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丰富而美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实践是生动的体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丰厚而精彩。</p><p class="ql-block"> “升和毫升”是常见的容积单位,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们的身影。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建立升和毫升的概念,五年级数学组精心设计了一次别有趣味的单元实践作业,从发现、探索、感悟三方面,通过“以行导知、以知促行、行知合一”,逐步帮助孩子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学科核心素养。</p> 探索生活,以行导知 找找哪里有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开始找寻生活中与“升和毫升”相关的商品,与身边的数学来一次“零距离”接触,让我们猜猜这些细心又热爱生活的同学分别在哪里找到了“升”和“毫升”?</p> 比比谁更大 <p class="ql-block"> 发现了“升与毫升”之后,孩子们进一步观察不同计量单位的应用场景,自己总结什么时候该用升?什么时候用毫升?哪些东西比1升大?哪些东西比1升小?哪些物体的容积大?这种自己亲身感受到的知识,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 试试有多少 <p class="ql-block"> 对升和毫升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让孩子更直观地感受这一容积单位,老师给孩子们布置两个任务:</p><p class="ql-block"> 任务一:观察生活,你家的1升油可以用多久?1升水可以做什么?</p><p class="ql-block"> 任务二:品尝饮料,你几口可以喝完一小瓶饮料?估一估每口大概是多少毫升?</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认真观察生活,积极完成实践任务,他们用眼观察,用口品尝,用笔记录,用脑思考,这些有趣的任务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在收获快乐的同时感受到了数学的奥妙与趣味。</p> 动手实践,以知促行 制作测量小容器 <p class="ql-block"> “实践出真知。”对升和毫升有了初步的感知后,老师要求同学们亲手制作一个量器瓶,可以是1升、1000毫升、100毫升、500毫升等,方便进一步测量容积。同学们纷纷利用准备好的塑料瓶、尺子、中性笔和剪刀,与小伙伴协作配合,制作出符合要求的作品。这不仅锻炼了大家的动手能力,还让学生对容量单位有更加直观的感知。</p> 应用测量小容器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用自己亲手制作的量器测量生活中物品的容积。</p><p class="ql-block"> 通过实践,大家的学习热情十分高涨,对于数学这门学科也培养了浓厚的兴趣,它不仅是冷冰冰的数字与符号,更与大家的生活密不可分。</p> 延伸拓展,知行合一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选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或数学小报的形式,结合美丽的绘画图案、合理规划,将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和学习内容进行总结,系统地展现了本单元的知识点与其他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对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从实验前的猜想、实验中的思考到实验后的结果,学生动手又动脑,在这个实验体验过程中,通过操作、观察、实验、计算等,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学生对具体的容量有了进一步的体验。</p><p class="ql-block"> 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行知合一”的单元实践作业让孩子们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索,付诸行动,在行动中体验数学的奥秘,觅得新的能力和经验,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文稿:李哲</p><p class="ql-block">审核:潘琦</p><p class="ql-block">终审:李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