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东南之旅(四)云南省博物馆

旅行者

<p class="ql-block">云南省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的博物馆,创建于1951年。馆内现有以下9个部门,分别是:担负藏品收藏与保护的保管部;承担向社会公众介绍宣传博物馆展览的社会教育部;主管文物鉴定和文物征集的鉴定站;编辑出版馆刊《云南文物》及收藏各类书刊和信息资料等等。</p> <p class="ql-block">2023年3月28日上年参观了云南省博物馆。</p><p class="ql-block">1978年出土于大理崇圣寺主塔。金翅鸟梵名“迦楼罗”,传说金翅鸟原来是一种很凶的大鸟,以龙为食,使龙族苦不堪言。后来金翅鸟皈依佛法,成为佛教的护法神。这只金翅鸟头饰羽冠,羽翅向内卷作欲飞状,两爪锋利有力,立于莲座之上。镂花火焰形背光插在尾、身之间,饰水晶珠5粒。体态雄健圆浑,造型精美绝伦。被尊为大理的保护神,是佛教护法中的天龙八部。</p> <p class="ql-block">远古云南介绍;展览分为生命大爆发、恐龙世界、从猿到人、新石器时代四个部分,展示云南享誉世界的远古生物与地质、人类起源与民族多元格局形成原因等内容。</p> <p class="ql-block">自唐以后云南与周边及中原地区的交流日益深入,佛教在云南的传播和发展,至宋代大理国时期,国王信奉佛教,大理国二十二代国王中,曾有九位出家为僧,大理国也被誉为“妙香佛国”。</p><p class="ql-block">云南省博物馆里的“妙香佛国”展览分蒙氏崛起的传奇、南诏历史的印记、大理国的沉浮、佛陀的世界四部分,主要展示云南唐、宋时期约600年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六诏的分布。</p> <p class="ql-block">阁罗凤议政图。</p> <p class="ql-block">异牟寻朝议图。</p> <p class="ql-block">展览按时间顺序分割,分别交代南诏出现的背景、南诏的建立、南诏历史的重大事件和大理国的简要历史以及这一时期的社会生产、建筑服饰和习俗等。</p><p class="ql-block">南诏与大理国是云南地方文化大发展的时期,佛教在云南发展成为国教。</p><p class="ql-block">展览复原展示了剑川石宝山的数个精美石窟,另有不少大理国金属佛教造像真品。其中,银背光金阿嵯耶观音像,价值很高。</p> <p class="ql-block">苍洱之盟。</p> <p class="ql-block">大理国的沉浮。</p> <p class="ql-block">总长1636.5厘米、高30.4厘米的《宋时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画梵像》出自大理画师张胜温之手,是世界佛教图像画中的珍品。全画施金铺粉、大气磅礴、人物众多,是宋代不可多得的佛教绘画精品,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云南省博物馆将此画卷放大,铺陈于壁上,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1978年出土于大理崇圣寺主塔。“阿嵯耶”一名出自《南诏图传》,也被称为“真身观音”,为南诏、大理国时期独有,是佛教传入大理国后世俗化的结果。造像由纯金打造,观音高髻双辫,髻中藏佛,手结妙音天印。身后饰银质长葫芦形镂空雕花背光。造像面相恬静,略带笑容,身段线条优美,长裙装饰如湿衣出水,被看作是最早传入云南的观音造像,被称为“云南福星”。</p> <p class="ql-block">云南省隶属边疆,历来被视为“蛮夷之地”,但旧石器考古中“元谋猿人”的惊人发现、青铜时代的滇王金印横空出世,证明了云南远古文化的超前发展与青铜时代的滞后状态。《云南青铜时代》以《史记》、《汉书》中对云南战国、西汉时期的重要文字记载为依据,汇集云南青铜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全方位、多角度地向世人揭露云南青铜文化的真实面貌;以全省为视角,以滇国为重点,再现司马迁笔下神秘的“滇国”是如何从一个小小的边疆部落一步步发展成为具有前国家性质的“酋邦”社会,最终并入西汉帝国“大一统”版图的具体历程。</p> <p class="ql-block">云南青铜时代的开端。</p> <p class="ql-block">展览分为云南青铜器时代的开端、云南青铜时代概况、西南夷的翘楚——滇国、汉代的益州郡4个部分,通过生动的历史事件形象化的展现,以及精美文物的直观陈列,做到历史感与审美效果的统一,使观众“重返古滇国”,重新认识云南青铜文化的光辉灿烂,感受云南古代文化与内地的息息相关,中华文化多元一体进程的连续性,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为保持国家安定团结,民族和睦相处,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做出“以古例今”的典型示范效应。</p> <p class="ql-block">祥云大波那铜棺。</p> <p class="ql-block">云南青铜器的铸造和加工工艺。</p> <p class="ql-block">汉帝赐印。</p> <p class="ql-block">贡纳场面贮贝器。</p> <p class="ql-block">东汉至魏晋时期,中原政局动荡、朝代更替频繁。在云南,盛极一时的滇王国逐渐走向衰落,导致了青铜文化的没落。战乱加剧了人口流动,大量汉族迁入云南,为云南带来了汉文化的春风。汉文化与云南民族文化之间的碰撞与渗透,也加速了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发展步伐。</p> <p class="ql-block">展览分为汉民南迁、南中大姓、霍承嗣墓、大姓没落4个部分,以汉夷之间的文化交流为主线,选择标志性的目的在于展现处于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自古以来就与中原内地的紧密联系。使观众在感性了解云南历史的同时,感受到云南古代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密切关系,增强民族凝聚力。</p> <p class="ql-block">诸葛亮南征路线图。</p> <p class="ql-block">开疆戍边介绍;展览梳理文献对各民族源流的资料,将历史进程中云南各民族的文化真实面貌呈现出来,以文物陈列和场景复制等手段,从历史和文化角度阐释汉文化进入云南并与各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状况。</p> <p class="ql-block">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蒙古军队渡过金沙江,灭大理国。公元1274年,赛典赤·瞻思丁奉元世祖之命建立云南行省,将云南的政治中心从大理迁移到昆明。元统治者对军事体制的管理、对农业发展的鼓励,对生产技术的引进,对商业交往的加强,对儒学科举的弘昌,稳定了元朝在云南的统治。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傅友德、蓝玉、沐英率军征讨云南,次年攻克大理,将云南纳入明朝版图。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置云南布政使司,建立云南各级行政机构和军事系统,健全完善土司制度与羁縻政策。汉族移民的大规模进入,极大促进了云南经济、文化的发展。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清军入滇,改明代布政使司为云南省,设巡抚,并设云贵总督在云南,贵州两省互驻。清王朝一改前朝的庄园和军屯制度,在边疆地区实施改土归流,经过200多年在云南的经营和管理,逐步形成了现代云南的格局和多元民族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多教并流。</p> <p class="ql-block">原始宗教。</p> <p class="ql-block">佛教。</p> <p class="ql-block">藏传佛教。</p> <p class="ql-block">南传上座部佛教。</p> <p class="ql-block">道教。</p> <p class="ql-block">尘埃落定。</p> <p class="ql-block">百年风云展厅;介绍的是1840--1950年一百多年间 云南 风起云涌的历史。1840年鸦片战争后,积弱积贫的 中国 被西方列强一点点瓜分,地处边锤腹地的 云南 ,由封闭的 内陆省 份转而直面列强的铁蹄,这片往 日宁 静的土地,在茫然失措中迎来了风云激荡的一百年。</p> <p class="ql-block">清朝末年, 云南 地方财政一直入不敷出,年年都要仰仗“协响"(外省的援助),鸦片战争以后,不仅"协响"停止, 云南 还要承担战争赔款30万两 白银 。 云南 官府因此增加赋税,以致 云南 被称为当时全国赋税最重的两省之一,各地各族人民的抗暴斗争不断发生。</p> <p class="ql-block">滇越铁路:1910年通车的滇越铁路,打破了 云南 数千年来的自然经济状态,当内地省区还在出门骑马坐轿,用油灯照明时,蒸汽机车的轰鸣已在 云南 山谷间回响, 昆明 的夜晚已被电灯照亮。伴随着滇越铁路的开通运转,帝国主义掠夺了 云南 巨大的资源财富,但全新的思想观念、工业化生产和生活方式也进入了 云南 ,整个 云南 社会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局面, 云南 近代众多令人瞩目、引以为豪的大事件,都与滇越铁路或多或少的存在联系。滇越铁路通车,是 云南 现代化之路的开始,它对 云南 社会的震撼与改变,可谓前所未有。</p> <p class="ql-block">清代建筑大清蒙自邮政总局(亦为大清蒙自海关)旧址,清代国家邮政由海关兼办,蒙自邮政局和蒙自海关同在一处办公。抗战爆发后的1938年秋,中国当时最有名的学府西南联合大学文法学院迁至蒙自,将原法租界的哥胪士洋行房屋和海关税务司署办公大厦用作“联大”文法学院的校舍。</p> <p class="ql-block">蒙自海关旧址位于云南省蒙自县城南湖东南隅。为光绪十五年(1889年)清政府设置的蒙自海关及税务司署旧址。原有房屋五十余间,今仅存一幢建筑,坐南朝北,通面阔23米,通进深14米,抬梁式木结构,单檐歇山顶。1938年夏至1939年春,曾辟为西南联合大学文法学院教室。</p> <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为了抵抗 法国 侵略势力染指 云南 水电资源, 云南 “钱王”王炽之子王筱斋联络了19位商业 同仁 ,在 昆明 集资入股办电,成立 云南 商办耀龙点灯股份有限公司,开创了 中国 水电事业之先河。1910年7月电站正式开工建设,通过德商开办的礼和洋行,高价购入了西门子公司240千瓦水轮发电机,历时21个月,耗资50万两银元,于1912年5月28日建成发电,同时建成 中国 电压等级最高(23千伏)和线路最长(34公里)的输变电线路,这是继世界第1座水电站( 法国 ,1878年)建成43年后在 中国 建立的第一座水电站,创建了 中国 水电建设史上的第一座水电站,第一座抽水蓄能电站,第一条高压输电线路,第一支电力营销队伍,最早电力设备国际招标。石龙坝水电站位于 昆明 市郊的安宁的螳螂川上,2006年5月25日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昆明 第一个自来水厂筹建于1916年,1918年正式供水,全部工程由泵房,位于翠湖公园九龙池的水池和位于城区最高处五 华山 的水厂厂房组成。当时日供水1000立方米,只是今 天全 市日供自来水100万立方米的千分之一。因为产量小,使用自来水成了达官贵人,有钱人家身份的标识。</p> <p class="ql-block">李经曦是李鸿章弟李鹤章之子,李经曦任云贵总督时,曾兼任 云南 讲武堂的总办,他曾对学员宣布,他云贵总督可以不做,但讲武堂不可以不办。讲武堂李由清政府出钱举办,却培养出一批推翻清廷的军事将领。蔡锷、李根源等人在李经曦眼皮底下进行革命活动,他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全当没看见,有人提醒他:“讲武堂许多革命党,虎大伤人”,他也是置若罔闻,然后一旦革命党真的要他选择何去何从时,他又念及朝廷对李家的世代恩典,宁死决不犯上。</p> <p class="ql-block">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成功 ,各省纷纷响应,10月27日张文光、刀安仁在 腾冲 起义,三天之后,10月30日 昆明 起义,义军分两路行动,李根源指挥驻北校场的七十三标进攻北门、圆 通山 、军械局,以夺取军械为主要目标。蔡锷率领驻巫家坝、甘海子的七十四标进攻东门、南门、占领总督署。顾品珍、沈汪度率领讲武堂学生在城内内应,此时 云南 总督李经曦已听到风声,开始收缴各营武器,起义总指挥蔡锷遂决定于10月30日(农历9月9日,重九)夜12时行动。晚8时,驻北校场的七十三标官兵在准备起义时被发现,起义提前开始,七十三标官兵在李根源、李鸿祥的指挥下,进攻北门,占据圆 通山 、围攻军械局。其余各部义军按照事先的部署,也开始行动,军械局久攻不破,在用炸药炸开围墙后,顽抗的清军才告投降。第2天午后一时左右,云贵总督署被攻下,重九起义 成功 。最后一任云贵总督李经曦翻墙逃跑,后被俘,蔡锷和李根源将其礼送出境。</p> <p class="ql-block">11月1日,“大中华 云南 军都督府”在五 华山 成立,蔡锷被公推为 云南 军都督,李根源任参议院院长兼军政部长,唐继尧、谢汝翼分掌兵权。 云南 军都督府实行的一系列改革,为 云南 人民实现民主革命开辟了道路,使 云南 实现了一次重大的历史跨越。</p> <p class="ql-block">护国运动在 云南 历史上非常重要,因其是首先在 云南 爆发,从而影响全国的运动。</p> <p class="ql-block">这把小提琴是奏响国歌的第一件乐器。1930年18岁的聂耳只身来到 上海 追寻他的音乐梦想,一次,他帮助朋友代租电影片寄回 昆明 ,获得一百元的酬金,他用这笔钱买了一把二手小提琴,它的做工并不精致,质量也不属于上乘,小提琴的边缘也有明显的磨损痕迹,但四根弦依然光亮如初。</p> <p class="ql-block">松山对滇缅公路以及滇西重镇 龙陵 来说,都是滇西战场攻守必争的战略枢纽, 日本 军事专家也打算将松山建成为永久性的防御要塞,因此到1944年4月经过两个阶段的工程,日军在松山建立起一个城堡式的坚固防御体系,从1944年4月14日,蒋介石签署 《 怒江 攻势命令》开始,到同年11月3日,我军收复 龙陵 ,松山战役共持续了3个月, 中国 远征军投入松山战役的兵力约23695人,伤亡7773人。</p> <p class="ql-block">松山战役,打破了滇西战役僵局,为最终打通公路奠定了基础,拉开了 中国 大反攻序幕,是 中国 抗日战争首次获得胜利的攻坚战, 中国 战略反攻阶段“转折点”之战,松山战役是日军在 亚洲 战场的第一个所谓玉碎战, 日本 天皇亲授的联队军旗被毁,旗冠深埋地下,113联队不复存在,成为日军在 中国 战场上首次遗留上千具遗骨,迄今无法收殓的败仗。滇西战场是 中国 抗战的三大基本战场之一,是 中国 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后高校内迁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1937年11月1日,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成立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在长沙开学(这一天也成为西南联大校庆日)。由于长沙连遭日机轰炸,1938年2月中旬,经中华民国教育部批准,长沙临时大学分三路西迁昆明。1938年4月,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p> <p class="ql-block">1936年3月初,贺龙、任弼时等率领的红二、六军团首次进入云南,和敌人在磅礴的乌蒙山区展开了历时1个月的千里回旋战。之后,红二、六军团越过敌人防线,向南急进。3月23日,与敌军在宣威来宾铺、虎头山和陡山坡一线激战,歼敌近千人。</p><p class="ql-block">1936年4月,红二、六军团开始以抢渡金沙江为目标进行战略转移。军团在丽江石鼓至巨甸60余公里地段上的木瓜寨、木取独、格子、茨柯、余化达5个渡口,全面抢渡金沙江,成功摆脱了尾追的敌人。</p> <p class="ql-block">越过金沙江后,红二、六军团进入中甸,先后翻过3座雪山,行程405公里,5月从中甸离开滇境。在这段艰难的长征路上,160多名红军指战员长眠在了迪庆高原。</p> <p class="ql-block">红二、六军团先后在云南活动67天,用鲜血染红了长征路。途经彝良、镇雄、平彝等27个县,攻占了寻甸、富民、盐兴等13座县城,摆脱10万余敌人的围追堵截,不仅取得战略转移的胜利,还在云南播下了革命的火种。</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云南省博物馆后,下午坐动车回西双版纳(13:30~17:30),18:00到家,结束了12天的自由行的滇东南之旅。</p><p class="ql-block">4月5日整理于西双版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