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初见画家周俊海先生,是近日他在区文化馆展厅举办的个人画展《周俊海水墨探索暨中国画教学实践展》,之前我只知道周画家是墨道山水大家王云山的门生,却素未谋面。</p><p class="ql-block"> 在开幕式上,从参观的人群中很容易分辨出画家本人,正在不断的与来宾握手寒暄,侃侃而谈,只见他相貌敦厚谦和,丝毫不失儒雅的人文气质。活动中,我还幸会了前来恭贺的著名作家韩咏华女士和从市里赶来的多才多艺的朱凤翔老师以及其他文化艺术界人士。诗人傅北生担任了本次画展的学术主持,并为此展赋诗。</p><p class="ql-block"> 此次布展的作品,以个人创作为主,也有少部分给学生画的课稿。作品的辨识度很高,能看到最早师承墨道山水王云山(姬子)先生的痕迹,用笔娴熟,层层积墨,浑厚凝重,完美得其笔墨精髓。继又师承李可染弟子贾又福先生和龙瑞,个人感觉除了风格的不同,共同的是墨法凌厉和淋漓。而高超的墨法正是水墨山水的强力支撑,画幅中的主要元素是充满磅礴之气的山和云,其画作呈现出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意象,似天地之始,万物未生之际的混沌空濛,世界的本真景象。色调偏黑,略有压抑之感,更显大道的深邃。伫立画前,水墨山水作品的艺术张力除了使人心生涛澜之外更带给人返璞归真之感。姬子先生曾表述山水:眼中山;心中山;而道中山才是艺术的终点。而周俊海先生的山,已被师父认可,臻至道矣!</p><p class="ql-block"> 作品精湛,意犹未尽,开幕式次日,又去带着孩子观展,因空间所限,昨日观看长卷,在地板上只能铺展半卷,不得全貌,心有缺憾,而今幸运的看到了整幅长卷的展示,甚是心悦。只见孩子们呈缓弧形排列手持画卷,长卷完整展现,浩荡大川,浑然一体,气韵生动,八百里太行精神尽收画中,周俊海先生讲述了创作经过:行程八百里,采风借住太行人家,历时三年,创作了这幅心血之作。除了自己落款,还留下空白待同乡友人书法家邓宝剑老师题书完善画作。并表示未来还会创作以长城为主题的长卷。</p><p class="ql-block"> 云集八方艺术家的文化中心首都北京和敢为天下先、对艺术温和而包容的千年商都广州。两座一线城市,传统与现代,优越的艺术生态环境为无数艺术家提供了养分,茁壮生长,结出硕果累累,而这些艺术家中,也包括为追寻艺术理想而离开故土宣化辞别稳定工作单位的周俊海先生,做回自己,做一个真正的职业画家,多年艺海泛舟在北京广州,徜徉在广阔的艺术世界与优秀的艺术家深入探讨交流,加之个人勤勉学习和充满艺术激情的创作,取得斐然成绩自是情理之中。若无破釜沉舟的勇气,怎有今日的无憾。</p><p class="ql-block"> 周俊海先生因疫情原因而逗留家乡,疫情结束,首次在家乡宣化开个展,这是十分低调难得的。回顾这几年在宣化观摩过大大小小的展出,我还没有看到有人举办过一次完美的个人画展,所以一直期盼着有一场优秀画家的个人展,现在得我所愿了。希望看到更多的优秀艺术家个展。</p><p class="ql-block"> 随后几日,《周俊海水墨畅想艺术研讨会》如期举行,在会上,周俊海先生先按自己的个人艺术观点结合视频简明扼要的梳理并点评了历代山水画的发展脉络,他不时情不自禁的发出对古代杰作的赞叹和敬畏之情,并叹谓许多前人的巅峰之作令后人无法超越。然后又引述到现当代国画创作,论述了有影响力的一些求新图变的画家和作品,介绍了当代水墨山水的艺术思潮。同时周俊海先生也分享展示了自己没在此次画展展出的一些创作,很有思想性和创新性。比如《迷宫》,以及长城砖及梦幻系列主题作品,在构图形式和用色上都有所突破,令人耳目一新。寻求自我突破,做新的探索和尝试,这是一个成熟画家继承传统之后的必然,这些传统笔墨之外的新作包涵着作者对于人生的思辨和哲学感悟。</p><p class="ql-block"> 周画家奋力走在艺术的大道上不懈的开拓着自己的水墨艺术领域。在和我的交谈中,他表达了一个人不可荒废时光的人生理念,不可以空虚,总得做些有意义的事。</p><p class="ql-block"> 附白石大师语录“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不欲人知,即饿死京华,公等勿怜,乃余或可自问快心事也。”以此赠给所有追求艺术梦想的人。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心之所至,无所不成!</p><p class="ql-block"> 2023.04.0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