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晚年小金雪山游》

利剑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作者——利剑</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我对雪山并不陌生,年轻时候在川西北高原工作多年,没少有和大山风雪打交道,但我毕竟告别高原也整三十年了,渐渐的对高原的印象也就有模糊了,当这春天来临繁花盛开的时候,家人鼓励我外出走走,去小金巴朗山看看风景,这里恰恰是我未曾去过的地方,于是我就同意了。</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一个星期天在家人的陪伴下,我们从汶川映秀进入卧龙沟,经过耿达乡时雪山顶峰就隐隐约约出现在视线里,小车向着雪山奔驰而去,不久便来到了巴朗山脚下,我的双眼透过窗外,一条宽敞的胶油公路蜿蜒曲折地盘旋在山上,又像一条飘带缠绕在山腰间,公路是那样宏伟壮观,我暗自惊叹,祖国建筑业的飞速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我们随公路徐徐进发,当车开到一个叫“贝母坪”的路段时,雪山清晰的进入了我们的眼帘,我们停下车来参观:一层薄薄的白雪铺满了山顶,就像穿上了一件白色的银装,在阳光的照耀下它闪烁着光环,山峰奇异险峦各显嘴脸,巍峨挺拔高入雲端,眺望远处,山崙锋连回转绵延不断,就象万里长城盾卫着祖国的大好河川。此刻我由然想起开国领袖毛主席气势磅礴的诗篇“沁园春”《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山舞银蜿,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我们离开了“贝母坪”继续前行,在车内仔细观赏着雪山的美丽景色,它就如一个姑娘一般,纯洁无瑕,美丽且美好。越往高处走山峰越美险,大自然就是如此神妙,它赋予人们最美的一面,在它的背后也会给你苦涩,无限风光总是险峰,当车奔驰在海拔4500多公尺高度时,空气就稀薄了,古稀之年的我就显的有点气紧了;</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幸好,这条线路早已改进,就在这4500米海拔高处的垭口打了一条隧道穿山而过,绕过了原道还有2000多公尺高度的里程,我们穿过隧道经过了(四姑娘山镇)旅游接待中心、红色革命圣地(达维镇)红一、四方面军会师的地方,(两河口镇)党史上有名的两河口会议召开的地方。也顺便浏览了沿途村村寨寨的风光,一句话,旧貌变新颜,三十年前那种景象已一去不复返。</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我结束了晚年高山旅游的历程,将给我留下终身的记忆。</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