活干活是一种干法,全情投入,将他当做是造福人类的事业便又是一种干法。站在“病人”的角度,都希望自己遇到的是一个爱岗敬业将自己的病当做自己的病的“良医”,站在“医生”角度,我们都知道要成为一个病人所期待的“良医”,真的要付出很多努力,没有一个博大的情怀,真的也很难做出那样的努力。我虽不能保证这辈子就一定能努力成一个“良医”,但我可以保证,我会尽自己所能,让自己无限与“良医”靠近,万事无愧于心! 《风景》 作者:赵文均<br> 监制:辛永林<br>编审: 文多华<br>编辑: 王乔钰<br>策划: 政教处

孩子

老师

小荣

真的

班主任

自己

同学

学生

努力

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