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爱莲说》之刍议

悠然南山客

<p class="ql-block">  当前随着网络化、智能化的广泛应用,知识量、信息量的充盈扩张,一些新的知识认知、新的理论观念逐渐进入了人们的浏览视野。由其是新媒体、自媒体的出现,各种不同的认知看法、观点评论异彩纷呈,最基层的普通百姓也有了发表议论的展示平台。在重新学习了《爱莲说》<b>①</b>之后,想换一种思维方式,从另一个角度,与以往不同的认识和视角,对《爱莲说》进行别样的学习探讨分析。</p> <p class="ql-block">  宋代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赞誉“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赞誉“莲”为“花之君子者也”。千百年来“莲”作为圣洁的形象,被世人奉举为做人处事的典范,文人墨客推崇为名士的清流,士族官宦尊称为择仕的标准,布衣白丁仰望是理想的楷模。曾经多次阅读《爱莲说》,非常欣赏并予以背诵,为“莲”的高雅清洁而敬服尊崇,以“莲”为偶像而自励自警自省。</p> <p class="ql-block">  在见识了千百年来对“莲”的充满歌颂的赞誉之后,慕然回首发现实际上, “莲”之所以“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是得益于淤泥的营养滋润。淤泥以自己肥沃的土壤养份,湿润的泥水资质,根据“莲”不同生长时期的需要,持之以恒无怨无悔地为“莲”输送着各种适宜的养料成份。使“莲”从一粒种子开始,经过幼小的嫩苗,到花蕾吐艳竞相绽放,得以无忧无虑地茁壮成长,这个过程倾注了淤泥全部的资源价值。然而,千百年来,“莲”是圣洁高雅的君子形像象征,享遍了崇高溢美的赞誉形容,淤泥却是肮脏污浊的代言,受尽了龌龊丑陋的鄙视贱弃。能够远离淤泥,当作不与邪恶同流合污,而被视为高尚。有时为衬托正人君子洁身自好的形像,还把淤泥比喻为鄙吝宵小之徒、蝇营狗苟之辈,实在是令人不知所云,扼腕叹息!</p> <p class="ql-block">  当那些社会名流、影视名星在星光灿烂、流光溢彩中闪烁耀眼时;当那些达官显贵、富商巨贾在讲坛慷慨陈词、在盛宴觥筹交错处时,尽享着彩云追月般的风光无限。可曾想到“在那遥远的小山村”<b>②</b>,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在倚闾相望,“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b>③</b>的老父亲在默默的为他们辛勤付出;当城市的道路宽广平坦整洁,市容市貌花团锦簇,到处都是“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b>④</b>。城市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繁花似锦,人们尽享着干净舒适、方便快捷的城市生活。可曾想到在夜深人静时,环卫工人在辛勤地劳作,以自己满脸的汗水、一身的泥土,守护着城市的清洁,换来卫生城市的盛誉荣耀。这些养育了成功人士的山村老父母亲,美化了城市的环卫工人不值得讴歌赞美吗!而滋养了圣洁“莲”的淤泥,不就如同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山村老父母亲,城市的环卫工人吗?是他们用最纯真的付出,支撑着自己的寄托;用最朴素的所有,辅育着自己的希望。奉献勤劳和朴实,追求理想与梦想!</p> <p class="ql-block">  当“莲”在盛艳绽放、光鲜亮丽之后;当秋风萧瑟、万物凋零之际;当繁华落尽、灯火阑珊之时,在自然规律的作用下,“莲花”落叶回归大地的怀抱,与淤泥相触融合,呈现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b>⑤</b>的又一景观,不也是一种令人崇敬的境界吗!在赞誉“莲”的艳丽圣洁之余,也能垂顾一下默默无闻的淤泥,发自肺腑的点赞,真诚地道一声“辛苦了”,那将是怎样撼动人心的一种结果呢!“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b>⑥</b>”</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绝没有对周敦颐先生《爱莲说》妄加评价之丝毫不恭,也没有对历代名流为“莲”赞誉辞章的须臾不敬。只是认为朗朗乾坤,芸芸众生。大千世界,万物争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原有对“莲”的盛誉赞歌之余,可否允许另僻一径,对淤泥也给予一点客观公正的待遇,还淤泥一个自身应有的位置。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黎庶百姓,街坊巷议。一孔之见,一瞥之戏。各述己见,各显一隅。</p> <p class="ql-block"><b>注引:</b></p><p class="ql-block"><b>①</b> 、《爱莲说》宋•周敦颐</p><p class="ql-block"><b>②</b> 、歌曲《妈妈的吻》作词付林,作曲谷建芬</p><p class="ql-block"><b>③</b> 、《卖碳翁》唐•白居易</p><p class="ql-block"><b>④</b> 、《秋声赋》宋•欧阳修</p><p class="ql-block"><b>⑤</b> 、《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p><p class="ql-block"><b>⑥</b> 、《致橡树》现代•舒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