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亲爱的家长朋友:</b></h1><h1><b> 您好!</b></h1><h1><b> 春季是火灾的多发季节,清明期间,为预防火灾的发生,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现将假期有关事宜与您沟通如下:</b></h1><h1><b>一、放假时间:</b></h1><h1><b>2023年4月5日放假一天,即星期三,4月6日(星期四)正常上课。</b></h1><h1><b>二、假期安全教育工作:</b></h1><h1><b>1、上坟祭祖时提倡用鲜花、植物等文明上坟祭祖方式。</b></h1><h1><b>2、务必教育和监督孩子不要随身携带火种、易爆易燃物品,不要玩火,禁止清明节期间一切易发火灾的野外用火行为。</b></h1><h1><b>3、一旦发生火灾,要尽快报警,火警号码为119。</b></h1><h1><b>4、踏青旅游,远离景点扎堆。</b></h1><h1><b>5、教育孩子远离危险的区域,如:沟渠、池塘……</b></h1><h1><b> 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安全防范从我们自己做起,从清明节做起,倡导文明祭扫。</b></h1><h1><b> 三、学生学习生活方面</b></h1><h1><b>1、有计划地完成假期作业。</b></h1><h1><b>2、远离电子产品,保证每天有固定的阅读时间。</b></h1><h1><b>3、合理规划作息时间,适当进行体育锻炼。</b></h1><p class="ql-block"><br></p> <h1><b>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土家族,苗族,瑶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2006年5月20日,中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b></h1><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