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年3月2日上午,新铺学区英语名师工作室启动仪式在新铺镇远大学校隆重举行。孝南区教育局人事科副科长冷辉同志、孝南区教研室副主任陈进军同志、孝南区英语教研员杨芳主任莅临仪式现场指导,新铺学区主任张小强同志及新铺学区领导班子、远大学校及新铺中学的英语名师工作室成员均参与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由新铺学区教研员黄作庄主持,仪式包括六项议程:一是学区人事辅导员魏文灵同志介绍英语学科名师工作室组成情况及工作室负责人个人情况;二是新铺学区教研员黄作庄同志介绍名师工作室计划、制度及考核方法;三是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汤方红发言;四是学区主任张小强同志代表学区向工作室授牌赠送物资并讲话。五是教育局领导讲话;六是教育局冷科长、陈主任共同为工作室揭牌。</p> <p class="ql-block">接到教研室杨芳主任下达的“大悟送教”任务后,校内磨课后的评课。</p> <p class="ql-block">远大严园园老师校内磨课</p> <p class="ql-block">严园园老师在新铺中学磨课</p> <p class="ql-block">送教前最后一次“磨课”</p> <p class="ql-block">大悟送教课</p> <p class="ql-block">严园园老师大悟实验中学送教现场</p> <p class="ql-block">在新铺学区黄教研指导下,结合学区两所中学的校情,工作室推出3节示范课。</p> <p class="ql-block">3月13日,远大汤方红老师九年级阅读示范课</p> <p class="ql-block">汤方红老师教学反思</p><p class="ql-block">3月13日下午第一节课,在我校903班执教了一节示范课,内容是九年级全一册Unit6When was it invented? SectionA3a~3c。本节课是2022年本人参赛的一节精品课。执教前后进行了许多修改和思考。整节课上得非常流畅,教学目标能够达成,学生输出的程度让人意想不到,也让我十分惊喜,可以说是学生的的丰富表达促进了老师语言的丰富性。评课环节,老师们各抒己见。真诚的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结合老师们评课的意见和自己的思考总结如下。本节课做得好的地方:</p><p class="ql-block">1、备课较充分,有详细的导学案;大胆设计,大胆修改,大胆实践;从校内的“百人千课”课到孝南区的”信息化”参赛无生试讲,从学区的“精品课”参赛又回到校内的“常态课堂”,期间进行了很多的思考和完善,付出了很多努力;</p><p class="ql-block">2、紧扣教学目标进行每个环节的设计,从整体阅读到细节阅读到再次回到整体阅读,最后进行深度思考;从获取基本信息到深度思考,问题设置层层递进;3、情感升华环节,学生情绪高涨,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而进行口头输出;</p><p class="ql-block">4、及时评价学生,评价的语言根据学生的特点具体化,如brave,good,careful,hard-working,great,clever等等;</p><p class="ql-block">5、阅读技巧的渗透和引导比较充分,带领学生根据首句和关键词找到段落大意;</p><p class="ql-block">6、从点到线到面引导学生逐步思考,通过when,where,who,how等关键词提炼关键信息,利用阅读课减低本单元的写作难度;</p><p class="ql-block">7、成功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创设了学习英语的氛围;</p><p class="ql-block">8、及时纠音,及时跟读练习;</p><p class="ql-block">本节课做得不足的地方:</p><p class="ql-block">1、课堂容量是否过大,本校的一节课40分钟很难全部上完,45分钟就能更扎实的落实好教学环节;</p><p class="ql-block">2、Main idea环节让学生到黑板上的PPT文本上直接划出关键词和首尾句更加具有直观性和示范性;</p><p class="ql-block">3、考虑导入的时间限制和本节课的容量问题,导入环节是直接导入课题还是以图片形式激活已知带动新知,有待执教者深入思考;</p><p class="ql-block">4、读的形式是否再丰富些,是否需要带领学生进行口头大声朗读;</p><p class="ql-block">5、执教者注意加强自身语音的练习,如creative的重读在第二个音节上;</p><p class="ql-block">6、深度思考环节设置了一个总结环节的问题: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这个问题放在深度思考环节有些不妥:容易对学生造成思维上的干扰。</p> <p class="ql-block">新铺中学李琴老师示范课前的磨课</p> <p class="ql-block">磨课评课</p> <p class="ql-block">3月20日,李琴老师九年级听说示范课</p> <p class="ql-block">评课</p> <p class="ql-block">李琴老师教学反思</p><p class="ql-block">经过2月28日在文昌中学澴川校区观摩学习“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学用新课标”的会议及示范课,且通过本工作室老师们群策群力磨课后,我于3月20日上午第三节课在新铺镇中心中学902班上的这节示范课。整节课流畅顺利,教学目标明确,也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现结合老师们评课的意见和自己的思考总结如下:本节课的亮点:师生交流亲切自然, 体现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对听力材料进行了加工,深挖听力教材,值得肯定。整节课有听读,带读,读的形式多样,使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提高。 2d部分音频逐句剪辑恰当合理,值得借鉴。 课堂及时纠错便于学生即时发现并纠正问题,如:Public place-Public places.听力部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各层次学生均有参与,比如在讲保护环境的建议时后进生也辐射到位了。本节课的不足之处:1、PPT字体偏小, 应适当调整以增加学生的舒适感和体验感。 2、课堂节奏是否把握不当,如:开始导入环节以及2a-2b 部分时间把控太紧, 学生“匆忙”但是到了retell 部分学生又“闲”。 3、新单词词组在导入之后适当呈现是否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应增加Summary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5、Post-listening部分污染分类要更精确,一方面符合常识,另一方面表格更简洁便于学生理解。6、2C 的Role-play语言点偏难, 教师应给出模板或者范句供学生参考。 7、Post-listening之后的空白时间太多留有思考空间。</p> <p class="ql-block">向春芳老师示范课前的集体备课</p> <p class="ql-block">3月31日,向春芳老师七年级阅读示范课</p> <p class="ql-block">评课</p> <p class="ql-block">向春芳老师教学反思</p><p class="ql-block">自月初接到要上示范课的通知以来,其实压力挺大的。从教六年,反而没有了刚上班的自信、从容与淡定,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听完前面园园老师的送教课和汤老师的精品课,水准太高,我的课就明显差太远了。二是接手的班级学生基础、习惯、积极性都比较差,平时上课效果不太理想,我担心设计的课堂活动在本班会难以进行,尤其是课堂气氛会比较沉闷等。经历完整的备课流程,跨时三周,示范课总体进行顺利,基本达到了本节课预期目标。当然,这节课仍然有很多不足,特此写下三月听课心得及教学反思。第一,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三备齐全才有可能上好一堂课。一、备教材。当接到要上的课题时,思路千千万,剪不断、理还乱,回归课本,研究出这节课到底要让学生学会什么才是找到课堂设计的方向,否则就容易出现跑题、偏题、重点不突出等问题。李琴老师在上环境污染主题的听说课时,没有按部就班走流程,而根据具体教情和学情,设计听说环节,重难点突出,注重夯实基础,非常优秀。二、备学生。任何课堂设计都是以学生为基础的,每个班的学生情况都是不一样的,适合本班学情的才是最好的。课要创新要大胆设计,但绝不是以花哨和新奇为基点,更不是以吸引学生眼球为导向。有的课堂设计,过度强调信息技术在课堂的运用,一节课下来,眼花缭乱,学生很开心看了一节课热闹但并没有学到什么。汤老师的精品课,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环环相扣。每张ppt都简洁大方、字体清晰、重点突出。三、备教法。怎么教是由教材和学情决定的。每节课的话题都不一样,每个老师的个人风格不同,每个班的学生更是千差万别。研究好教材、了解透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况设计课堂活动及形式,发挥教师个人特长并吸收其他教师宝贵意见,才有可能上好一堂课。严园园老师的送教课的导入并不花哨但非常巧妙,也契合主题,非常值得我学习。第二,要善于挖掘和运用各种资源。除了要会灵活地运用我们平常上课用的希沃白板(严园园老师的送教课上就是用视频展台展示学生个性化的作品也是成为那节课一大亮点),我们还可以灵活地运用线上资源。各种app(如b站、抖音)、优质平台如一师一优课、教研网及各种小程序等来辅助我们教师教和学生学。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团队的力量,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集思广益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备课过程中我有很多设想和构思,但是也有很多困惑,千头万绪不知该如何处理。多亏了汤老师的专业指导、魏老师的精准点拨,及团队里所有成员的神助攻(如ppt版面、字体等细节),才使得思路逐步清晰。这启示我后面的工作中不要怕丢人,更不要怕出错,多思多问多试多练,暴露问题才能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第三,要深思熟虑、精益求精。有很多细节看起来很简单,到底具体怎么把控,都需要我们反复思考打磨。要实现什么语言目标,本班学生能不能跳过去,摘桃子,都提醒我要把握好“度”。拔高,但不随意拔高。如第一个时间轴,Tony'sday,到底是侧重三单还是和原文保持一致,用第一人称,后面想了很久还是决定由易到难,先第一人称,到Mary'sday再用第三人称,还有,先一起复述Tony'sday,为学生自己复述Mary'sday铺垫,再在后面加开头,结尾,从而引导学生写一篇作文。再比如跟魏老师讨论的把知识点是渗透读中的问题,放中间就会干扰阅读技巧的输出,放后面连贯性又差了,我就觉得用阅读技巧来对这个步骤做个总结也是可以的。课后我想了想,可以在读前呈现阅读技巧引导学生阅读,再用个让它彻底消失的动画,这样也不会干扰后面的做题。还有,问题导入原本是带着学生复习上一课时时间表达的预设,没有想到后面时间隔久了学生忘了在这反而耽误了很多时间,导致导入过长,这是我没有预设的。另外课中请学生上去圈出健康的生活习惯,一个基础很差的学生上去就划线,而我也没有即时要求更正,当时的想法是他上去画线并不干扰后面的任务,但没有想到这会给学生不正确的引导,审题就是要严谨,这里也反映出我个人对课堂生成不够机智,确实要改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