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画展-【梵高在美国】(下)

言行

<p class="ql-block">文/图: 言行</p><p class="ql-block">继续【梵高在美国】(Van Gogh in America) 画展介绍。前两篇的介绍可参见:</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ovxpt0k" target="_blank">梵高画展 -【梵高在美国】 (上)</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ozvj55y" target="_blank">梵高画展 -【梵高在美国】(中)</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很难想象在美国还没有接受梵高 (1853-1890) 的作品的时期。然而,他在这个国家的出名既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是立竿见影的。尽管梵高过早去世后在欧洲特别是在德国备受欢迎,但是需要有前瞻性的人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才让美国人熟悉他的作品。</p><p class="ql-block">《梵高在美国》庆祝底特律艺术学院成为第一家购买这位艺术家作品的美国博物馆,并纪念这一历史性收购100周年。该展览是第一个记录介绍梵高和美国人有关的事件和人物的展览,而这个荷兰画家从未拜访过美国。故事始于艺术家去世20多年后,以1950年代好莱坞将他变成一个风靡一时的偶像。一旦梵高牢牢抓住了美国人的眼球,他那完全独特的视角和风格就再也没有让人离开过。</p> <p class="ql-block"><b># 普罗旺斯的丰收景象 Harvest in Provence</b></p><p class="ql-block">1888年,画铅笔和水彩绘制的作品。现收藏于荷兰梵高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普罗旺斯的丰收景象</span>】是梵高在1888年在法国普罗旺斯创作的一幅铅笔和水彩绘制的作品。这幅画描绘了普罗旺斯丰收的场景,画面中有几个身穿工作服的人正在收割黄色麦田,而在远处,可以看到一些村庄和山丘。</p><p class="ql-block">这幅画的色彩鲜艳、充满活力,运用了梵高标志性的粗糙笔触和强烈的色彩对比。他运用了大胆的色彩组合,如深蓝色和亮黄色,来营造出强烈的视觉效果。画中的人物和景物都被简化成了基本的几何形状,这也是梵高独特的风格之一。</p><p class="ql-block">这幅画展现了梵高对自然的深刻感受和对工作的尊重,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普罗旺斯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它被认为是梵高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印象派和后印象派风格的典范之一。</p> <p class="ql-block"><b># 阿尔勒的舞厅 The Dance Hall at Arles</b></p><p class="ql-block">1888年,布面油画,现收藏荷兰梵高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阿尔勒的舞厅》是梵高于1888年在法国阿尔勒创作的一幅油画作品,现收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这幅画描绘了一间名为“Le Tambourin”的舞厅,梵高在当地的住所附近发现了这个地方,并经常在那里消磨时间。画面中,观众和舞蹈者们都被描绘成了模糊的形状,强调了这个场所的繁华和喧闹氛围。整个画面被橘黄色和绿色的光线所包围,传达出一种明亮而热烈的感觉。</p><p class="ql-block">这幅画是梵高在阿尔勒期间所创作的一系列描绘当地生活和景象的作品之一,也是他对色彩和光影的探索的重要例证之一。虽然这幅画在梵高的生命中并未得到很大的关注,但它作为后印象派画家创作中的经典之作,已经成为了艺术史上的重要代表作之一。</p> <p class="ql-block">画展中有梵高的一系列静物画作品,也是梵高早期作品的代表之一。这些作品都以普通物品为主题,如鞋子、水果、花等,强调了梵高对色彩和形态的表现力和对日常物品的关注。这幅画与梵高晚年的风格不同,它更为细腻和轻柔,展现出梵高的艺术探索和实验。</p> <p class="ql-block"><b># 【带独轮车的风景】(Landscape with a Wheelbarrow)</b></p><p class="ql-block">1883年,水彩画。现收藏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1883年9月,梵高离开了繁华的荷兰海牙市,寻找广阔的乡村来作画。他搬到了德伦特,这个位于荷兰东北部的村庄几乎没有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他描述这片贫瘠的土地极为美丽和宁静:“这片自然环境是如此的宁静、广阔和平静。”梵高以有限的钢绿色和冷青色调,巧妙地描绘了该地区的一片荒野——“一片消失在无限远处的广阔平原”——被紫丁香色的夕阳照亮。</p><p class="ql-block">该作品展现了梵高出色的绘画技巧,以及他对自然的深厚感情。他运用颜色和光影变化,展现了这片荒野的空旷和静谧,呈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的感觉。这幅画使用的色调相对较为冷静,但是仍然充满着力量和生命力,传递着梵高对于自然和平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p> <p class="ql-block"><b># 卢森堡花园的露台 (Terrace in the Luxembourg Gardens)</b></p><p class="ql-block">1886年,布面油画。</p> <p class="ql-block">梵高搬到巴黎不久之后,就画了这幅人们漫步卢森堡花园的场景。也许是受到莫奈等作品的影响,梵高开始尝试印象派的主题和技巧,使用小的色彩触点来捕捉这个户外城市环境中的阳光和阴影。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梵高运用了印象派的技法,使用小的、明亮的色块来捕捉阳光和阴影的变化。这幅作品是梵高对印象派风格的一次尝试,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生活中温暖而平静的瞬间的关注。</p> <p class="ql-block"><b># 阿尔勒的装卸工人 (Stevedores in Arles)</b></p><p class="ql-block">1888年,布面油画。现收藏于马德里一家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1888年2月,梵高抵达阿尔勒,寻求法国南部明亮的氛围,但他放弃了点彩主义和印象派的方法,转而采用更综合的形式和更鲜艳的颜色。【<span style="font-size:18px;">阿尔勒的装卸工人</span>】清晰地展现了这种风格上的变化,采用了厚重而延伸的笔触和鲜明的色彩对比。它展示了罗纳河的一景,其中明显受到日本艺术的影响,构图元素在光线下格外突出,烈日西斜的夕阳让整个画面闪耀着火热的光芒。</p><p class="ql-block">梵高在阿尔勒所见的这个壮丽景象,感觉到了“一种壮丽而奇妙的效果,”也展现了他对色彩和光线的深刻感受,这些元素在他后来的作品中变得越来越明显。</p> <p class="ql-block"><b># 蓝风磨坊露台和观景台(Terrace and Observation Deck at the Moulin de Blute-fin, Montmartre)</b></p><p class="ql-block">1887年创作的著名油画,风格为后印象主义。这幅画现在被芝加哥艺术学院收藏。</p> <p class="ql-block">《蓝风磨坊露台和观景台》创作于1887年冬季,是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在巴黎加入他的艺术经纪人弟弟提奥·梵高大约一年后创作的作品。它是一组描绘蒙马特山的风景画之一,蒙马特山是文森特和提奥居住的鲁勒皮克街公寓的短途爬坡路线。蒙马特山上到处都是其迅速消逝的乡村过去的遗迹,包括废弃的采石场、菜园和三座保存下来的风车,其中包括蓝风磨坊。这座不再运转的磨坊已经成为旅游胜地,旁边建有观景塔,从那里可以俯瞰巴黎的壮丽全景。该画采用后印象主义风格,以厚实而延长的笔触和鲜明的色彩对比来表现蒙马特山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b># 风车餐厅 Le Moulin De La Galette</b></p><p class="ql-block">1886-87年,布面油画。现收藏于匹兹堡的卡内基梅隆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风车餐厅】是梵高在1886年创作的几幅作品标题之一,描绘的是位于蒙马特区的风车餐厅“Moulin de la Galette”。这家餐厅靠近梵高和他的弟弟提奥在蒙马特区的公寓。风车餐厅的业主最大化了俯瞰巴黎的丘陵上的视野,建造了一个供观赏的露台和一个供娱乐的舞厅。</p> <p class="ql-block"><b># 巴黎圣皮埃尔广场 Square Saint Pierre,Paris</b></p><p class="ql-block">1887年,布面油画。现收藏于耶鲁大学艺术画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幅画是梵高在巴黎期间创作的许多城市景观作品中的一部分,反映了他对城市生活和现代化的兴趣和热情。该作品的色彩非常鲜艳,展现了梵高对自然和光影的独特视角。</p> <p class="ql-block"><b># 阿斯涅尔的美人鱼餐厅(Restaurant de la Sirene at Asnières)</b></p><p class="ql-block">1887年,布面油画。现收藏于巴黎的奥赛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这幅作品是梵高在1887年所创作的一幅画作,描绘了一个位于法国塞纳河畔阿尼耶尔的餐厅。画面中呈现出一些餐厅的顾客和工作人员,他们坐在餐厅内或者在露天的花园里闲谈或用餐。画面中的色彩鲜艳,充满了梵高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也表现出他对于光影的极致追求。这幅画作是梵高在阿尼耶尔期间创作的一系列作品中的一部分,展现了他对自然和城市生活的热爱与渴求。</p> <p class="ql-block"># 道比尼的花园 Daubigny's Garden</p><p class="ql-block">1890年,布面油画。现收藏于巴塞尔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这幅作品是梵高在1890年创作的三幅同名中的其中之一,这三幅作品完成于1890年五月到七月间的瓦兹河畔欧韦,是梵高一生绘制的最后几幅作品。作品描绘了一座位于法国奥弗涅地区的画家夏尔·弗朗索瓦·道比尼的花园。这幅画作的色彩非常鲜艳,而且充满了梵高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幅画作反映了梵高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以及他对自然光线和色彩的深刻观察和表现。</p> <p class="ql-block"><b># 田野麦垛 Wheat Stacks</b></p><p class="ql-block">1890年,布面油画。现收藏于贝塞尔。</p> <p class="ql-block">【田野麦垛】是梵高于1890年在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创作的一幅画作。画面中呈现出一个田野上堆满了麦草堆,周围是树木和灌木丛。这幅画作的色彩非常鲜艳,特别是麦草堆的金黄色和绿草的清新翠绿色,充满了梵高独特的艺术风格。此外,梵高运用了自己独特的笔触,用粗糙的线条和强烈的色彩表现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和感受。这幅画作是梵高晚年创作的代表作之一。</p> <p class="ql-block"><b># 老磨坊 (The Old Mill)</b></p><p class="ql-block">1888年,布面油画。现收藏于纽约水牛城一家艺术画廊。</p> <p class="ql-block">1888年2月,梵高离开了巴黎寒冷、阴郁的冬天,搬到了阿尔勒。在那里,他受到南法的多彩和光线的启发,在15个月内创作了超过200幅画作,《The Old Mill》是其中之一。梵高用厚重的油画颜料、夸张的角度和生动的效果描绘了这座磨坊。蓝宝石色的山脉在海泡石色的天空中,代表了他对南方美丽、光明和温暖的喜悦。你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如何改变颜料的方向来勾勒出景观的不同部分。</p> <p class="ql-block"><b># 阿尔勒公共花园出口 Entrance to the Public Garden in Arles</b></p><p class="ql-block">1888年,布面油画。现收藏于华盛顿DC一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这幅作品是梵高1888年在阿尔勒期间一系列花园场景画作的其中之一,它描绘了一个公共花园的入口。这幅画以光明、明亮和充满活力的色彩为特点,展示了梵高独特的艺术风格。</p><p class="ql-block">画面中的主题是阳光和自然,用大胆的线条和鲜艳的颜色表现出充满活力的景象。画面中有树木、篱笆、小路和几个人物,其中一个人物正在沉思地站在门廊下。画面中的天空是明亮的蓝色,几乎占据了整个画布。这幅画强调了阳光和自然的重要性,并呈现出一种充满活力的气息。</p><p class="ql-block">这幅画作品中,梵高运用了大胆而简洁的线条,使画面更具表现力。他使用了鲜艳的颜色和强烈的对比,营造出生动而有力的效果。这幅画作彰显了梵高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新精神。</p> <p class="ql-block"><b># 挖掘者 The Diggers</b></p><p class="ql-block">1889年,布面油画。现收藏于底特律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梵高在这幅作品中描绘了两名劳动者在田野中工作的场景。他们的肢体姿态和表情显示出他们在艰辛的工作中的专注和坚韧。</p><p class="ql-block">梵高在画中使用了厚重的油彩和强烈的画笔,营造出了一种粗犷和自然的效果。这幅画作品同样充分表达了梵高对工人阶级的尊重和关注。</p><p class="ql-block">这幅画的英文名称有时也叫《Two Diggers among trees》,为了区别让-弗朗索瓦·米勒(Millet)同名作品。</p> <p class="ql-block"><b># 奥弗尔的麦田与收割者 (Wheat Field with Reaper Auvers)</b></p><p class="ql-block">1890年,布面油画。现收藏于特雷多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这幅作品是梵高于1890年在法国奥弗尔创作的一幅油画。画面中可以看到一位收割者正在收割着成熟的麦穗,周围则是广阔的麦田和远处的小村庄。</p><p class="ql-block">这幅画是梵高晚年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在奥弗尔最后的作品之一。他在这里度过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但却创作了多达70多幅画作,包括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风景画。</p><p class="ql-block">这幅画采用了梵高经典的艺术风格,色彩鲜艳且充满了情感和张力。画面中的麦田和收割者都呈现出浓烈的运动感和生命力,使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和美丽。这幅画也是梵高在表现农村生活方面的杰作之一,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p> <p class="ql-block"><b># 卡鲁塞尔桥和卢浮宫 Pont du Carrousel and the Louvre</b></p><p class="ql-block">1886年,布面油画。私人收藏。</p> <p class="ql-block">这幅作品是梵高于1886年在巴黎创作的一幅风景画。画面中可以看到塞纳河上的卡鲁塞尔桥和对岸的卢浮宫,以及天空中飘浮的白云。</p><p class="ql-block">这幅画呈现出梵高在巴黎期间对城市景观的独特视角和艺术风格。他使用了大胆而鲜艳的色彩,将淡蓝色的天空与暖黄色的建筑物形成鲜明对比,使画面更具视觉冲击力和生动感。</p><p class="ql-block">此外,画面中塞纳河两岸的建筑和人物被大胆地刻画出来,呈现出一种快速而精确的绘画风格。这种画风预示了梵高后来更为著名的风格,包括他在阿尔勒和圣雷米期间所创作的风景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磨坊餐厅 Le Moulin de la Galette</b></p><p class="ql-block">1886年,布面油画。现收藏于德国柏林一家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这幅作品是一幅描绘巴黎蒙马特山区一座老式磨坊的风景画。这幅画是梵高在1886年秋季在巴黎创作的,它展示了他对城市风景和现代工业的独特观察和表现。</p><p class="ql-block">在这幅画中,梵高使用了清晰而有力的线条和明亮而鲜艳的色彩来刻画建筑物和人物,呈现出一种充满生气和动感的画面。他使用了厚重的油漆,增强了画面的质感和深度,并将建筑物和天空的色彩鲜艳地对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磨坊餐厅</span>】也是梵高对法国印象派艺术的致敬。他借鉴了印象派的色彩和技法,将其融入到自己的风格中。这幅画也反映了梵高的社会意识和对工人阶级的同情。他通过描绘劳动者的生活和劳动场景,表达了对他们辛勤劳作的敬意和支持。</p> <p class="ql-block"><b># 奥维尔的奥弗河畔 Bank of the Oise at Auvers</b></p><p class="ql-block">1890年,布面油画。现收藏于底特律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这幅作品是梵高于1890年在法国奥弗河畔的奥维尔村创作的一幅画作。它描绘了奥维尔村的一条小河,以及河边的船只。画面中充满了梵高标志性的强烈的色彩和运动感,他用粗犷的笔触表现出树木和河流的纹理,营造出一种充满生命力的感觉。这幅画中有一排彩色的船只,中心区域有三个主要的人物,周围是绿树和对比鲜明的蓝绿色河水。</p><p class="ql-block">这幅画是梵高在奥维尔的最后几幅作品之一,在他离开世界仅两个月后创作完成。</p> <p class="ql-block"><b># 奥维尔附近的农场 Farms near Auvers</b></p><p class="ql-block">1890年,布面油画。现收藏于伦敦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这幅作品是梵高于1890年在法国创作的一幅油画,描绘了一片富有生机的乡村景象。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片绿色的麦田和一座农场,远处是一些小山丘。画面充满了梵高所钟爱的浓烈而夸张的色彩,以及他的独特的画笔风格,如用粗糙的画笔勾勒出的树叶和天空中流动的云彩等。</p><p class="ql-block">梵高在创作这幅作品时正处于他的创作生涯的巅峰时期,他的绘画风格已经趋向于极端的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这幅画可以被视为他对乡村生活和自然界的一种赞美,同时也展示了他对光线和色彩的独特解读和使用。</p><p class="ql-block">梵高热爱在巴黎附近的他最后的家乡奥维尔看到的“长满青苔的茅草屋顶”。在他去世前一个月,他创作了这幅画,画面中一排残破的农舍占据了主导地位。为了描绘山丘上的小屋,文森特选择了一个高处的视角,这让人想起他对日本版画中风景的持久兴趣。</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奥维尔附近的农场】</span>现在被收藏在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中,是梵高的许多杰作之一,也是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年中所创作的最后一批画作之一。</p> <p class="ql-block"><b># 普罗旺斯圣雷米的麦 Wheatfield, Saint Remy de Provence</b></p><p class="ql-block">1889年,钢笔和芦苇笔和棕色墨水纸上作画。现收藏于纽约一家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这幅作品是梵高于1889年在法国创作的一幅素描,描绘了普罗旺斯地区一片金黄色的麦田。梵高在用钢笔和芦苇笔和棕色墨水纸上作画的方法上通常是先勾画出基本的线条和轮廓,然后在逐渐加入细节和纹理。在【普罗旺斯圣雷米的麦田】 这幅画中,他使用了这种方法来创造麦田的纹理和轮廓,以及天空和树木的线条。他用不同宽度的钢笔和芦苇笔来营造不同的线条和纹理,用棕色墨水来营造出这幅画的温暖和色彩层次感。这种方法可以让他在一张简单的纸上表达出自然界的独特之美。</p> <p class="ql-block"><b># 拉克劳平原 The Plain of La Crau</b></p><p class="ql-block">1889年,芦苇笔和墨水与石墨纸进行素描的练习。德州私人收藏。</p> <p class="ql-block">梵高于1888年创作的一幅油画之前,他通常会先用素描或草图来捕捉自然景观的形态和轮廓。据了解,他在进行这幅画之前,使用了芦苇笔和墨水与石墨纸进行素描的练习,并对这个乡村景色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记录。他使用芦苇笔和墨水来勾勒出画面的轮廓和细节,并在石墨纸上制作草图,以便在后续的绘画过程中使用。这种方法可以让他更好地理解和捕捉到画面的构图和形态,同时也帮助他在油画作品中运用自然的线条和纹理。梵高用这种方法制作的素描作品也非常有价值,因为它们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独特视角和观察力。</p> <p class="ql-block"><b># 【阿尔勒果园的背景】Orchard with Arles in the Background</b></p><p class="ql-block">这幅作品是梵高于1888年创作的一幅后印象派风格的钢笔、墨水和粉笔作品,现收藏于美国的海德收藏馆。这幅作品已进入公共领域,并被标记为风景画、素描和林木、森林、树木等类别。</p>