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童年,呵护童心”——东港里小学附属幼儿园心理健康宣传(第十期)

Cyy

<p class="ql-block">  许多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发现,自己的孩子有吮咬手指的习惯,其实如果有发现孩子有这样的情形应该引起重视。</p><p class="ql-block">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吮咬手指呢?孩子吮咬手指有哪些危害呢?孩子有这种行为,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呢?下面就与大家一起了解一下!</p> 行为表述及分析 <p class="ql-block">  幼儿经常把拇指或其他手指放进嘴里吸吮甚至啃咬,我们把这种行为表述为吮咬手指。实际上,婴幼儿在母亲的子宫里就开始吸吮手指了。这是一种本能。小婴儿刚一出生就会吃东西,到了6-12个月时,能不能吃的他都会往嘴里送,他其实是在用嘴探索世界。对小婴儿来说,吸吮手指可以起到提供安全感的需要。</p> <p class="ql-block">  如果一个已经上幼儿园的儿童还经常吸吮手指,通常这是基于某种压力,自我认同价值感较低的体现,可能会被其他儿童嘲笑或戏弄,甚至被惩罚。家长会担心影响牙齿发育,而真正让人担忧的是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不足的问题。</p> 吸吮手指危害 <p class="ql-block">  长期吸吮手指的危害不言而喻,手指可出现硬茧、肿胀、脱皮甚至局部感染化脓。长期吸吮手指会影响牙齿、牙龈及下颌发育甚至妨碍咀嚼功能。异常的吞咽及和语言发音的缺陷也可见于长期吸吮手指的儿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吸吮手指极不卫生,会引起消化道感染及肠道寄生虫病,影响儿童的营养发育。同时,这种习惯还会引起其他小朋友的讥笑或家长的训斥,从而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导致退缩行为的出现。</p> 应对策略 <p class="ql-block">  如果孩子有吸吮甚至啃咬手指的行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孩子改善。</p> 避免发生冲突 <p class="ql-block">  如果自家孩子本身比较好动,一旦有的家长小题大做,过度控制孩子的行为时,将小事情演变成家庭冲突的时候,孩子也会退到自己的舒适圈,由原先的行为转化为咬手指的行为。</p><p class="ql-block"> 所以在日常,避免过度注意、指责、批评纠正孩子的行为,促进此类行为的高频发生。在给孩子进行讲解时,用生动有趣的表演或者孩子喜欢的卡通人物,来让孩子理解到咬手指的危害。</p> 改善家庭环境 <p class="ql-block">  尽量给孩子平和、稳定、宽容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有表达自己的意愿,或是表达对家庭事务有不同意见的机会。尤其是让孩子敢于表达家庭中的不满或失落,在这种程度之上,尽可能满足孩子被爱的需求,多陪伴,多与孩子进行情感的交流,适当的肌肤接触。</p> 建立自我意识 <p class="ql-block">  当看到孩子吸咬手指时,可以蹲下来以平等的姿态询问孩子:“知道自己正在咬手指吗?”如果孩子给予否定回答,就需要家长帮助孩子认识到当下在做的是咬手指的行为,先帮孩子做识别。</p><p class="ql-block"> 随后,可以找一些替代物帮助孩子舒缓安抚情绪,如毛绒玩具等,久而久之来增加孩子对这类行为的自我意识。</p> 转移注意力 <p class="ql-block">  上面也提到过,有些孩子会因为无聊才吸、咬手指,所以父母们可以组织有趣的家庭游戏,多带领孩子参加一些娱乐活动,比如教孩子画画或做手工,让孩子的手闲不下来;当孩子任意选择想要看的绘本故事并且专心阅读时,孩子会忘记咬手指这件事情;或者当孩子在唱歌的时候开心放松也不会去咬手指。</p><p class="ql-block"> 记录下孩子这些放松的场景,也可以从这些事情中做一些延伸,适当调节孩子焦虑,让孩子减少咬手指的次数,从而缓解此类行为。</p> <p class="ql-block">  不良行为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纠正不良行为习惯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初,只能减少幼儿👶吮咬的频率,逐步减少,循序渐进✨。多给孩子一些时间🌱和信心支持💪。相信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坚持和引导,会看到孩子吮咬手指的行为逐渐减少,直至在不知不觉中彻底纠正吮咬手指的不良行为习惯🌈。</p>

孩子

手指

吸吮

行为

家长

儿童

不良行为

习惯

危害

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