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畔惨案(一)

北方狼

<p class="ql-block">就在西安事件中,杀蒋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放蒋的声音一波高过一波的时刻,张国安病情日见好转,他要回北塬了,他去新城向杨虎城辞行,杨虎城的英语秘书告诉他:“杨主任正在主持一个会议,我向他转达你的敬意。这里人很复杂,你赶快离开,不要被人家盯上,把你弄丟了找都没地方去找。周副主席,杨主任都有指示:枪杆子一定要握在咱的手里!”</p><p class="ql-block">12月18日,张国安回到北塬,张治安看到事已败露,一不作,二不休,孤注一掷,公开走向了国民政府的对立面。</p><p class="ql-block">12月20日,北塬县北大操场举行万人声援大会,张治安在会上发表公开讲话,坚决拥护西安张、杨提出的《抗日救国八项主张》,会后组织全城大游行。</p><p class="ql-block">政治攻势,内部策反。“打倒杨虎城”,的标语。已贴到韦庄街上。</p><p class="ql-block">12月22日晚,为防不测,县保安大队三个中队星夜紧急集合,整队宣布向黄龙山下的崖畔镇转移。</p><p class="ql-block">张治安坚定说:“崖畔镇就是北塬县的井岗山。”</p><p class="ql-block">保安大队离开县城。向崖畔镇星夜转移。出城清点人数,在那乐庙楼下。发现竟少了一个中队。一百多人的武装,却向南去了交道。</p><p class="ql-block">大哥张福安带领着一批忠义长工,用骡车、牛车把家里80石粮食及一家男女老少全部拉到崖畔镇。</p><p class="ql-block">崖畔镇有人惊呼:“让张国安进驻崖畔,就是叫我一家人去死!这个人走到那里杀到那里,咱的寨子不能让他进,寨子里的第一把交椅,坚决不能让他坐!”</p><p class="ql-block">崖畔镇,三面悬岩,一面靠山。镇子人称小北平,悍匪猖厥,富户如云。而距离那里不到20华里的皇甫镇,驻扎着冯钦哉的一个旅部。盲目地选用这样的作战地理位置,显然犯了兵家之大忌。然而突然要说进山,黄龙山区一个村子三户五户的,一下子涌来了那么多人, 在哪里住呀?数九寒天的,这支一边种地,一边执勤的农民武装,纪律涣散,在大兵压境的危急关头,又有多少人愿意跟着去呀?</p><p class="ql-block">派了一个交通员去西安听取指示,西安表示:“冯师叛变,赶快撤进黄龙山。”</p><p class="ql-block">陕北来了同样的指示,“向延安靠近,赶快进山。”但此刻的崖畔镇,北门已被敌军布设工事,层层封锁。”</p><p class="ql-block">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p><p class="ql-block">当张治安的结拜兄弟潘书堂刚刚进寨,就被结拜兄弟姚ⅩⅩ杀掉。一位双枪虎将,就那样在:“兄弟,哥看你来了!”的喊声中,吃了黑枪。</p><p class="ql-block">蒋介石前脚走,崖畔镇后脚就打了起来。</p><p class="ql-block">从二十五日算起,打了几天。银元、手枪、烟土,经不起诱惑,二百多人的队伍,纷纷离散。铁杆中坚,仅留三十。</p><p class="ql-block">崖畔镇,北门必争。象一只巨大的马蹄向南伸去。北向开阔,三面临崖。一时间,反动武装云集而至。北门却被层层工事牢牢封死。</p><p class="ql-block">三次争夺无功而返。老大张福安,在反动派的枪声中惨然倒下。双方激战数天,打红了眼。治安说:“就是死,我也不接受谈判。老子的气也受够咧。”</p><p class="ql-block">崖畔镇血雨腥风,一片萧杀。寨子周围布设了国民党一个营的兵力。等待只能等来更多的敌人。</p><p class="ql-block">为组织突围,治安、国安且战且退,到了南寨子,仅凭借一条长井绳纵身跃下悬崖。</p><p class="ql-block">在东沟坡,守侯在那里的民团。看见张国安爬了上来。在“打死他!”的喊杀声中,射出了罪恶的子弹。</p><p class="ql-block">“张老师别怕,向这边跑!”</p><p class="ql-block">在那西沟坡上,张治安被他的学生阵前骗杀。学生从死人身上扒下皮大衣。卖了钱,进了麻将馆。</p><p class="ql-block">崖畔惨案。县保安大队,牺牲了十一人。重伤六人,历史,应该记下,英雄们的名字。与张氏三兄弟同时遇难的,他们是:袁子厚、潘书堂、刘仲棣、张自强、张崔保、张相平、李振江、杨兴运。</p><p class="ql-block">一位幸存者说:“打到最后,我们五人在一起。面对强敌只有选择跳崖。在临跳崖时张治安说:‘咱的处境这样,不知此时虎城兄怎么样了?’。”</p><p class="ql-block">跳到了沟底,国安说:“五个人目标太大。分散跑,能活一个算一个。”</p><p class="ql-block">回到家里。棉裤上穿了几个弹孔。但没有伤及皮肉。为躲避追杀,他对天长哭几声,算是对国安兄弟的祭别。他只身逃到河南,加入了,冯玉祥的部队。解放以后,才敢回村。</p><p class="ql-block">去西安送信的人,返回蒲城尧山中学校长的房子里,那里已经是唏嘘一片。送信的同志洒下了热泪。他一个人走到了学校的操场。敌人疯狂地杀害了国安。看来北塬是回不去了。咬咬牙奔赴延安。去上抗日军政大学。同志们团结在一起,拿起枪,冲上战场。肩负起,民族解放的兴亡。</p><p class="ql-block">在乡绅李辅臣的说合下。张家人回到村里安葬了亲人。不时来人持枪威胁:“崖畔变乱,政府筹了我家银元。这钱你们要还!”困难中。连村民给娃的压岁钱,都被抢夺一空。</p><p class="ql-block">县保安大队,还有一些不昧良心的好人。他们记得治安团长的好处。不时送钱、送粮接济。地痞挨打,流氓游街。在北塬县那就是必然。因为张治安死了,还有保安大队的老班底。张家也没有人敢随便欺负。</p><p class="ql-block">张家人要离开崖畔镇。张治安的夫人见到刘ⅩⅩ。她说:“人,被你们杀了。粮食、牲口归还给我”。</p><p class="ql-block">刘ⅩⅩ说:“战利品,收没了。”</p><p class="ql-block">她愤愤地说:“刘ⅩⅩ,你给我听着。血债要用血还,我们的人,迟早有一天,会回来的!”</p><p class="ql-block">崖畔惨案,有人说是冤冤相报。有人是说战争行为。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对于张氏兄弟不幸遇难。我党给予了极大的尊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