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孔子的智慧(六)

行有道 达天下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里仁篇</p><p class="ql-block">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p><p class="ql-block"> 思悟:君子所懂得的是仁义道德,小人确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真实诠释。在管理学中,处理人际关系时,君子与小人价值取向绝然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而做事,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才谋之。</p><p class="ql-block">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p><p class="ql-block"> 思悟:遇到德才兼备的贤者,选择他的长处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我反省。</p><p class="ql-block">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p><p class="ql-block"> 思悟:对父母的年纪,应常记在心中。一方面为之长寿欢喜,另一方面为之衰老忧惧。真正孝顺父母之人,会极为关心父母的年龄与生日,他们会为父母健康高寿而高兴。如此不仅能与父母同享天伦之乐,也会有足够时间孝敬他们。但是,他们也会因此而惧怕自己陪伴在父母跟前的日子又短了些,不能尽孝于他们。也就是说,父母的生日在他们的心里可能永远都是惧大于喜的,因为自己能做的太少,而父母能给的太多了。若是等到父母不在的时候你才幡然醒悟,你就算是捶胸顿足也无济于事,想后悔都来不及了。</p><p class="ql-block">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p><p class="ql-block"> 少说话,多做事,孔子的意思并不是一味的不说,而是强调在说话之前,要多想想,三思而后说,言多必失,以免招来不必要的麻烦,祸从口出,常常你随口而出的玩笑话,别人却当了真,因为语言毕竟是内心思想的反映,说的话不妥当,就会引来非议,甚至带来灾祸。而一旦决定要做的事,就果敢地去做,时光不等人,以免误了良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