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草长莺飞。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培养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扎实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进一步探讨习作教学的有效途径和策略,提高习作教学质量。4月6日,三区所有五年级语文老师在李霖主任的指导下,三位组长的带领下,开展了钟家村教育集团五年级语文组开展第五单元教学研讨活动和贺蓓佳老师《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展示活动。</p> 活动一:单元教材教法解读 <p class="ql-block"> 魏灵老师首先对本单位做了整体解读。魏灵老师从单元功能定位出发,强调了第五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整个单元都为习作铺路,聚焦表达方法学习。之后,魏老师老师从横向整体解读,把握编者意图、纵向整合解读,细化课时目标、纵横联合解读,确定目标序列,对单元进行了整体解读。细致的解读让我们了解到教材“阅读铺路,读写结合”的理念。</p> <p class="ql-block"> 魏老师提出在本单位教学中要注意:</p><p class="ql-block">(一)“读”中感悟,激发想象。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它概括着世界并是知识的源泉。为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读写活动才更丰富多彩。</p><p class="ql-block">(二)结合写作,提升阅读能力。写作不仅具有表情达意的作用,还有促进阅读的认知功能。引导学生在写作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中,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章主要内涵。在阅读教学中,感悟写作知识运用的妙处。</p><p class="ql-block">(三)读写有机结合,降低“写”的难度。习作要素是“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阅读要素是“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可明显看出,阅读与写作两者之间的要素关联密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创造各种语境,相机进行语言训练,为“写”降低难度。</p><p class="ql-block">(四)关注生活素材,学生有话可写。作文教学情景化。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所写的作文内容千篇一律、情感空洞、缺乏真知灼见。究其原因在于学生难以将写作知识体系与真实的生活、社会环境建立联系,在写作时未能充分调动自身生活经历、生命体验。魏老师提出情景教学要以生活化、真实性场景。如:学生在课间的活动,老师的与同学的互动等。架起语文写作知识体系与现实生活的桥梁,促进学生在写作中融入真情实感。</p> 活动二:课堂展示 <p class="ql-block"> 贺蓓佳老师执教的是五下第四单元的精读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贺老师抓人文主题,落实单元要素。整堂课贺老师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体会主席的内心世界,感受主席作为领导人的博大胸襟。“责任”这一人文主题,便如盐溶于水般自然渗透在课堂。</p> <p class="ql-block">青年教师观摩学习:</p> <p class="ql-block">李霖主任精彩点评</p> <p class="ql-block">对于《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p><p class="ql-block">1.关注学习支架,突破学习难点。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已有的学习支架,借助习题搭建的支架,为学生思考提供路径,使其思维过程显性化,精准突破教学难点,落实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2.合作学习,从扶到放。关注单元语文要素,使用“教——扶——放”的方法,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落实“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这一语文要素。这样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认知发展提供脚手架,实现学习能力的梯度进阶。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共同探究人物的内心,实现思维的碰撞,让课堂回归学习的本质,从“讲授”变为真正的“学习”。</p> <p class="ql-block">关于第五单元教材教法,李主任指出:</p><p class="ql-block">1 整体统筹,分解目标</p><p class="ql-block">教材的单元整体设计,体现了统整与融合的思想,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我们教学这一单元的时候,也应有整体鸟瞰的思维,将单篇与多篇教学相关联,将精读与例文相结合,将方法与能力相融合,形成整体性教学,进而逐层落实,层层推进,引导学生将“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的习作方法潜移默化为学生的习作能力。</p><p class="ql-block">2 勾连已知,举三归一</p><p class="ql-block">学生对写人物的方法并非一无所知,学习也并非零起点,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讲求“勾连”策略。课前的勾连,让学生带着已知走向新知,举一反三,丰富阅读经验;课后的勾连,让学生带着新知反观旧知,举三归一,发现规律,习得方法。</p><p class="ql-block">3 对比阅读,明确类别</p><p class="ql-block">学生容易将写人和写事的文章弄混淆。教师通过横向式对比、纵向式对比等对比阅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事例选择很重要,要具有典型性,甚至不可置换性。同时,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直接描写人物和描写周围人的反应间接写出人物的特点的写作方法,得以进一步的突显与强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语文习作教学任重道远,是语文教学中永恒不变的主题,本次研讨活动引发了老师们对习作课堂教学深层的思考。相信在李主任的引领下,在老师们共同努力下,未来教学路上的难题也会在一次次形式多样的研讨中迎刃而解。习作教学的种子定会散布钟家村小学教育集团的每一个角落,他日定会芬芳满枝芽。</p> <p class="ql-block">撰稿:魏晨</p><p class="ql-block">审稿:李霖 李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