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的女人

云上飞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一个深度悲催的情感故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日以继夜地守望着大海,从青春淑女时的盼望,到落寞耆婆时的失望,那逝去的大好年华,执着守寡不怨不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是一个伟大的女性,看起来孱弱无比,却有着坚韧不拔的性格和执着的自信,与命运的不公奋斗一辈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1年春天,在日军血洗菲律宾之前,吴妈和丈夫携带着一儿一女,逃出吕宋岛,在浩瀚无垠的海洋里漂泊十几天,冒死回到晋江老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家,是一个靠海的穷山村,落后、愚昧、文盲……。家里守着祖上留下的几分田地,只能种点番薯和菜蔬,难以养活一家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日军投降那一年,丈夫只身返回菲律宾谋生,留下四个幼稚的孩子。分别时,丈夫信誓旦旦地对她说:“我会一生一世守护着你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是,战争年代,菲律宾的钱寄不过来。那年,吴妈才28岁,最大的儿子8岁, 最小的女儿2岁,拖儿带女,天晓得,今后该怎么样活下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吴妈的丈夫去菲律宾没几年就出事了,老天注定她28岁那年,成了见丈夫最后一面的日子,开始了没有尽头的守寡生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塌下来,她嚎啕大哭,带着一套茶具去海边,与丈夫隔海饮茶。迷茫无助的眼神,波涛汹涌的泪水,似乎这个世界上只剩下浩瀚无垠的大海,还有吴妈那已经麻木的双手,一杯又一杯地往大海里挥洒茶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吴妈是一个坚强不屈的女性,她经常说:“有我在,就有孩子的未来。”于是她买来一部缝纫机,日以继夜做针线活,赚点手工钱维持生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吴妈是村里少有的热心人,那个人家办喜事,总要请她去掌厨,做糕点。那时没有钟点工的概念,不算工钱,都是邻里之间相互帮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过村里的人都知道吴妈家里没有经济来源,经常大包小包地给她送食品。难怪村民都说,“吴妈的孩子是吃百家饭长大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8年吃大锅饭的那些日子,吴妈自然而然成了大锅饭的掌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村东的庙堂里支起两口大铁锅,她带着几个女人给村民做三餐饭。每天她总是为村里的每个小孩子,准备一小块清蛋糕,她经常说孩子是我们的未来,不能让孩子挨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好事的村民又多话了,“吴妈养活了村里百家人!”真的是风水轮流转,你养活我,我养活你,朴素的村民朴实的话,和谐友爱的一村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吴妈年轻时在国外接受了西方教育,思想比较开明,性格爽朗。看到村里文盲很多,孩子不喜欢读书,心里很不好受,经常挨家挨户说服孩子上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尽管自家非常贫困,却拼命挤出一点针线钱,给上学的贫困孩子送去一付“笔墨纸砚”。村里的小孩子都很尊敬她,遇见时总是亲热地叫一声“吴妈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自己的孩子也都教育成才,在贫困底线挣扎着的家庭里,竟然飞出了二个大学生和二个中学生,为落后的小山村扬了名,为国家培养了中高级人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带着茶具去海边与丈夫隔海饮茶,已经成了吴妈至死不渝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年的节假日,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冬至、年兜……海边总是有着吴妈对海饮茶的影子,几十年如一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元宵夜放飞“苦泪灯”,她与别的侨眷一样,都要写一张纸条“祝夫君在南洋安好”,然后亲手粘贴在苦泪灯上,她非常相信,苦泪灯能带着她的祝福飞到菲律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而大埕上鞭炮齐鸣,人们都在外面闹新年,她却一个人回到孤独的房间里,对着一盏昏暗的煤油灯,拼命地流泪,苦泪灯的泪水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元宵节团团圆圆,家乡的风俗是早上合家吃“状元圆”,晚上合家吃“润饼菜”。她总是装一碗状元圆,亲手包二只润饼菜,放在八仙桌的主位上,教育孩子们要掂记父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没有谁能理解守寡女人的内心,她能博大宽厚地包容世间这一切。这不是对封建伦理道德的慎守,而是对亲人忠贞不渝的眷恋和负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88岁那年,她安静地走完这一生,善良的吴妈,一路走好。其实她并没有离开我们,只是换了一个方式存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村里的人永远不会忘记她,落叶归根,魂归故里。族人和吴妈的子孙为她做了一个大墓,落葬在家乡的岩山东麓,依山望海,前方就是波涛滚滚的大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年清明节,村民都不约而同前来祭扫,墓园打扫得干干净净,摆设着好多好多鲜花。“清明献纸”的五颜六色小纸片,就像无数小彩蝶,翩翩起舞,迎风飞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墓碑的青石台上,总是摆着一付茶壶、茶杯和茶盘,还有一罐铁观音茶叶。对茶当歌,与丈夫隔海饮茶,这是吴妈生前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吴妈,望海的女人!伟大的女性!</p> <p class="ql-block">文字:云上飞 (原创)</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致谢)</p><p class="ql-block">音乐:悠悠我心 (二胡)</p><p class="ql-block"> 落笔于2023年4月4日 清明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