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层之台,起于垒土。精研细磨,优化课堂。 一一语文教研纪实

繁华落尽

<p class="ql-block">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p><p class="ql-block"> 学生成绩的每一点提高,都源于孜孜不倦的积累。</p><p class="ql-block"> 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精研细磨,打造高品质课堂。</p><p class="ql-block"> 缘于此,思源语文组教研活动坚持在“严、细、实"高标准要求下,有条不紊,高效开展。</p> <p class="ql-block">第一节,听周青青老师做课。七下语文第三单元12课《台阶》。周老师先用歌曲《父亲》创设情景,再明示目标,指明方向,引导孩子们开启品悟之旅。</p> <p class="ql-block">课堂进行中,周老师语言简练,指令明确。学生积极探究,踊跃展示。</p> <p class="ql-block">评课环节,周老师先阐述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她说:“这篇文章是小说,用对小说体裁特征的把握来设置课堂活动,体现为:目标1、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特征梳理文本内容;目标2、分析人物形象和目标3、探究小说主旨。再者,<span style="font-size:18px;">本单元在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主要是学习细节描写,这在目标2里体现,这是本节学生活动的重点,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遗憾的是,我太紧张了,孩子们一开始也紧张,可能是因为听课老师多,怕出错,不敢大胆展示。导致课堂节奏不够紧凑。</span></p> <p class="ql-block">  彭老师、尹老师和苗老师作为代表细评课堂效果。充分肯定了周老师在字词落实,情境创设、赏析指导、表达规范等各方面的优点。更诚恳地提出如重点含感情的句子要反复吟诵,引导学生在读中品悟与表达;课堂上多给孩子们一些鼓励性语言;方法运用要灵动等等等,连一个口误都能指出来。可见听课中也是全神贯注,毫不懈怠。</p> <p class="ql-block">  每一次教研,压轴的都是来自张老师的智慧。高屋建瓴,条分缕析,指导我们精心雕琢,志在打造最有趣,最有料,最高效,最有助于学生成长的课堂。</p><p class="ql-block"> 张老师指出,青青布置的分享自己父亲相关细节的活动非常好,但是考虑到实际,随着我们国家的日益昌盛,孩子们的父亲真的没有那么辛苦,与小说中“父亲"有过同时代体验的,应该是他们的祖辈,不如换成对爷爷奶奶的采访,对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有帮助,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p><p class="ql-block"> 这真的是一语惊醒局中人呀!我们的课堂不应该只是字词句段文法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带领孩子们体验真实的生活,体会真切的情感,从作品中品悟人性之美,升华自己的品格。</p> <p class="ql-block">  行不止,思无涯!精研细磨,优化课堂,我们在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p>

课堂

老师

精研细磨

教研

学生

语文

目标

孩子

小说

垒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