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3年4月4日,在这样一个细雨绵绵,充满诗情画意的日子里,为了探究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在《基于思维发展视角的小学中低年级语文教材插图教学应用研究》的市级“十四五”规划课题主持人董娟老师的组织下,课题组成员开展了课题研讨课活动。</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由魏宏玲校长和沈金凤老师执教,向大家完整地呈现了四年级《母鸡》一课的教学过程。</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魏宏玲校长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首先用生动的图片展示,瞬间引起学生对“母鸡”的感受,猜想在作家老舍眼中的母鸡又是什么样儿的?接着找准突破点,寻找学生发音的难点、易错点,比如难读的词语,多音字“恶”,带儿化音的短语,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随后教师以作者对母鸡态度的变化为切入点,让学生讨论交流母鸡哪方面让人讨厌?结合学生的回答概括出叫声难听、欺软怕硬和下蛋炫耀,这三个导致作者讨厌的根本原因,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在“读”中体会作者的言外之意。</p> <p class="ql-block"> 沈金凤老师执教了《母鸡》的第二课时。她通过作者感情变化这一契机,顺利过渡到了课文第二部分的内容,让学生找出完全概括作者感情变化原因的段落,总结出母鸡孵出小鸡之后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特征,再通过朗读五至八自然段具体语言描写,引导学生具体感受母鸡的这些特征,体会老舍先生对母鸡由讨厌到敬佩的情感转变的原因。同时,在学生感悟母鸡对雏鸡的细节中用图片还原场景,让学生回忆母鸡的叫声,理解“母爱”主题,体会作者对母爱的歌颂。对比《猫》和《母鸡》的异同点,学生思考探究,让学生有切入点、有思考点、有话可说。</p> <p class="ql-block"> 备课时,课题成员都各尽所能,出谋划策,合力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力争课堂的每个细节都能呈现出精彩的活动效果。</p> <p class="ql-block"> 课后,在董娟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研讨评课活动,大家畅所欲言。</p> <p class="ql-block"> 实践出真知,立足课堂教学始终是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本次活动通过研究教材插图在中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使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以科研引路寻求课堂教学的新突破,大大提高了老师的专业素养。</p><p class="ql-block"> 虽然研究过程艰辛,但坚信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思维的碰撞和智慧的交流,定能快乐成长!</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