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的学习,带着爱出发,带着爱回家。好好爱孩子之前,先回过头去看看我自己的童年,好的留下继续滋养我,不好的试着去疗愈,转化为正面的力量,让我去避免踩坑,让我的孩子尽量少受和我一样的伤害。<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认识自己</b></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束缚感</p><p class="ql-block"> 董老师讲到襁褓中的婴儿,让我感受到了巨大的束缚感。被布带包裹的窒息感蔓延全身,感觉呼吸困难。全身除了头部能微微动弹,其他都被绑的死死的!随着长大,襁褓褪去了,但是束缚全身的“布带”却一直都在。数不清的条条框框包围了已经长大的我,许多“布带”织成了一张巨网,圈住了我的成长空间,似乎又进入了一个透着光的巨型襁褓,想去追随外面透进来的光,但已经没有能力和勇气,我变成了一个巨婴,我已经有太多事做不到了,失去了力量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自怜感</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跟随老师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百感交集,我不知道别人都回忆到了什么样的童年,我的童年充满了被说“不”的场景,太多了!不可以那样拿碗,不可以不吃西瓜,不可以穿这条裤子,不可以买带帽子的短袖,我只能做父母允许的事,而不是我想做的事。说“不”,也从不跟我说理由,唯有服从。童年的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不被允许,我只有不断压抑自己的需求和渴望,被迫去做那些让父母开心的事,直到有一天别人问我,你想要什么,我回答不了,因为早已忘了我要什么。想起顶1课上写心愿单,我握着笔一个都写不出来,那一刻内心崩塌了,我哭着交了白卷,我把自己弄丢了,那一刻我下决心,我要为自己活,找回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恐惧感</p><p class="ql-block"> 时常还能体会到小时候被母亲喊名字的那种恐惧感,小时候但凡母亲叫我名字,大概率就是我要倒霉了,不是做了不被允许的事,就是叫我做的我没做好。回到被关起来训斥打骂的那间屋子,西瓜摔了一地,爷爷在门外使劲敲门,母亲全然不顾,愤怒到了极点,手上拿着的一双筷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打到我的手指上,我听不清她在对我吼什么,我已经陷入脑袋一片空白的恐慌中,等待着疼痛的降临。当筷子打到我手指的那一刹那,除了疼,还有自我否定,我不好她才打我,我又让她失望了,但是一点都不紧张了,因为筷子终于落下来了。事后看着手指上淤青的痕迹,我低落了很多天,甚至有一种羞耻感,那些淤青时刻提醒着我,我是一个不乖的小孩。</p><p class="ql-block"> 童年记忆中,父亲打过我一巴掌,但我知道有爱的成分。那天跟着小伙伴一起去河边游泳,我没准备下水,我还没学会游泳,就在河滩边玩水,结果一不小心踩到了青苔,滑入了冰冷的水中,离河滩大概两米远,没人发现,我拼了命往岸边挣扎,害怕,慌乱,我感觉快死了,后来大人看到了把我拉上岸,我才得救。我不敢回家,我怕被骂,结果父亲到家就来找到了我,大概是邻居告诉了他,他见到我二话没说,立马朝我屁股上来了狠狠的一巴掌。那个巴掌打得我麻辣麻辣的,回到家母亲有心疼我,因为那个巴掌印子特别特别深,责怪父亲下手太重。接着,教育了我一顿,我被救上岸惊魂未定之余还要去应付那么多来自亲人的指责和惩罚,内心的受伤盖过了他们的爱。</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敬畏生命</b></h1><p class="ql-block"> 带着童年真切的感觉,我清晰体会到孩子们那几年被我错误对待的恐惧感。妹妹小时候经常被我关在门外,虽然关上门后我就在门口关注她的安全,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无异于将她丢在一个极其恐怖的小黑屋。楼道的灯她够不着开关,一直是漆黑的,电梯门随时会打开,加深了她被陌生人带走的恐惧,还有被遗弃的顶级惧怕。姐姐三年级之前写回家作业,每天都处在极度紧张和不知所措中,我下班到家就直冲她书桌旁,检查作业,督促作业,没达到我的要求,脸立马黑下来,脾气立马甩出来,姐姐经常会被吓哭,边哭边做作业是那时的常态,她体会到的就是满满的不被爱,看到的是妈妈狰狞的面孔,听到的是一句句怒吼,望着她最爱的人对她如此冰冷和生气,她是有多伤心!想起这些,我有自责和悔恨,但更多的激发了我对孩子们的心疼和怜悯,做错的已经过去了,产生的伤害已经存在了,改变不了过往,能做的就是去弥补,去真诚道歉,去好好成长,余生拼尽全力去爱她们,去慰藉她们受伤的心灵。</p><p class="ql-block"> 在做赵老师的引导活动时,我看着被关在门外的妹妹,过去抱着她跟她说,妈妈错了,不是不要你了,我一直很爱你,不哭了,我会一直陪在你身边。抱着慌乱到不知所措的姐姐,跟她说没关系,我们慢慢来,妈妈不会再如此冷漠了,妈妈错了,不该那么残酷对待你,你的笑脸和健康才是我最想要的,妈妈希望你一直都能做个快乐的天使。最后我抱着小时候的自己,告诉她,爸爸妈妈是爱你的,只是他们不会表达,没人教他们,这些年,你辛苦了,但是请坚信父母的爱,他们已经尽全力把他们最好的都给了你!</p><p class="ql-block"> 每个孩子都是宇宙赐予我们的最好礼物,每一个生命都应该被敬畏。孩子只是借由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他们有自己的主权,选择想要的人生,我们没有权力去替他们做主,去限制他们的成长。有所为,去呵护孩子好好长大,教会他们生存的技能,带他们学会这个世界的规则,尊重一切人事物。有所不为,拒绝打骂孩子,拒绝强迫,拒绝剥夺孩子的成长机会,让孩子们自然生长。</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接收到爱</b></h1> 董老师课上让我们写下10个父母爱我们的事件,10个我们爱孩子的事件,我想了很久很久,父母爱我的就那么几件事,大多用物质体现了,还有我生病时对我的照顾,生孩子时对我的心疼,其他我都不记得了,但我确定他们是爱我的,只是不表达出来而已,不然我活不到现在,也活不成这么善良。我也确信我大多数时候是被善待的,因为我会去善待他人,父母给了我最好的品质——善良。在回忆我爱孩子的时候,也没有很多具体的事件,但是我也确定我是爱孩子的,我爱你,会挂在嘴边,亲亲抱抱举高高也几乎每天都有,我不确定的是孩子们是否接收到,就像我没有接收到我父母给我的爱一样。<br> 与其怀着这么多不确定去尝试,不如和孩子们多多沟通交流。找到一个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去传递我们的爱,打通爱的通道,让爱流淌。爱是孩子们最需要的精神营养,给足爱,内心才会充盈,恐惧就会消失,面对未来才能有底气,我们才能安然放手。<br> <p class="ql-block"> 童年是每个成年人的必经阶段,每个人都有童年,很多问题都留在了童年,等着我们去忽视或者治愈。认识自己,要从童年溯源。看到自己小时候的委屈、无助、孤独,才能看到我们孩子的那些感受。作为大人的我们,心智已经强大到不足以为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而困惑,自然理解不了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会为了一件小到不值一提的事而困扰许久。回到童年,找到我们小时候为了哪些事痛苦,就能读懂我们的孩子现在会为哪些事烦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