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古镇红军井

军魂9999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红军井</b></p><p class="ql-block"> 「盈盈碧井水,汩汩红军情」。一九三一年三月,湖南省苏维埃政府率各单位正式入驻锦绶堂,随着人口的增加,锦绶堂原有的一口水井,显然不能满足人们的饮用需求。红军战士们只能和当地群众一起到临近的大溪河挑水。为了解决用水问题,后勤部的红军战士在锦绶堂屋侧找到一孔泉眼,用了两天时间挖成一个半月形的水井,并通过暗管的形式,让井水自然流到锦绶堂,解决了政府机关和群众的生活用水问题。苏维埃政府转移后,红军挖的水井被当地村民沿用至今,为感念红军恩情,这口井被群众口口相传为「红军井」。</p><p class="ql-block"> 二零二零年八月</p> <p class="ql-block">  1930年,秋收起义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红军建立起全国第一个建制省的工农兵政权——湖南省工农兵苏维埃政府。</p><p class="ql-block"> 随后,省苏维埃政府撤离长沙,先后两次进驻锦绶堂,驻扎时间达9个月。波澜壮阔的红色革命赋予这座百年老宅非凡的意义。它也见证着这片红色土地的沧桑巨变。</p><p class="ql-block"> 彭德怀带领的红三军团攻克浏阳东门,苏维埃革命运动在大围山地区兴起,锦绶堂成为红军后方医院和没收土豪财产保管处。第二年3月初,随着反“围剿”的不断胜利,在局势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湖南省苏维埃政府回到了锦绶堂办公,驻扎时长9个月,以杨幼麟为代主席的省苏维埃政府在此领导全省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目前锦绶堂墙上还保留了当时苏维埃政府留在这里的一个最早的财务账单,我们从财务账单中可以看到收入类,收入类是红三军团给政府2000块,支出类则是五花八门。”</p><p class="ql-block"> 湖南省苏维埃政府在驻扎长沙期间,做了大量的工作。释放无辜被押群众,平抑物价,救济穷困农工,颁布了《暂行劳动法》《暂行土地法》等一系列布告、法案,苏维埃政策深入人心。当时,湖南省苏维埃政府分土地、办学校、颁布新婚姻法、参与领导湘鄂赣苏区斗争,为中国共产党执政进行了诸多探索。红军进驻白沙后,将土地分发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就是土地归农民所有,允许自由买卖,实行一夫一妻制,禁止买卖婚姻包办制度。</p><p class="ql-block"> 由于进驻白沙的红军多,喝水就显得的非常紧张,于是,红军官兵在锦绶堂附近开凿了这口水井,百余年来源源不断清泉,为当地百姓提供了清澈甘甜的水质。</p><p class="ql-block">  在锦绶堂北院的阁楼上,设有苏维埃政府的油印室,墙上留有油印传单《纪念“三一八”告白军士兵书》。“猛烈扩大红军”“力争社会主义的前途”“男女平权”等标语至今依然清晰可见。1931年3月,重回锦绶堂的红军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后来,当地群众为了保护好这些标语免被破坏,在省苏维埃机关撤出后,主动用石灰浆或者泥浆把标语覆盖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红军井是新中国百年沧桑巨变的见证者,它经历了战争年代的硝烟、和平年代的安详。虽然湖南省苏维埃政府仅驻此9个月,其红色基因却扎下根来,并传承至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