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醒的早,闲翻手机,一首歌《平泉路》吸引了我。歌词很长,似乎是一个伤感的爱情故事。</p><p class="ql-block">平泉路在人民广场以南,大方向是东西方向,中段向南弯曲,西起斯大林大街,东到大经路和亚泰大街的交叉口,全长约两公里。她的路南有东北电力设计院,长春动植物园,路北有一个电力培训中心,其余的就是大量的八十年代的老民居,所有的民居的底层都是各种各样的小店。这个区域的居民在八九十年代直至二十世纪初主要是电力、林业、市政和兽医大学这几个行业的,后来随着房地产开发的兴起,大量的人搬出去,也有大量的人搬进来,歌里说他是2002年租的小屋,就是那个时期。</p><p class="ql-block">我工作过的东北电力设计院就在斯大林大街和平泉路的南交叉口,那个位置是独身宿舍,我在那里住了六年。后来几经周转,我现在就住在这个路口的北口,那时候上班就是跨过平泉路,直接距离不足百米。</p><p class="ql-block">烟火气浓厚的平泉路,对面走过一个老头,他也许就是一个电力行业的专家,那些早期五六十年代的大学毕业生,他们来自祖国各地,在这里安家落地,度过了宝贵的年华,至今自然在这里安度晚年。有好几位我熟悉的老同事就是这样,严城一大师,湖北人,马文忠副院长,天津人,宋景阳总,黑龙江人,他们依旧生活在平泉路旁,黄锡志老师,印尼华侨,前几年搬到了其他地方了,梁辉老师,广东人,现居北京,还有我的亲师傅迟祯修、我的师长项文斗、肖连城、于国续等等等等,他们都曾长时间生活在这里,他们都八十开外了,是我的良师益友。我很开心的是他们都挺过了这一波疫情。难过的是还有一些老同事在这次疫情中走了,永远离开了平泉路。</p><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涌入了大量的大学毕业生,他们有的依然还在这里,有的出国,有的调到其它城市工作,我和我的许多朋友都是这样的。</p><p class="ql-block">还有就是严总那一代的下一代和我们这一代的下一代,他们在这里出生,长大,有的进入了平泉路旁的东北院,有的离开了平泉路,到其他地方,他们中有许多人依然会回到这里。当然也有有像歌曲作者那样租了个小屋的匆匆过客,他留下了一个故事,还有一首歌。</p><p class="ql-block">平泉路是成千上万条街路中很普通的一条,那里生活着很普通的人,过着普通的生活,酸甜苦乐,悲欢离合,都是社会的缩影。这里留下无数人一段时间,甚至是一生的记忆。</p><p class="ql-block">歌曲真正打动我的是后面的那声吆喝:雪糕雪糕!长春饭店雪糕!长春饭店小奶油雪糕!这吆喝曾经在八九十年代响遍长春的大街小巷,无论是没有蝉鸣的夏天,还是落雪漫天的冬日,无论是我们开心喜悦还是郁郁寡欢,这吆喝是我们记忆的背景,听到这熟悉的吆喝声,带着温暖的鲜活的旧日时光扑面而来。想到另一首歌的名字:昨日重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