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时间犹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升职为奶奶已经两年有余。小孙子9个月时,我辗转新加坡,隔离14天后赴美带孙,一年后归国。遍尝了“除却弄孙无一事”,“相见时难别亦难”,“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等人生体验。回国后更是行也思孙,坐也思孙,小孙子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总是在眼前萦绕,挥之不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孙子小名叫缘缘,宽宽的额头透着聪慧,摆放周正的五官单看哪一个并不出色,聚合在一起却很耐看。加上缘缘爱笑,充满了喜感,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宝宝。走在路上,常有行人停下脚步与他挥手打招呼;在公园玩,常有小哥哥小姐姐跑过来与他拥抱;在餐厅就餐,常有服务员出其不意捏他的脸蛋。带孙子的过程自然是充满了欢乐。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每天晚饭后的开心一小时,全家人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小孙子表演。由最初的大家拍手,争相欢迎他投怀送抱,到后来看他模仿表演,欢声笑语溢满房间。还不到10个月,小孙子就开始模仿奶奶吃饭。因为没长牙,小嘴憋憋着作咀嚼状,真像老太太吃饭。一下子把我学成了老奶奶。后来又学奶奶咳嗽,鼻子一皱,嘴巴一张,发出咔咔的声音。爷爷打呼噜,妈妈打哈欠,印度老奶奶双手下垂弯腰走路等等,都被他拿来模仿,每次表演都把我们笑得前仰后合。倒胡椒粉是缘缘表演的第一个小品。小家伙从放调料的抽屉里拿了一个新买的小瓶胡椒粉,走到我们面前,把瓶子外面的盖掀开,指着一个个小孔用眼神告诉我们里面的东西从这里出来。然后,抖着手开始表演撒胡椒粉,动作极其标准,象极了大厨。撒一会儿,蹲在地上用手划拉一会儿,意思是在炒菜。自从爸爸给缘缘放了谷爱凌和苏翊鸣滑雪夺冠的视频后,缘缘就迷上了滑雪滑冰,天天模仿给我们看。在地垫上转圈,侧身屈膝垫步走,甚至把着奶奶,将一条腿高高抬起,做高难动作。不仅模仿动作,还模仿表情,每次模仿的表情都不一样,看上去既有严肃又有坚毅,把奶奶的肚子都笑疼了。小孙子还站不稳的时候就给我们表演跳舞。小家伙扶着他的学步车,踩着车上各种按钮发出的音乐节拍跳舞。两条小腿一曲一伸,小屁股一撅一扭,整个身体一摇一摆,与音乐节拍吻合得恰到好处。跳一会儿就把头低下,拿出一副自我陶醉沉迷的表情跳。然后抬起头瞅着奶奶,一只手扶车,另外一只手上下挥舞着跳,舞姿越来越复杂,手脚并用,演绎出一段带有浓郁稚气的舞蹈。我这个小孙子跳舞的启蒙老师看了乐得心花怒放。记得刚上岗带孙子时,为了逗他笑,我给小孙子跳我爱北京天安门。这是我记忆中为数不多的会跳的舞。未曾想我瞎跳一气,小孙子看了直乐,又蹬腿又拍手的。顿时,我信心大增。接连几天我都给小孙子跳这个舞,反复跳几遍。小孙子每次看到我跳这个舞都很兴奋。奶奶跳的好不好无关紧要,小孙子喜欢并由此知道了什么叫跳舞就好。小孙子跳舞一发而不可收,只要听到音乐声,看到有小乐队演奏就随着节拍起舞,舞姿完全是自由发挥,有肢体语言,有面目表情。一次,爸爸妈妈带他去参加印度社区的节庆活动。舞台上有七八个女士在跳印度舞,小孙子在座椅的过道上学跳。一时间将周围观众的目光都吸引过来了,好多人拿出手机拍照,真的是喧宾夺主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记忆的闸门一打开,思绪就争先恐后地喷涌而出。清楚地记得那天是2021年11月1日下午,爸爸带缘缘去医院打预防针,小家伙哭的稀里哗啦。在回家的车里也是想一想就哭一阵。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一针给小孙子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由此引发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故事。事情是这样的。扎针的第二天我拿着绘本给小孙子讲书。第一个故事听的还算耐心,第二个故事叫做爷爷生病了,画本中有护士拿着注射用针给爷爷打针的画面。再加上我又多嘴说了一句:昨天是不是爸爸也带你去打针了?这一问不要紧,把小家伙心里的气拱出来了。他用小手指着图中手里拿针的护士,对我说了一长串婴语。虽然听不懂他说啥,但从一点儿笑容也没有的小表情看,知道是生气了,从婴语的语速与音量看,知道是激动了。说完了一长串话,小孙子还觉得不解气,抓起画本啪的一声摔到地上。我看了这个乐呀,心想:你不是光长个还长脾气长记性了。晚上我又对他妈妈讲了这件事,并拿来故事书重新讲一遍,小家伙的反应跟白天一模一样的,太有意思了。可怜我的小孙子当时才10个多月,不会说话,只能这样表达自己的愤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小孙子打小就喜欢听爵士乐,只要一播放爵士乐风格的儿童歌曲或音乐,小孙子就会安静下来,乖乖地坐在地垫上或沙发上听,能坚持听十多分钟。说老实话,因为是英语,我听不大懂。只是觉得声音柔和,曲调舒缓,比较适合宝宝听。小孙子能不能听懂我不知道,只晓得他喜欢听这种调调,真是入乡随俗呀。我常常指着他说:你个小美国佬!他不知其意,傻呵呵地咧嘴笑。后来,我仔细观察,发现美国对小宝宝的文化熏陶简直是无孔不入,每个年龄段宝宝的玩具都能放儿歌或音乐。不仅有键盘的琴有,而且小狗、小象、小恐龙、小乌龟等各种玩具跑起来都有。怪不得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了。由于缘缘对爵士乐的喜爱,爸爸给他买了一个适合儿童弹奏的小吉他,缘缘喜欢的不得了。自己拿着玩,谁都不让碰。爸爸妈妈想给他示范正确的弹奏方法都不行。非得坐在床上,将吉他横放在自己的双腿上当古筝弹。从此,缘缘弹奏吉他上瘾了,面对爸妈两个观众表演,像极了大明星。弹一会儿,停下来做一个爱你哟的动作,边做边说;弹一会儿,停下来分别与爸爸妈妈握手;弹一会儿,停下来向观众(爸爸妈妈)挥挥手;再弹一会儿就自己鼓掌,要掌声。鼓掌完毕,伸出大拇指为自己点赞。后来,爸爸逗他玩儿,教缘缘打哈欠陶醉式弹吉他。爸爸开玩笑,缘缘确认真学,学得惟妙惟肖,从神态声音到动作全部拷贝,看得我们捧腹大笑。小孙子对音乐的喜好很独特。爸爸妈妈毎次开车带缘缘出去玩,都放车载音乐,有钢琴曲、有小提琴协奏曲、有交响乐等等。有的柔美,有的动感……在众多曲目中,缘缘最喜欢大小提琴合奏的“回忆中的玛妮”。这是一部动画片的配乐,曲调深沉舒缓忧伤。说也奇怪,一听到它,缘缘就安静下来,认真地听着,脸上还露出喜悦的神情,真的是有听你千遍也不厌倦的感觉。这首单曲对小孙子有如此大的魔力,真让人难以置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缘缘一岁多就开始冒话,一岁半就能说四个字的组合词组了。一次,缘缘从父母的对话中学会了说“扯淡”。过了几天,我带缘缘出去玩回来,对正在做菜的儿子说:缘缘喜欢别的小朋友的一个玩具,像手机,没屏幕,有按键,可以听歌听故事,你给缘缘也买一个吧。缘缘将期望的目光看向爸爸。爸爸逗他:买什么买,不买,就玩别人的。爸爸的话音刚落,缘缘就回了一句:扯淡。连说了两遍。我听了这个乐呀,觉得缘缘用词也算恰当。中午吃饭的时候,缘缘边吃边往地上扔。我批评他:哪只手扔的,奶奶打手。说完在他的小手背上轻轻拍了一下。饭后,我想让缘缘长记性,又对他说:以后不许往地上扔饭,扔饭奶奶就打手。谁曾想,缘缘看着我,又连说了两遍扯淡。一天两次使用这个词,说明缘缘虽然不一定懂“扯淡”的含义,但是知道这不是表扬夸赞的话。所以,听到他不喜欢听的话就说这句。有时候,复杂的要求表达不出来,缘缘就说一长串瞎编的谁都听不懂的话。毎当遇到这种情况,爸爸都严肃地告诉他:好好说话,说人话,别说火星话。结果呢,说火星话成了缘缘表演的独特节目。有时睡觉前对妈妈说一段,然后说:火星。意思是我刚才说的是火星话。如果你说:缘缘说段火星话让奶奶听听。他马上说一通乱七八遭的话,让你如坠五里雾中。缘缘是个话多的孩子,为此曾被幼儿园老师投诉过。有一次,幼儿园老师向妈妈抱怨:今天中午缘缘不好好睡觉 ,和两个小朋友一起聊天 。一边聊一边哈哈大笑 ,房顶都要被震破了 ,还吵到了其他小朋友睡觉 。关键是也听不懂他们在聊什么。打那以后午睡时老师就将缘缘与聊天的小朋友分开,把他自己放在一个有围栏的小床里。缘缘的语言挺风趣,常常不按套路出牌。妈妈同他一起背春晓时,妈妈说:春眠,缘缘接道:不觉晓。妈妈再说:处处,缘缘抢答:都是鸟。床前明月光的后两句也让缘缘变成了:抬头看月亮,低头想家。什么优秀、太厉害了,这种词常常被缘缘拿来自我表扬。有一次爸妈带他去博物馆,缘缘喜欢看水族馆里的鱼,驻足欣赏了好长时间。催他走,缘缘头也不回地说:这里不让走。还有一次,缘缘正在用大饭勺喂他的玩具木马,爸爸旁白一句海子的诗: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缘缘马上说:Ok,喝汤。然后专心致志地喂他的马。去年国庆期间的一个晚上,爸妈带他去天文台,从天文望远镜看了木星后,爸爸问缘缘看到了什么,答:一个小亮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思绪一旦放飞就犹如断了线的风筝无论如何也拽不回来了。当它落在祖孙情深这个节点上时,我的眼泪终于不争气地流了下来。回国的第一个晚上,我彻彻底底地失眠了。满脑子都是缘缘,他的笑,他的鬼脸,他的亲吻,他的搂抱,等等等等,像过电影一样,一幕接着一幕。是那种抑制不住的想,是那种痛彻心扉的想,是那种难以形容从未经历过的想。忍不住给儿子发信息,问他缘缘找奶奶没有。儿子答:你走的当天就找奶奶了。我追问:怎么找的,给我描述一下。儿子说:缘缘就是说要找奶奶。我们告诉他奶奶回中国爷爷家了。随后,缘缘去你住的那屋爬了会儿床。我在时,缘缘晚上常常到我这屋来爬床,上来后在床上蹦,在我腿上坐着骑大马,祖孙俩一起嬉笑玩耍。次日中午,我终于与日思夜想的缘缘视频了。小孙子正在玩爸爸给买的新玩具。起初,从手机中看到奶奶,缘缘很不习惯,仍然低头玩自己的玩具。不大会儿,缘缘突然起身向楼上跑去。站在楼梯的缓步台上,仿佛用尽力气,朝楼上奶声奶气地喊奶奶!奶奶!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然后,缘缘就自己上楼,说是去奶奶屋。去到我屋里,拉开床头柜的抽屉,拿出我和他一起拣的小石头玩了起来,还叫了好几声奶奶。看着缘缘在玩有我俩共同记忆的小石头,心里五味杂陈,百感交集。既高兴,缘缘没有忘了奶奶,奶奶没白疼;又失落,好想抱抱缘缘又抱不到。一个玩,一个看,这是属于我们祖孙俩的幸福时刻。就这样玩了一会儿,缘缘起身下楼。我提醒他:扶住了,别摔了。下了几级台阶后缘缘坐下来,身体前倾,双手前伸,做出要摔倒的动作,边做边瞅着奶奶笑。我说:你又吓唬奶奶了。小孙子以前常常这样吓唬奶奶。缘缘终于又露出了调皮的笑容。表情转换真叫一个快,再站起来时,缘缘脸上的笑容不见了,神情变得凝重,喃喃自语道:回中国了,回中国了。好像一下子明白过来了,不开心了。我的眼泪又止不住地流了下来。此后,缘缘经常触景生情提起奶奶。比如:看到那本厚厚的婴幼儿百科全书,他会告诉妈妈:这本书是奶奶讲的,还行。看到妈妈系着围裙做家务,缘缘指着围裙说:奶奶的。还时不时的学奶奶用脚踩着清洁用纸擦地。视频时常常隔屏拥抱奶奶,抚摸奶奶,亲吻奶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与孙子上述的一切一切,还有未述的好多好多,都是我最珍贵的记忆。我会将它留在脑海深处好好呵护。</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