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日共研,催开一树花香;追梦语文,沉醉一路芬芳。良好的教研氛围能促进每一位教师的成长,优质高效的教研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新课标推行的背景下,为引导教师准确把握教材,提高单元整体教学意识与单元整体解读能力,提升教学质量,打造品质课堂,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4月3日下午,我校高一语文教研组在五楼会议室召开教学研讨会,由教研组长岳丽主持,校长王怀军出席本次会议。</p> <p class="ql-block"> 会议伊始,由杨继武老师带领大家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在杨老师带领学习的过程中,有两个关键词一直贯穿其中,“任务驱动”和“核心素养”,任务驱动是手段,核心素养是目标。杨老师向我们表述了高中语文课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杨老师讲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事实案例,让我们更加明确了教学的目的,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本质追求。学习的目的不只是获取知识,而在于把知识能力培养,真正培养学生真实情境下做事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随后,王永娜老师作为集体备课主备人就《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进行了说课。王永娜老师的说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精细阅读、选点集中。她将课堂当中涉及到的人物所在的散落在整本书章节的各个地方都摘录出来,形成学生的阅读文本。2. 问题设置巧妙,层次分明,说课是从学生最喜欢的哪个红楼梦的人物,用何种方法赏读出发,归纳出“多方对比、整体把握”人物设置的特点,再从“多方对比,整体把握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对比,有时候是一对二,一对三,甚至是一对一个群体的对比”过渡,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交流探讨,归纳出“作者在对比中用了三重映照”:“对立互补”“同中有异”“群体凸显个体”,思路一线贯穿。3.赏读引导有方,授之以渔。从高处着眼紧扣赏读的方法,致力于养成学生的思维习惯,阅读习惯,整堂课容量大,但思路清晰,对比的方法之中,又融合进了三种赏读方法。叶圣陶先生说:“教都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王永娜老师侧重方法的总结与启发,授之以渔,就有这种效果。她的说课流程中既有点拨、启发、引导,也有总结归纳。学生能将学到赏读人物的方法在课后作业中能学以致用、加以巩固。</p> <p class="ql-block">王永娜老师说课结束后,组内的各位老师积极献言献策,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讨论。</p> <p class="ql-block"> 最后,王校长在肯定王永娜老师说课的同时也强调了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的重要性。指出语文教师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积极开展读书分享会,带动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倡导语文教研组开展各种活动,以语文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以语文活动促进学生对语文兴趣的提升,以语文活动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并且能让学生通过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产生共情、共景、共鸣,与语文同频共振。同时要求语文教研组青年教师应向有经验的前辈请教学习,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快速提升教学能力。</p> <p class="ql-block"> 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希望我们继续扎实学识、敏锐“嗅觉”,不断探索,拥有向下扎根的力量,才能有向上生长的繁华。此次教研如拨云见日,让每一位语文老师都明确了前进的方向。青年教师应积极向本组资深的特级教师闫学军老师,以及经验丰富又温和的康主任、杨继武、闫文国等老师们请教学习,快速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相信平中高一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在岳丽组长的带领下将继续砥砺深耕,行思相济,在教研路上携手并进,共同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