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缅怀英烈 赓续革命精神

永城市教师进修学校

——教师进修学校“探寻红色足迹”主题教育活动侧记 为缅怀革命先烈,感悟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4月1日,永城市教师进修学校全体党员和教师代表,来到临涣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文昌宫)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开展了“探寻红色足迹”主题教育活动。 进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庭院当中矗立的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五位总前委在淮海战役时期的合影铜像及两边表现人民群众踊跃支前和解放军战士英勇战斗场景的浮雕。在此处,在李勇主任的主持下,全体党员和教师代表,向雕像默哀,党员代表陈艳阳进行了发言,王晓峰副校长做了致辞,赵永华副校长带领全体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随后展开了“探寻红色足迹”的瞻仰活动。 南院为淮海战役资料展室,由六个展室组成。第一展室为序厅;第二展室介绍了淮海战役战前的形势和战役背景;第三展室介绍的是淮海战役总前委;第四展室介绍了淮海战役大决战的实施过程;第五展室介绍了淮海战役的后勤保障;第六展室介绍了千百万淮海英烈的代表。各个展厅真实地再现了总前委在临涣文昌宫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逼真场面,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br><br> 北院共5间展室,是总前委指挥部会议室、秘书处及刘陈邓首长住处的原状实物陈列,室内陈列着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当年使用过的床、桌子、凳子、提灯、发报机等物品,复原了淮海战役波澜壮阔的战斗情境,让人仿佛穿越历史,重新回到淮海战役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陈毅同志曾深情地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表达了对广大英勇支前的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从展示的数据中我们看出,解放区人民无比巨大的热情和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援,这正是淮海战役取得伟大胜利的根基。淮海战役的胜利也充分证明了这样一条真理: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是民心向背! 慎终追远,通过“探寻红色足迹”活动,回顾那段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追忆先辈们的丰功伟绩,缅怀总前委将帅们智慧、豪迈、稳健的风采,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历史文化知识,同时也坚定了我们赓续红色血脉,传承英雄精神的理想信念,进一步增强了党员意识、锤炼了党性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