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日清明节,一大早细雨蒙蒙。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前些年印象中清明前后都会下雨的,只是最近几年天气都很晴朗。今年却不同,在大前天前天雨都不小,阴阴冷冷的,今天又是小雨绵绵。想起年前疫情那么多人去了天堂,这雨是思念亲人的眼泪吧。</p><p class="ql-block"> 本是祭祖扫墓的日子,等着开车一起回婆家没想到人家去开车就一人回去了,我还傻傻在家等。今年只放一天假,我和年迈父母也都没有回老家。回想起回去的日子,哥哥作为族长带领族人去坟地扫墓磕头去朱家碑楼上香祭拜,心里还是挺激动的。</p> <p class="ql-block"> 一大早,各家男丁都提着烧纸香火供品相约而去,哥和叔扛着铁锨。供品里最特别的是一个很大的馍,我们叫“子福”,是后代对祖先的缅怀敬奉同时也祈求祖先佑护后代多子多福的意思。“子福”是用最精细最白的发面蒸的,里面包着鸡蛋、核桃、枣,上面盘着用面捏的蛇,花鸟鱼虫等装饰。另外家里每个人还有“小子福”,男女馍上装饰不同,男的上面是蛇虎之类,女的是石榴花。意味着传宗接代,多子多孙吧。到各长辈坟地,平整了坟头上的杂草添土修整,放上"子福",烧纸上香磕头祭拜。随手在麦地里拔一把麦苗带回家插在门环上。然后又到朱家碑楼,这时族里男男女女都来了,各家同样放上供品,哥哥念了祭文,谁家有添丁加口的给祖先给大家说一说,同样烧纸上香磕头三跪拜。随后还给大家分享麻花,人人有份。回家午饭,几乎家家都吃菠菜卷卷。这是老家风俗。</p><p class="ql-block"> 记得小学时清明上坟都是男丁去,学校不放假,男生都请假,我也请假上坟,老师还不批。我家是村里唯一爷爷领上孙子孙女一起上坟的。爷爷的开明在那时就体现出来了。那时妈妈用红袱子把“子福”包好,我们孩子在坟头横着竖着滚“子福”,是最快乐的事。回来后妈妈给每人都掰块“子福”吃。</p> <p class="ql-block"> 清明祭祖是和祖先的一种交流链接,寻根不忘本,缅怀先祖,继往开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