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人世间的声音

纽扣老师

<p class="ql-block">  作文升格:有的同学作文《___,从未走远》已经写得很好了,就来写写《我听见时间的声音》,未写得很好的,就继续再修改,写一篇,就改一篇,改到师生彼此满意为止,作文的升格与进步也就在这一来一回的修改中,单单跟学生说怎么修改,学生不下笔,用处是不大的。</p> 生之文字 <p class="ql-block"> 我听见时间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蒋雨杭</p><p class="ql-block"> 黛瓦青砖,流水潺潺,江南烟雨,清丽如画风无语,静静聆听那小桥流水,我听见了时间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苏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一砖一瓦,便藏着数不清的人情世故。在这片多情的江南古城之中,苏绣承载着江南人民的无限情感,把人生悲欢呈现在一块丝绸上。经过时间的沉淀,柔和的气息早已经浸透于苏绣之中。</p><p class="ql-block"> 刺绣在苏州从来不稀缺。记得曾经有一次我去了苏绣博物馆,一位女子静静地坐在那里,低目垂眸,娴静温雅。芊芊素手,心灵手巧,如翻飞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又如在作画,以针为笔,以线为墨,在那绸缎上描绘锦绣山河。一针一线都是多年练习出来的,静静聆听一针一线穿过绸缎,我听见时间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苏绣的制作工艺不复杂,但却很耗费时间。一副好的苏绣作品从选材到构思,到制作为成品大约要耗费一两个月。苏绣注重运针变化,齐针、施针、虚实针、接针、擞扣针、滚针……丰富的针法是苏绣作品栩栩如生。静静聆听那芊芊素手轻轻抚过绸缎,我听见时间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经过时间的沉淀,苏绣做得越来越精美,苏绣已完全融入江南人民的生活中。苏绣开始创新,开始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手提袋、帽子、衣服……这些上面都可以绣上图案。一代又一代的手艺人将苏绣传承下来,让更多人了解苏绣文化。静静聆听绣花针落,我听见时间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天色暗成淡蓝,远处群山如黛走在青石巷里,巷子里的女子们正在练习苏绣。一砖一瓦,一针一线,我从中听见时间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 灯笼,从未走远</p><p class="ql-block"> 徐嘉乐</p><p class="ql-block"> 我一直以为灯笼无非只是用来庆祝和照明的工具,从来没有想过它能有多么伟大。</p><p class="ql-block"> 我从小一直随着爷爷、奶奶住在乡下的村口旁,那里山水环合,十分自在,从村口出来就是一片茂密的树林,这里的树木分布不匀称,走上几步就可能会迷路,所以我一个人是不敢进入森林的。平常我也就跟爷爷出去采一些花草或进城买一些用品,每次只能走出这片森林,不能用车,也许是太复杂了。出了这片森林有站公交车站,我们就靠这个进城。</p><p class="ql-block"> 那一年天气是格外寒冷,正值春节时,家家户户得庆祝一下来活跃气氛,很容易看到灯笼挂在街上,这也是冬天我可以享受的唯一片温暖了。这些灯笼奇形怪状,许多我都不认识,于是奶奶就带着我一一讲解。‘这是手工制作的灯笼,这种手艺也是传承了许多年,用纸做却不容易被火烧烂,可见这手艺不一般,虽然只用几张纸,但上手也不是那么容易’奶奶挑了一种灯笼说道,说来难得,那是我唯一的灯笼不久,我们就被接到县城住了。</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想和奶奶去城里看看,因为我向往那里很久了,奶奶看了看天气,已经比较晚了,有一点微风,奶奶想了想说道‘好吧。’我听后也是十分开心,我想看看城里是怎么过春节的,那里也会有满街的灯笼吗?</p><p class="ql-block"> 但是,很不巧,刚走到一半时,狂风呼啸,似乎有下雨的趋势,奶奶回家取伞,可我却嫌来时路程太累,不愿回去,奶奶拗不过我,只能嘱咐我待在这儿不要乱走了。可是我发现一个人独处在凄凉的森林中有多么害怕和恐惧。我开始慌不择路回去村里,那个让我温暖的地点,可是我迷路了,无论怎么都找不到出路,即找不到村口又找不到大路,我内心十分绝望。</p><p class="ql-block"> 忽然,一种浓烈光绚烂了我的眉目,我抬头望去,看见成群的孔明灯飞上了天空,奶奶曾说过‘孔明灯也是灯笼,是一种会飞的灯笼,是照亮前行的路,回家的路的方向’,于是我追随着光亮加紧迅速跑向了那里,可我速度越来越快时,我绊到了树根,摔倒在地,内心独一次那么痛苦,正当我想抬起头继续跑时,一股如暖流似的灯光照亮了坑坑洼洼的地面,抬头一看,果然是那盏指引回家路的灯笼。自此以后,森林中修建了路牌,我们也远离了乡村,但是灯笼在我心中种下的光明却从未像孔明灯那样飞向天际消失不见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