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人 以教育心---张家口学院“国培计划(2022)”省劳动教育纪实心得

玉儿

<p class="ql-block">       习主席说,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实干才能兴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多做这样的一个练习:“找出一个内向的同学,或者是调皮的孩子,或者是班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十个优点……”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让积极的心态在每次的忧患中都能看到机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不错,我们正如一个个小学生在认真地听课。春寒料峭,来自全省不同市区的我们,带着对劳动教育求真务实的精神,齐聚张家口学院。“破冰行动”让有缘的我们合成了一个大大的“院”,知行合一,砥砺前行。虽然只是一个临时的小组,却是一个团结友爱、凝心聚力的团体。每个组员都有着担当与责任,都有着贴心与细心,都有着默默的奉献。感动就在一瞬间,感谢一路上的同伴,没有完美的自己,我们却有完美的集体。</p> <p class="ql-block">  首先找到“组织”之后,小组合作制作logo,最后小组创意展示。</p><p class="ql-block"> 感悟:用拼图的小游戏迅速找到自己的小团队,小组成员八仙过海,为共同的目标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在展示的环节,各个主持人让我震惊,主持功底超级厉害,我以后又一个努力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3月23日,《法治精神,统领义务教育工作》主讲人冯占山,是张家口学院宣传部部长。</p><p class="ql-block"> 冯教授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法律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法律是万万不行的。要求老师们严守底线,尤其是道德底线。还告诉我们,做老师总要有点儿追求,但是别知法犯法。提出好老师的三个境界:一递锤子;二送“金手指”;三为孩子打开“一扇窗”,让孩子能看到外面新奇的风景,有更高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       冯教授讲到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他说,无论如何,学校尽力保障学生人身安全是首当其冲的,但是现实生活中频发事故却一再使教师机构和教师声誉受损失蒙羞。因此,无论教育机构还是教师,都应力求避免出现学生伤害事故,并具备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感悟:安全无小事,不光要做好未雨绸缪,更要多看看有关的法律法规,熟知于心,守规守矩。</p> <p class="ql-block">     宋艳峰老师是张家口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她为我们带来的是《后疫情时代教师心理健康重塑》。</p><p class="ql-block">      宋教授用了一组漫画告诉我们:人的一生就像乘坐一辆公交车,我们知道它有起点和终点,却无法预知沿途的经历。有的人行成长,有的人行程短,有的人很从容,可以欣赏窗外的景色,有的人很窘迫,总处于推搡和拥挤之中。然而,与悬挂在车门上随时可能掉下去的人相比,似乎又感到欣慰。获得舒适与优雅,座位是必不可少的机会,因此总被人们争抢。有的人很幸运,一上车就能落座,有的人很倒霉,即使全车的人都坐下了,他还站着。有时别处的座位不断空出来,唯独身边这个毫无动静。</p><p class="ql-block">       而当你下定决心走向别处,刚才那个座位的人却正好离开。为了坐上或保住座位,有的人漠视良心,甚至伤害他人,有的人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得不将到手的座位让给他人。有的人用了种种的方式,经历了长长的等待,终于可以坐下,但这时他已经到站了。下车的一刻,他回顾车厢,也许会为区区一个座位而感慨,自以为大彻大悟。其实即使重新来过,他依然会去争抢,因为有时候如果不坐下,连站的位置都没有,除非你永远不上车,而这并不由自己决定。到站的人下了,车上的人还在,依然熙熙攘攘,依然上上下下……</p><p class="ql-block">       在疫情期间,孩子们心理健康状况,让我们感到揪心。一些孩子出现了四无现象,第一,学习无动力,第二,对真实世界无兴趣,第三,社交无能力。第四,对生命价值无感受。</p><p class="ql-block">       其实疫情,改变了我们很多,对于积极的人来说:改变了我们的生命观,学会珍惜;改变了我们的价值观,学会敬畏;改变了我们的工作观,学会了感恩;改变了我们的幸福观,学会自省。</p><p class="ql-block">      世界卫生组织在提到健康的时候是这样说的,“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三方面的完美状态。”</p><p class="ql-block">      教师心理健康重塑五项行动,我们要学起来:积极的心态、积极的性格、积极的选择、积极的情绪、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p><p class="ql-block">       感悟:是呀,影响情绪的不是事情,而是我们对事情的想法。去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吧,让积极的心态在每次的忧患中都能看到机会。</p> <p class="ql-block">       2023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把青少年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教育要善于从5000年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的东西,同时也不摒弃西方文明成果,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p> <p class="ql-block">       这是张家口桥东区知行教师进修学校课程中心主任王晓宇教授在《劳动教育与师德》中讲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中这样说“当前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p><p class="ql-block">       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p> <p class="ql-block">        王晓宇教授以李云龙的“亮剑精神”结束,“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p> <p class="ql-block">       白薇老师是河北省家庭教育学会会员,河北省家庭教育优秀讲师,她为我们带来的讲座是《让每一粒种子都实现开花的梦想》,非常的富有诗意。</p><p class="ql-block">     白薇老师说,劳动教育是以各种形式的劳动为载体的劳动形式,我们五育并举中每一个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本质上都是立德树人。劳动教育不等同于一张纸,不等同于体力劳动,也不等同于一个筐……</p><p class="ql-block">       劳动教育是有理想的教育,劳动教育是有本领的教育,劳动教育是有担当的教育。劳动教育要有高度、有亮度、有温度、有广度。劳动创造美,劳动拥有爱。爱和美是亮度,是光芒,是引领孩子走向未来的星辰大海。</p><p class="ql-block">       白薇老师用了一系列反面的例子告诉我们,教育就像解题,过程错了,结果一定错。她亲身分享了好妈妈的三件宝,一懒,二笨,三软。白薇老师还说到,家长通过鼓励孩子参与劳动,就能对孩子的未来施以极为重要的积极影响。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可以促进孩子大动作和精细动作技能的发展,做家务能为孩子带来幸福感,让孩子拥有更幸福的婚姻。</p> <p class="ql-block">      课程中说到,我们开展劳动教育的目的有三个。目的之一,为学生提供依靠劳动实现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价值典范,努力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树立劳动意识,培养劳动情怀,养成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普通劳动的习惯,在劳动体验中涵养德行,升华人格。开展劳动教育的目的之二,我们要让孩子明白,每个人的幸福人生都是干出来的,奋斗出来的。我们要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练就过硬本领,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素质劳动者,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求,才能为学生提升本领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创造未来奠定基础。开展劳动教育的目的之三,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每位大中小学生都将成为是书写者、创造者。要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担当使命。</p> <p class="ql-block">       北方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赵喜清教授,他为我们带来的讲座是《课程教学背景下教师数字素养的培育与应用》。通过他的讲解,我们认识到,现在的教学已离不开多媒体的辅助,数字化教育技术手段能克服教材中的文字呆板、教学枯燥的弊端,使教学信息呈现多样化、情绪化、简单化。因此,我们在课堂内外合理运用学习数字化教育技术,能够使学生的思想、意志、审美情趣、健康的个性、智力水平、自学能力、可开拓能力都可得到发展。</p><p class="ql-block">        我们教师在数字化时代,必须努力提升自己的数字化素养和技术水平,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p> <p class="ql-block">       张家口市桥东区建国路小学梁雁校长为我们带来的讲座是《遵劳动之法,循育人之道》。</p><p class="ql-block">      梁雁校长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劳动教育近年来叫得越来越响,从何时起,“劳动教育”重磅回归我们的视野,从而了解新时代劳动教育提出的背景?</p><p class="ql-block">      这一次的讲座,我们注意到了四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第一个时间节点---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论断,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六个下工夫”,其中每一项任务的落实都离不开劳动教育的有力助推。一、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工夫,离不开对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二、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工夫,离不开培养学生服务他人和社会的劳动情感教育;三、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工夫,离不开对学生劳动品格的培养;四、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工夫,离不开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五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工夫,离不开学生劳动实践的锻炼;六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工夫,离不开劳动天然具有的综合育人价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第二个时间节点---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简称《意见》)。</p><p class="ql-block"> 第三个时间节点---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称《纲要》。 </p><p class="ql-block"> 第四个时间节点---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9月独立开设劳动课程。</p> <p class="ql-block">         梁雁校长说,一些学校的“五育“工作中,依然存在“长于智,疏于德,弱于体美,缺于劳”的问题。缺于劳,我们在劳动教育方面究竟缺少什么?她讲到了一个案例,她让孩子们打扫学校的操场,有的学生竟然背后悄悄的说,“学校使用我们当做廉价的劳动力。”她进行了反思,反思一:家长面对劳动,没有给孩子做榜样,而是把负面情绪传递给了孩子,学生没有正确的劳动观。反思二、我们在发现学生劳动观出现问题,教育者必须进行干涉,进行教育,最好的办法就是身教胜于言教,三作为教师要注重劳动委员的培养,给他们立威,形成人人争当劳动小模范的风气。</p><p class="ql-block">       原来我们缺一种精神,缺一种对劳动崇尚,对劳动模范崇尚,对劳动精神传承的骨子里的认可。</p><p class="ql-block">      第二个案例:说道雪后,校长安排教师扫雪,有两名六年级的学生主动拿着工具参与其中。由此,他讲到校外辅导员赵柱国的故事。赵柱国义务清扫山路二十一年,情系红色教育,身体力行担使命,热心公益事业,淡泊名利做奉献。讲到王进喜,甘肃玉门石油钻探工人。……</p><p class="ql-block">       缺于劳,我们在劳动教育方面究竟缺少什么?我们又进行了反思,我们这个时代有没有劳动模范,有没有一提及某个劳动模范的名字,大家就耳熟能详呢……我们缺失对劳模的宣传,缺失对劳模事迹的学习,缺失劳模精神的无限崇尚之感。</p><p class="ql-block">        梁校长讲到,家校对劳动教育的不一致,造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两张皮,学生无可适从。那么,我们劳动教育应该教什么?有哪些教育要求?《指导纲要》对此是如何规定的呢?一明确劳动教育目标框架。二是要明确三类劳动教育,也就说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服务性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定位。三是明确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劳动教育主要内容和三类劳动教育的具体要求。</p><p class="ql-block">        提高劳动教育的质量水平,必须解决怎么教的问题。《指导纲要》是如何加强指导的呢?《指导纲要》从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在课外校外活动安排劳动实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四个方面,明确劳动教育的途径。</p> <p class="ql-block">      任俊峰是张家口市第九中学副校长,他是河北省劳动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他为我们带来的是《劳动教育课程设计与问题研讨》。</p><p class="ql-block">      他从新中国劳动教育发展说起。第一个阶段,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的讲话“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劳动人民要知识化,知识分子要劳动化。”</p><p class="ql-block">       第二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劳动作为教育的内容。这个阶段对劳动课程的定位是,学习技术知识,掌握技术操作,增强技术意识,提高劳动技术素养。</p><p class="ql-block">       第三个阶段就是新时代,既作为教育内容,也作为育人途径。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指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历史。</p> <p class="ql-block">       在20大报告中,教育的方向是这样说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五育并举,五育融合。</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们再来看一下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开启。从2018年9月10日提出,到2020年3月20日国务院印发《纲要》,到2020年7月7日教育部印发《纲要指导》,到2022年3月25日教育部颁发《课程标准》,其中包括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p> <p class="ql-block">         任校长第二部分说的是政策文件问题的研讨。研讨一:加强劳动教育新要求五项基本原则1.把握育人导向,2.遵循教育规律,3.体现时代特征,4.强化综合实施,5.坚持因地制宜。</p><p class="ql-block">       研讨二,劳动教育基本内涵: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说到了劳动、劳动教育、劳动课程三者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研讨三,劳动教育核心素养。《课程标准》里是这样说的---劳动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及劳动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与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劳动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p> <p class="ql-block">        在讲课的第三部分,我们说到了劳动教育课程设计、教学目标的制定,有四个总目标,25项分目标;说到了课程内容的确定,十个任务群的分布;还说到了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请看下图。</p> <p class="ql-block">       研学期间,老师还组织了“促交流连情谊”包饺子实践活动,组织了去实践基地参观,还一起分享了劳动教育案例……一次次的其乐融融,一次次遇见美好!</p> <p class="ql-block">  以文化人,以教育心。在教学这条道路上,我们始终秉承五育并举的原则,让心静下来,找回曾经的耐心和微笑,充满热情和信心地去鼓励去引导孩子们,让他们一步一步前进,让其按照教育教学规律自然地去发展,不急不躁,不拔苗助长,让我们从容地享受教育的过程,感受教育的快乐吧!</p><p class="ql-block"> 以文化人,以教育心,我们永远不要忘记那些角落里的孩子!小心的呵护,找其闪光点,点燃一束希望。心有所想,行有所向,必有所获!</p><p class="ql-block"> 劳动教育这条路上做我们该做的,让孩子们做他们必须做的,只有这样,在同行的最后一个路口,才能安心地和孩子们挥手道别,因为这一段时光,我们已经给了他足够的智慧和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