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老父亲

张慧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缅怀老父亲</b></p><p class="ql-block"><b> 张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张进义,1920年出生,2015年去世,享年九十五岁。他老人家一生为人低调,对家人很少谈及自己的工作经历,更不对外界炫耀自己的功绩。我只能根据前辈们一些人的回忆和评论,以及自己多年来的耳闻目睹,对父亲的一生经历作个简略的回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父亲幼年生长在浑源县王庄堡村一个极度贫困的家庭,家中无房无地,全靠爷爷做一些油漆手工活勉强度日,父母兄妹四人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我爷爷奶奶为了让家庭走出困境,全家人勒紧裤腰带把八九岁的父亲送到私塾上学。刚入学堂,私塾先生看着骨瘦如柴、衣衫褴褛、沉默寡言的父亲,很是鄙视,经常手指着他训戒别的学生:你们要学好知识,将来荣华富贵!看看他那穷模样,啥时候能有了出息?!谁知先生的鄙视,同学的冷眼,不但没有引起父亲的自悲,反而在幼小的心灵里极大地激发出了穷则思变、愤发自强的信念和志气。自此,他不畏饥寒,日夜不停,以超人的毅力刻苦攻读,顽强自学,成绩很快名列前茅,并且用了五年的时间便掌握了小学六年的全部课程,越级参加了县里的初考,竟然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县城有名的浑源中学。</p><p class="ql-block"> 现在看来,一个人从小树立在困难中保持自信,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精神,对一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大概也是这个道理。</p><p class="ql-block"> 听我爷爷后来说,父亲在十多岁时就与众不同。在那次考初中的作文中,就写出了中华民族要不畏强敌,抗击日寇入侵、保家卫国的论述,并且引用了古人“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的典故,阐明自己的观点,因而获得了阅卷老师的青睐。想必在几年初中的学习过程中一定又有了进一步的观念升华。</p><p class="ql-block"> 不料初中学业未满,日寇的飞机便轰炸了浑源城,浑源中学也被炸成了一片废墟,师生们只好各奔东西。父亲回乡后,正值我党在灵丘、浑源一带组织边区政府,建立抗日政权。于是十八岁的父亲便毅然参加到了两县边区政府的抗日工作中,先在灵丘工作,后又调至浑源。为避日寇骚扰,边区的工作地点都设在了浑源县官儿、土岭等深山老林的村落中。因父亲算是个读书人,因而独自承担了一个区域内的文件撰写、情报起草以及统一累进税计算收交等纷繁复杂的文职工作,忙起来没明没夜。1942年,父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当时在敌后坚持工作,由于条件艰苦,环境恶劣,工作异常艰难。山区一些村子也有日寇设立的椐点,经常与日寇进退周旋,随时都有生命的危险。听说有一次,父亲一个人到各村递送情报,不料中途迎头碰上了一队日本鬼子,父亲拨腿就跑,鬼子呜里哇啦乱叫猛追,枪声大作。村里人听到枪声,都认为这下张进义性命难保了。可幸的是,父亲凭借熟悉的地形,跳悬崖,越深涧,跨沟梁,巧藏身,迅速地抛开了鬼子的追捕,危急关头保住了自己的生命,更重要的是保全了情报的安全。因此,为了避敌骚扰,边区的同志们经常把工作搬到野外的沟壑里,夜里天地作被褥,白天石头当桌椅,抗风雨,斗暑寒,坚持不懈地奋战在敌后,一直到抗战胜利。我们现在试想,在那样艰苦险恶的环境中磨练出来的人,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更没有完不成的任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日寇投降后,浑源县作为解放区,工作虽然少了些风险,但任务却更加繁重。二十几岁的父亲陆续在浑源县下辖的几个区担任区长,在区长中他年龄最小,人们都称是“小孩子区长”。此后又先后负责过广灵、浑源县的财政、民政以及县政府秘书等工作,解放初期又被调到雁北地委担任秘书。在频繁的调动中,父亲一直是党需要到哪里就去到哪里,忠心耿耿,从来不讲条件。</p><p class="ql-block"> 后来听母亲说:1951年春节前,党组织抽调时任地委秘书的父亲到阳高县担任宣传部长,而且必须春节前到任。碰巧正遇上母亲怀孕临产(怀的正是我)。面对公私两难的选择,父亲毫不犹豫,冒着中途颠波流产的风险,除夕前几天硬是把母亲搀扶到火车上,同车到达阳高赴任。在寒冷的冬季,母亲躺在一间无法正常生火的临时陋室里,忍痛受冻,于大年初三生下了我,月子里大病一场,几乎送了命,从此失去了再生能力,落下了终身毛病。后来母亲和我们一提起此事,非但不埋怨父亲,而且还佩服他老人家为党的事业公而忘私的大无畏精神,因为她是最了解父亲的人。</p><p class="ql-block"> 父亲在阳高县工作不到两年,又被调到大仁县(大同县、怀仁县两县合并)担任县长。大仁县工作两年多,于一九五五年一月又被调到右玉县担任县委书记。</p><p class="ql-block"> 父亲在右玉任县委书记仅一年多时间(1955.1.一一1956.4.)。当时我仅仅四五岁,没有什么记忆。父亲晚年说起右玉任职一年多的经历,除了继续前两任书记植树造林的长远规划、落实具体任务外,说的最多的是那一年严重的灾情和省领导的关怀和重视。面对右玉全县严重的自然灾害和粮荒,时任省委第二书记、省政府主席的裴力生亲自深入右玉了解灾情,在父亲的陪同下深入基层调研勘测,研究措施,制定规划,顶风沙冒严寒,与灾民同吃同住,一蹲就是半月,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同时省里给右玉及时下拨了救灾粮食和物资,帮助右玉度过灾荒。</p><p class="ql-block"> 省委领导的重视更加坚定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战胜自然灾害、改变右玉沙荒面貌的信心和决心,也在各级干部群众中进一步树立了“要想富,多栽树”的共识。为了加快荒原绿化,并且促进基层增收,县委从长远的目标出发,开始规化大面积种植各种经济林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绿化和致富相互促进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同时县委县政府把省里救灾粮食和物资的发放与激励群众植树造林有机结合起来,收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父亲在右玉期间,我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后来在与母亲的闲聊中知道了一件小事:当时的救灾物资中也包括一些衣物。当时父亲身边的一个公务员可能是看见父亲经常走村串户,鞋袜破损得厉害,便私下从救灾衣物中拿了一双袜子,跑到我家悄悄送给了母亲,让给父亲换上。父亲回家知道后,当即叫母亲赶快把那双袜子送了回去,并严肃批评了那位公务员。我现在想,在父亲的眼中,那不单是一双小小的袜子,更是党对灾区群众的一片爱心,它能给灾民送上一份温暖,化为群众的一股力量,变为右玉的一片森林。</p><p class="ql-block"> 父亲在右玉任职一年多后,被调到山西省教育厅任巡视员。大概是因为他算是一位知识型干部,比较容易与知识分子打交道,再加上党对教育战线的重视,很快便被调至全省重点学校浑源中学任党委书记。从1957年至1977年,父亲在浑源中学一在就是二十年。</p><p class="ql-block"> 浑源中学是个知识分子云集的地方,不少教师是从全国各省市分配来的。教师中很大一部分是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有地主富农资本家出身的,也有国民党投诚人员,成份和历史较为复杂,有的还被划为右派分子。但对当时的学校来说却是不可多得的教学师资和知识宝库。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充分挖掘和发挥他们的知识潜力和教学才能,父亲认真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从来不歧视他们,非常珍惜他们的才华,热情关怀,真诚鼓励,细心教育,大胆任用,并且尽力解决他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们的教学积极性,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使学生德智体得到了全面发展,人才倍出,创造了文革前浑源中学辉煌的十年。</p><p class="ql-block"> 在后来文革的十年中,父亲一度受到了造反派严重的批斗,一部分出身不好的教师也受到了专政的压力。面对极左思潮的冲击,父亲头脑清醒,胸怀坦荡,实事求是,无私无畏,主动独自承担起了所谓执行资产阶级反动教育路线的全部责任,大大缓解了教师们面临的政治压力,也减少了学生们对部分教师的过激行为,保护了一大批教师,使浑源中学在文革中没有出现太大的动荡。记得在父亲遭受最严重批斗的时候,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也更是想不通,有时在老人家面前表示出对批斗者的愤恨。父亲却细心地劝我说:“文革就是个批判当权派的运动,学校里我是个最大的当权派,孩子们不批斗我批斗谁哩?总不能叫孩子们坐在教室里不动吧?别想不开。”听了老人家的话,我的心里也就无怨无恨了。父亲宽广的胸怀,正义的坚守,勇敢的担当,多年来一直为浑中广大师生所钦佩。</p><p class="ql-block"> 1977年,父亲从浑源中学调至大同医专任副书记,随后又调至市五医院任党委书记。在此期间,父亲一贯坚持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秉持对教育医疗战线人才的爱护和尊重,诚恳听取党内外同志的意见,妥善处理工作中出现的矛盾,保证了党的各项政策的认真落实和部门工作的顺利推进。</p><p class="ql-block"> 1984年父亲在五医院党委书记岗位上顺利离休。离休后他仍然不忘初心,对新任领导予以真诚的支持。只要他们登门请教,便热情地交流,诚恳地建议,也从不倚老卖老,更不在个人问题上给院领导们额外添事。离休后,父亲曾连续七年被医院党委表彰为优秀党员。</p><p class="ql-block"> 回想父亲的一生,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我们树立很好的榜样。他工作脚踏实地,恪尽职守,为人谦和亲善,平易近人。生活中他一贯淡泊名利,笃守清廉,处世胸襟宽阔,谦虚谨慎。他从不为成绩而自我彰显,也不因挫折而悲观气馁。回想起来,他老人家对我们子女虽然言训不多,但他的为人处世之道,对我们晚辈的成长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使我们受益终身。尤其是透过他那种坚持党的宗旨不动摇,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矢志不渝的信念,我们更加读懂了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真实含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 * * * *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父亲的部分老照片</b></p> <p class="ql-block">父亲(前排右一)任阳高宣传部长时留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父亲(前排右五)任大仁县长期间留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父亲(前排右二)1961年与浑中党政领导干部留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父亲(二排右三)与浑中部分教师留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65年浑源县委委员留影,父亲(后排左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10年父亲与右玉第十八任县委书记陈小洪亲切交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本人陪老父亲2010年重游右玉杀虎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父亲93岁时为右玉绿化题词。</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