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缘起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每周的泥工坊活动时,发现泥工坊的陶泥全部干硬没办法进行泥工活动,基于这一契机,引导幼儿想办法,如何将干硬的陶泥变成湿软可用的泥。于是我们便进入了“陶泥小工匠”的趣玩之旅~</p> 一、旧泥新用 泡泥 <p class="ql-block">如何将干硬的泥变成湿软的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为孩子们平时在玩陶泥时,干了就放水,所以他们一致认为把干硬的陶泥放到水里就可以使用了。孩子们将陶泥泡入水中,第二天去泥工坊时才想到它,这时发现陶泥已经变成非常稀的泥水、泥浆。</p> 泥浆游戏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陶泥太稀,没办法把它捏成任何造型,怎么办?没关系,我们可以用泥浆作画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为第一次泡泥没有经验,泡出来的陶泥无法正常使用,于是积累前面的经验,这次在浸泡陶泥时只放入少量的水。</p> 二、储存陶泥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朋友们觉得每次泥工游戏前都要浸泡陶泥实在太麻烦了,怎样在每次活动时都能使用到湿软正常的泥呢?于是他们开始探讨储存陶泥的方法。</p> 猜想 <p class="ql-block">👧🏻:把湿软的泥放在盒子里。</p><p class="ql-block">👦🏻:把陶泥放在水里浸泡。</p><p class="ql-block">🧒🏻:放柜子里。</p><p class="ql-block">👦🏻:放工具箱里。</p><p class="ql-block">······</p> 实践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想法,自备储存陶泥的容器,开始实验。</p> 自制容器 检测结果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过4天的时间,第五天孩子们将自己储存的陶泥取出,检测自己储存的方法是否正确。同时相互讨论“为什么自己的实验没有成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只有四个小朋友成功了,而大工具箱的泥比小洗衣粉的泥硬一些,用一次性手套放的陶泥是最软的。</p> 陶泥共享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既然已经探讨出储存方法,为了让大家去泥工坊都能使用到湿软适中的陶泥,小朋友们商量将泥工坊现存的干硬陶泥全部浸泡。同时做好标记,提醒大家使用完及时将袋子封闭。</p> 三、趣玩拉坯机 <p class="ql-block">🧐为什么陶泥会被甩出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拉坯机使用过程中,发现陶泥容易被甩出去,小朋友们及时发现问题,探讨方法并进行验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泥工活动结束后,进行游戏分享,并推选一位小朋友把使用拉坯机如何固定泥的方法画下来,悬挂在泥工坊,提示大家!</p> <p class="ql-block">🤲🏻拉坯机简单技法</p><p class="ql-block">1️⃣找中心</p> <p class="ql-block">2️⃣拔高</p> <p class="ql-block">3️⃣打磨</p> 四、泥工作品 <p class="ql-block">活动反思:</p><p class="ql-block">1.本次活动的开展,基于幼儿在泥工游戏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教师因地制宜,敏锐抓住幼儿的疑问点和兴趣点。其实本来孩子们不太喜欢泥工坊。为什么呢,因为陶泥比较干硬,他们又很懒,不想泡泥,还嫌弃泥脏。可是在他们自己尝试储存陶泥时,每个小朋友又十分期待自己的方法能成功。渐渐的他们每周都很期待去泥工坊。特别是拉坯机的使用,因为使用拉坯机是技术活,具有一定的挑战性。</p><p class="ql-block">2.“陶泥小工匠”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扩展幼儿的经验。通过一系列的探索,实践,不仅让孩子们动手、动脑的能力有了提升,同时让他们更加热爱大自然,更善于观察、发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